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2-12-10 19:58

如何增進文筆—自己的課題

作者:亞蘇

  雖然說這應該是我最想講的內容之一,不過實際回憶起來就覺得很亂很難交代……

  寫作這麼些年,我給我自己的訓練課題很多,只是由於我也沒有特別去記,變得只能靠回想的,所以可能會有那種很重要的課題漏掉沒寫到的,先在這裡跟各位說聲抱歉= =b

  那麼,直接進入今天的主題。


心有所感?決定你適不適合當個作者

  我記得我們大學老師跟我們說過一段話,大概是說:「如果你是個詩人,看到秋天的落葉就不能沒有感受。」簡單的說,那是一種心靈的觸動

  我認為小說比較不需要依賴這種心靈的觸動,至少就寫長篇題材上;有特別感觸寫下來的文字當然很好,只是沒有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只是依賴這種心裡的感觸寫作跟遇到事情有沒有感受是兩回事;如果是個善於體察的人,生活周遭的大小事都能夠在他心中沈澱累積,繼而成為獨一無二的寫作養分,或是從中體會到一些可能寫作上的技巧也好、努力的目標也好;總之不懂體會或是內心鮮少觸動的人,大概也不會有心思會把感受到的事物寫下來吧?(因為就連感想也沒有)

  所以能夠「心有所感」,對作者來說可以說是基本盤。


決定我們的課題

  每個人喜歡、擅長的題材不盡相同,所以當然鍛鍊的方向也會不太一樣。

  在這邊我是依照我自己的經驗談,由遠到近,一個一個把我記得的,認為比較重要的課題提供給大家參考;由於我自己想專注的類型是古裝言情跟奇幻,所以會偏向選擇適合這兩方面容易發揮的課題。

  不過重點是作者本身要自己來決定自己的課題;自己的作品哪裡不足,自己應該要清楚,或許不懂得怎麼改善,但是問題點自己要能掌握,盡量不依賴別人替你抓問題;因為別人認為是問題,自己可能認為不是。這種觀念跟看法上的分歧會讓自己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努力,有時候也會引起跟讀者間的爭吵。

  所以,自己的課題自己尋找、決定;總而言之,只要看到,認為這對自己有幫助,那就想辦法往那方面去做努力。


  一.模仿
  這是我在「各階段的目標」裡提過,也是我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完成的一個課題。
  寫作初期什麼都不會,包括該怎麼形容人物的長相、動作,使用的器物、說話的語氣等等任何構成小說的要素跟技巧都不懂,最一開始的課題就是「努力模仿」

  其中我認為在這個課題下收穫最多的應該就是「詞彙」了。詞彙的增加讓筆下的作品看起來更像一般的言情小說。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例如:劍眉、黛眉、美眸、芳唇等等詞彙,在其他類型的小說大概不會出現,只是言情小說裡會大量被使用。(可能有些詞彙也「老了」,現在不大用?XD)這些詞彙會構成該類型作品的一種共同語言,形成一種「標記」
  所以我對這類詞彙特別敏感,看到有人用出這一類詞彙(言小慣用的詞語很多,族繁不及輩載……)我就會立刻反映出「這個作者使用言情小說的口吻」的想法出現。

  這同時也可以說是在訓練所謂「文字的敏銳度」

  當然,除了詞彙以外,故事的鋪排方式、人物塑造的手法的基本概念也會在這個課題下被建立起來。不管什麼類型,如果剛接觸小說寫作的話,這個課題應該都可以被列為首要目標。

  不過模仿這個課題的練習不宜時間過長;當自己發現自己在寫作故事時可以不需要依賴參考同類型作品而完成,而且筆下的詞彙使用也感到得心應手的時候,就可以從模仿這個課題畢業。
  對於此課題的進行時間,我大概是兩年左右。


