小屋創作

日誌2008-02-24 16:25

[達人專欄] 線材之旅01: mini to mini (3.5mm to 3.5mm)這條線

作者:理查.udeupa

線材之旅01: mini to mini (3.5mm to 3.5mm)這條線

之前發表了一篇「連接「音源」與「耳擴」的那一條線...」
提到了最近耳道式耳機攻頂後,又敗了耳擴,
耳擴敗下去後突然開始對mini to mini (3.5mm to 3.5mm)線有興趣,
因為想說都買這麼多了,用個夜市等級或大賣場等級線材不就浪費了其他東西了嗎?
就像是是開跑車,用米其林輪胎,結果軸承是生鏽的怎麼可以?
所以只好繼續敗下去了~~

問題是這個線材要敗要怎麼敗?
鍵入發燒站的位址後,發現每一個站都是琳瑯滿目,
而且一條比一條貴,真的是把我嚇傻了!
我本來以為一條線美金超過US$10元(NT$330)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US$30美金(NT$1,000)可能是天價了,
結果不然,隨便一條3"~4"(7.62cm ~ 10.16cm)的線
居然就隨便要價美金US$60~US$95,相當於台幣約NT$1,980 ~ NT3,135,
而過美金一百的更是不勝枚舉!!
目前小弟看過最貴的(長度皆為3")居然要美金US$195,相當台幣NT$6435啊!才短短7.62公分喔!!!

這是什麼世界啊!?一條線都比很多中高價的耳機還要貴,
也比很多的隨身訊源還要貴~
一台Tomahawk也才US$295,X5L約US$275,一條線就要US$195...

然而,為什麼這麼貴?
小弟這幾兩個禮拜拼命看各大網站,終於發現比較昂貴的mini to mini多為兩大類
1. 銀線系列
2. Cyro銅線系列
只要超過美金US$50以上幾乎就是上面這兩類線材。

銀線的特色是高頻稍做修飾,音場大。傳送速度極快,阻力小。染色比銅線少。
cyro銅線的特色是強調中頻與低頻,聲音溫暖圓潤。
根據
Moon Audio的Drew Baird說:
「If using Lossless then go with silver. If using compressed formats use copper」

Audio Line Out的Ken則說:
「with the silver being a bit more open, and the copper having a warmer mid range」

而專賣銀線的Qables的Hans則說:
「It should be clear that I prefer my own cables above ALO otherwise I would
not build and sell them. I thin ALO is also building good cables but their
sound is different. I build as much as possible transparent cables and it is
my opinion that ALO tends to colour the sound, but that is also because he
often uses copper.」

以上是他們的原文,在這邊還很懵懂的小弟就不妄加翻譯了,還請其他大大指點。


稍微分清銀線與銅線的大致差異後,接下來就是線的粗細度。
台灣用什麼單位,我不太清楚,但是美國的線粗細都用Gauge來當單位,
又有說AWG的,也就是American WIre Gauge。

這個Gauge是用線材最核心的那一條導體(Conductor)來計算,
不能把包在導體外的絕緣體(insulation)算在內。
在這邊就是我們上述所說的銅線跟銀線這兩種導體。
以下是Gauge的與台灣常用的mm比較表(我另外加了兩個單位,看大家喜歡怎麼看就怎麼看):
因為無法排版,所以大家粗體對下面的粗體,細自對下面的細字:

Gauge Inch Mils mm
18 0.040 40 1.024
19 0.036 36 0.912
20 0.032 32 0.812
21 0.028 28 0.723
22 0.025 25 0.644
23 0.023 23 0.573
24 0.020 20 0.511
25 0.018 18 0.455
26 0.016 16 0.405

由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Gauge的數目字越大,其實越細,
而越小,反而越粗。所以這是跟一般單位成反比的。

目前看過最粗的線是ALO的18 Gauge Jumbo Cryo銅線。
這一條足足有1.024mm直徑寬,算是很粗的線。
ALO另外比較細的標準cryo銅線則是22 gauge,為0.644mm直徑寬。
同樣為ALO公司的銀線則多用20 gauge(0.812mm)直徑寬。

越粗的導體就越貴(以下所述線材的價格比較皆為3" (7.62cm)為標準),
剛剛提到的ALO 18 gauge Jumbo Cryo copper要價US$145美金。
一般的22 gauge cryo copper則只要US$85美金。
而銀線20 gauge則為US$155美金。

同樣被譽為好線材的Qables是專賣銀線的公司,
他們的銀線居然只要價US$74.55,加入會員還更便宜。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銀線導體只有26 gauge(0.405mm),
整整是ALO的20 Gauge的一半,而價格很恰巧的也約一半。
果然是一分錢一分貨啊!
順帶一題,Qable的線都可以自選外面包的套管顏色(要額外加價,不貴),
可以選自己喜歡的顏色,或選擇搭配耳擴與訊源的顏色,蠻有趣的。