  二.寫什麼像什麼
  我在敘述文字表達的時候常常會提到這句話;其實這句話也算是我自己給予的一個課題,直到現在還在繼續進行中。

  會出現這個想法很主要一個原因是隨著自己寫作經驗慢慢增加,對於古裝言情人物的對話、想法與使用器物、動作、穿著等都開始慢慢的有自己的見解,而這會形成一種「要求」。其中尤以對話為最。

  主要是我在翻言情小說時看到某個在言小領域算是享有盛名的作者,她寫清朝的故事,但是人物的對話完全沒帶給讀者那種「應該屬於那個時代」的氣氛;感覺像是現代人穿著古裝眼古裝劇,而且服裝形式可能還穿錯的那種不講究的古裝劇。

  我認為那樣不對。

  既然背景在古代,那至少人物在對話要有一點那個時代該有的味道;不過我們當然不會確切知道以前哪個朝代的人究竟日常怎麼對談。我們不知道,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絕不會跟我們現在講話一樣。

  所以很簡單,抽換詞面、動詞運用這類手法很快就會被運用到作品裡面來,也就是我寫這一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所講到的內容。

  後來這個概念代用到奇幻作品,我如果把東方古代背景的語法帶入西方奇幻也是一種格格不入,所以我又花了一些時間去做揣摩跟轉換;直到最近的作品,大家可以明顯發現我寫古裝言情跟時裝奇幻(中古奇幻也可以)的語法幾乎是兩套敘述跟對話口吻在使用,這就是這個課題鍛鍊下的體現。


  三.作品輕量化
  這一點嚴格來說沒有成功。

  會想作這個課題的鍛鍊是因為在寫「凝香」的時候,第一章跟最後一章的字數差距非常非常的大,而且我深刻的感受到在寫作這些作品之後,一些不必要的敘述跟字數的投入,會讓整個篇幅拉長。
  再加上那個時候還有心想要投稿言情小說,而我也提過,我寫作言情小說最短小的篇幅是八萬三千字……這是不會被採用的字數,(就算採用也會要你修)為了把一本言情小說的完稿字數壓在七萬字以內,所以我開始朝著這方面作努力。

  但是由於那本符合言情小說規範的作品遲遲寫不出來,這個課題的鍛鍊結果當然稱不上成功XD只是從中還是獲得了些許收穫,了解到了「字數」對於作者的意義。

  「字數」作者來說是接近「製造成本」的概念,(對於讀者來說是閱讀時所花費的時間成本)如果作者想寫一本作品,從中「獲利」的話,(投稿獲得採用這當然是作者賺錢啦,不然的話,篇幅短小但精彩的作品同樣可以吸引較多的讀者,這也是另一種層面的獲利)那無可避免的,作者必須壓低成本;字數增加,會讓作者完成作品的時間拉長,也會造成讀者閱讀時間拉長;我的目的就是減少不必要的敘述跟對話,盡可能把必要字數壓低。

  這樣的概念造成了我對於筆下作品的字數非常在意,同時在投入字數前,也會考量有無必要與相對應的劇情等等。
  如果想要出書的話,「字數」的概念跟盤算一定要放進腦袋裡。


  四.美食與生活
  這可以說是從生活經歷反推回寫作上的一個例子。

  想想,我們筆下的人物是否也在跟我們過相同的生活?他們教育跟生活水準如何?吃得怎麼樣、穿得、過得怎麼樣?在寫作之初,甚至是還沒認識到我的內人—希爾德前,這些問題我沒有去想過,也沒想過這跟寫作有什麼關係。

  旅遊節目名主持人,同時也是作家的安東尼.波登(Anthony Michael Bourdain)曾說過:「寫作沒有讓我學到任何東西,我只是我手寫我口。」就把這個部份跟寫作的結合講得很透徹。

  吃,是一種文化,表現出吃的人的喜好、種族地域、身份地位、甚至還有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意含,可以說相當豐富;我是在認識到希爾德,兩個人談戀愛到處吃,也有了旅行的意義跟動機,我越來越覺得作品裡面的人物如果想表達的生動又深刻,這些生活面向一定要表達的。