而是不是越粗就越好聽?
這真的是重說紛紜,我也不敢在這邊亂說,
賣的人大多都會說「有」,這不怪他們,畢竟是他們的飯碗嘛!
聽的人則一半一半,有人說有,有人說根本聽不出來,有的人甚至說跟便宜的線沒兩樣。
說「有」的人大多的說法都是粗的線比較Full(圓潤,豐滿,強烈,濃郁,純厚...),
以銀線來講就是音場大。以銅線來講就是溫暖,並強化低頻與中頻。
而只要經濟允許去的人大多都會選粗的,大概是因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從開始到現在,講到銀線跟銅線時,小弟常在銅線前加一個Cyro。
這是什麼意思呢?
他的原文是:Cryogenic。
中文有人說「超冷處理」或「低溫處理」,這邊也有大大說「冰過的」「冷凍過的」線材。

而這超冷處理是做什麼的?
大概就是說冰過之後的銅(或其他鋼材),因為組織的變化變得安定緊實。
而且整個處理過程需要約46小時時間,過程繁複,不是隨便放冰箱就好了的。
所以經過超冷處理的銅線當然越身變成可以在品質與價格上跟銀線相抗衡的高級線材了。
有關於超冷處理技術請參考:
超冷理論

我稍微擷取了上面的連結的「超冷處理效益分析」給懶得去看的大大們看一下:
超冷處理效益分析:
1.殘留沃斯田鐵幾乎完全轉變成麻田散鐵(約97%~98%)。
2.比一般熱處理工件或深冷處理工件更能提昇耐磨耗性(圖五)。
3.使組織細膩結構均勻並析出細微碳化物。
4.消除殘留應力。
5.硬度完全不發生變化。
6.可處理已經成型的刀工具,並且不變型、不變色。

以上的說法當然是屬於比較工業產品或工具的說法,不過套在線材上也大概知道是什麼意思。
不然想像cryo過的銅,應該就是純度密度很高且分子結構均勻的銅了啦~
而cryo過的銅線比較好聽?這...理論上應該是,但實際上也只有各位金耳朵大大提供心得了。


小弟在學習到上面的資訊後,一直在三家線材公司考慮,
最有名的Audio Line Out(ALO),
次有名的Qables,以及經濟實惠的Moon-Audio。

小弟各寫了信給三個公司,選了Qables跟ALO的產品。
放棄Moon-Audio的原因是他們的回信速度很慢,
回信內容往往沒有回答清楚小弟問的東西,或完全沒回答。





其中以Qables的態度最好,回信最快(而且還遠在荷蘭),
以銀線來講,他們的價格算是相當經濟的,而且加入會員還打折,
其實要買的話就一定要輸入基本資料,而輸入後一看,價格突然降了不少!
根本就是故意再刺激臨時取消念頭的消費者們,讓其回心轉意,很不錯的商業手段。
我個人相當的欣賞這一個作法,而且他們的線材可以選套管顏色,客製化的作法也很聰明。
針對這幾點,不買很像很對不起他們一樣。
喔!對了,運費也超級低廉!
從荷蘭寄到美國只收我2元還是3元美金而已,
我自己在Ebay上賣PS2/3遊戲的美國國內運費都黑心的收8元美金了~~呼呼~~






ALO的Ken,我個人覺得又好又壞,
他對每一個有X5的人都推薦Dock Cable,就是從X5下面那邊出來的Cable,
很多人在Head-Fi上質疑他是不是之前製造太多賣不出去,所以都推薦這款,
因為X5的這個輸出有問題已經是耳目共賭的事情,
即使接上最讚的$195美金線,還是無法改變他輸出不良的事實。
關於這一點,Qables以及其他的公司都承認線材無法改變X5這個缺點,
紛紛的建議用一般的耳機輸出去接耳擴,也就是mini to mini這種線。
而Ken則是一直死命的推薦,即使網路上罵聲連連,他還是推薦我三次之多!
我不得以只好把我在Head-Fi看到的相關文件狠狠的寄給他,
有趣的是,他不再推薦了,而且變得比之前更親切,
還細細的跟我研究怎麼接,怎麼繞,怎麼弄出更帥氣的mini to mini,
由於ALO的線真的可以說是無與倫比,他的線是世界知名啊!
而且我秘密的跟他共同設計出帥氣的custom線,這點是其他公司無法做到的。
至於是什麼線?收到了在貼圖給大家看,這邊還是再賣個關子吧~~






對了,到時候線材的開箱文...應該會放在此文中吧?


最後,提供些比較知名的國外音響線材網站:
http://audiolineout.net/
http://www.qables.com/
http://www.moon-audio.com/
http://www.zynsonix.com/index.htm
http://www.zuaudio.com/interconnect_cables.asp
http://www.wyvernaudio.com/
http://www.enigmaaudio.com/EA%20Custom.html
http://apuresound.com/
http://www.thecablepro.com/
http://www.ttvj.com/

_________________
理查 :)

6

17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達人專欄] 線材之旅03: Qables Golden Silver Cab

[達人專欄] 線材之旅02: ALO Jumbo Cryo X Silver

[達人專欄] 線材之旅06: 理查的 [Iron Lung Jellyfish] 電源線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