  這也促使了我開始慢慢喜歡烹飪。而喜歡上旅行,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吃食習慣,(不一定要出國)也有了更多體察、紀錄的機會,不管是所見所聞還是心有所感都好,這都能匯集到自己身上,成為寫作的養分。

  我大概是寫作到第四年才慢慢體會到這一點的重要;而且這是學不完的課題。


  五.人物要有戲味
  這是我與京劇的第一次接觸;比較深刻的接觸。

  既然是京劇,那多脫不了跟古裝背景的作品扯上關係。我不知道像我這樣年紀的人有多少朋友真正看過京劇表演?就算只是接觸,看過影片也好,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這個部份。

  希爾德之前是台灣藝術大學的學生,曾有幸上過魏海敏魏老師的課程;就算不懂京劇應該也聽過魏老師的大名,魏老師是台灣正統梅派傳人,工青衣,絕對是大師級的人物。

  應該是去年元旦過後的事情,希爾德邀我一起去看國家戲劇院上演的一部戲,「天下第一家」,魏老師有登場,但戲份不重,不過那是我第一次親身目睹京劇演出;我完全被服裝、文武場,更重要得是演員的表現給震撼,我終於了解什麼叫做舞台魅力!為何一個成熟的大演員一站出來就有足夠壓住舞台的那個能力,而且我也看得入迷,對演出的故事顯得很有興趣。

  後來買了兩張魏老師主演的DVD,「王熙鳳大鬧寧國府」、「金鎖記」更是讓我完全了解什麼叫做戲!原來戲曲藝術的表現可以做到這種地步,我印象尤其深刻的就是魏老師飾演王熙鳳時唱得那段「王熙鳳潑辣名聞裡外,偏有妳不怕死的尋上門來」、「明日裡先叫妳呀一瞻丰采……施展這爭風吃醋的才」這段詞配合魏老師精湛的表情跟動作,讓我幾乎瞬間了解到……

  「我筆下人物一定要能顯現出這樣的味道!」那種衝擊可以說少有的;具體呈現的就是「蘭墨」裡面的棠緋,在寫有關她的對話跟動作時我總會想到京劇的表現手法,從動作、眼神、表情甚至是語氣,一個人物彷彿活生生得出現在眼前讓我用文字去寫。

  人物要有戲味,寫出來的作品就像是看一場戲。這個課題我想我可能永遠都無法做到最好,但這能影響我作品中筆下人物的呈現方式;在獵.魔者當中,一些動作設計也參考了好萊塢常見的動作武打片,也可以算是這個思維的具體呈現之一。


  六.音樂,最抽象也最貼近生活
  希爾德本身就是一個演奏家。

  在認識她之前,我只聽過一場音樂會,而且是因為大學課程交待要交作業我才去聽的,認識她之後我就常常跑音樂廳,昨天才又去聽過一場……

  音樂是抽象的,這點我的大學老師也曾經提過;所有藝術表現當中,音樂大概是最為抽象的表現方式了。所以我們較不具音樂素養的人都聽不懂那些西方古典音樂,為什麼值得被演奏?價值在哪裡?而有些是標題音樂,有些則不是,我們能不能單純只從作曲者寫作這首曲目的背景跟動機,好好的去享受音樂的旋律?(現代音樂就別提了,很多不具備旋律性的曲子聽起來的真的很難過……)

  由於現場聽過很多場音樂會,慢慢的也提昇了一些我個人對於音樂的鑑賞能力;尤其是聽得很熟悉的曲目更是如此。希爾德學國樂,而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國樂是完全沒有接觸過的領域。其實裡面有很多經典的曲目,如「白蛇傳」、「梁祝」(國樂版本的梁祝我印象比較深的是琵琶的,其他樂器也可以演)都是有故事性的,更別說那自「竇娥冤」改編而來的「秋決」更是極具畫面感。(不過這三首裡面最好聽的,我還是投白蛇一票XD)

  至於創新的曲目也很多,而且不少都描寫了作曲家個人生活面向,或是與台灣民俗有關,以媽祖出巡為題材的「遶境隨想」以及「風獅爺傳奇」就是比較近期創作,以台灣民俗活動、信仰有關的兩首曲子。至於作曲家個人生活,那一定要說同時也算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首曲子,蘇文慶老師所創作,柳琴演奏的「雨後庭院」。

  聽音樂會的時候進場前常常可以拿到節目單,那會介紹這回所要演出的曲目,多少也會包含些許樂曲解說;那是認識曲目的一個途徑,像我這種有機會跟演奏者、作曲者直接接觸,當然佔了地利之便,可以用問的XD音樂創作也是一種創作類型,但明顯又跟小說創作不一樣,在欣賞樂曲的同時可以順便探究這種不同藝術類型的表現手法;曲子為什麼會被寫出來?作曲者發想跟體會自然是重點,那又為何要這樣寫?都是值得深思,有趣的問題。

  而又為何音樂最貼近生活?那是因為我們無聊的時候會用唱歌來排遣,也有很多人喜歡在坐車的時候戴耳機配合手機聽音樂,在這個時候又變成很貼近生活的休閒方式。

  我在鑑賞音樂的同時,也開始對於相關器材有了一些涉獵;所以平常上街我會注意店家用什麼喇叭、聽什麼音樂。這當然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環。

  出外工作之後,我很幸運的認識一個跟我興趣相投的好同事,現在當然是好友了;他聽得音樂與我們一般所聽得流行音樂大不相同,因為這位朋友,所以我才知道什麼是羅克賽、驚懼之淚、喬治溫斯頓、范吉利斯、庫斯科(cusco)、秘密花園、蘿琳娜.麥肯尼特(Loreena McKennitt)、和平之月等歌手或團體;有些歌手如果沒有些門路,在台灣還真的頗少人知道的。
  在聽這些音樂的時候,我時常會覺得樂曲本身就像一扇窗,當然雖然我本身外語能力不佳,時常不知道歌詞或是樂曲在表達些什麼啦XD不過要是有機會花點心思查一查,時常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就算不去了解,單純欣賞,也是好事一樁= =b


  七.學不完的人生課程
  從小學到老;只要跟別人有所接觸,就一定會對此有所感受。
  我是在離開學校工作之後對這一點有了不少體會,年齡還沒到的朋友不用著急,總會走到這一步XD

  這一個課題就不多說了,體察人生百態,隨著年歲增長慢慢見多識廣,筆下的作品當然也就變得更加豐富了。


  以上這些課題只是略舉,真正要細算比這些還多上許多;作者對於自己筆下的作品就是要有所期許,每寫一本作品就要對當中的表現手法、鋪排方式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與新的企圖;有時候我寫一本作品只是單純有新的想法,或是想嘗試一些不一樣的方式、體現我所體會到的心得。

  靈感、靈感,就是接觸到週遭事物,在心裡思考之後反芻所得的結果;憑空想像、天外飛來一筆那種倒也是有,不過就我個人經驗,我寫這麼些時日的作品,這種毫無預兆、天外飛來一筆的「靈感」還真是光一隻手就用不完……(也就是不到五次XD)所以還是多給自己一些課題,去嘗試新的事物,感受生活,欣賞藝術,可以寫的題材就會像百貨公司週年慶的人潮排排站,想寫都寫不完= =b

  在寫完這個自訂課題的部份後,終於剩下最後的一篇總結了;最後一篇大概會是寫這串心得交流的「心得」XD確實就如我一開始所說的,在把自己寫作的心得化成文字之後,與其他作者交流之間一定能夠有所收穫,如此一來,這本「說明書」多少也就發揮了一點作用,達到了作者的目的了。

  我們下回再見= =b

15

6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輕小說作家在頭痛什麼? (1).聽說妳的名字叫凍結。

夏天

[達人專欄] 《羽絨兔筆記》2024| 06/09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