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3-10-20 10:47

【心得】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 ─Michael Sandel

作者:JiJIkopo



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
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Ethics in the A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前言:



        隨著《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與《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的熱賣。出版社順勢翻譯這本2007年的舊作《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光是看到書名及書籍的介紹,我整個人就瞬間感到一股不自在,或說是冷顫吧。

      「正義」、「市場道德」及「基因工程」,這些主題老早就消失在現今的時事討論中,取而代之的新聞都是政治鬥爭及如何擴張經濟體。這些容易引起爭議的棘手議題,目前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都是敬而遠之,能不碰則不碰。然而教授竟然能夠屢次挑戰這樣禁忌的話題,讓我十分佩服。

        這本書的原文版在2007年出版,主要內容是來自他2004年刊登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的一篇同名文章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雖然全書內容並不厚,卻也十分精彩。



內容簡介:



        另一本曾經熱賣的書《秘密》,提及「向宇宙可以無限制下訂單」這類的想法,恰巧滿足我們對掌控自我的慾望,難怪在市場上熱賣。現在,不只對自己的慾望,連對孩子的期待都可以藉由向「基因超市」下訂單來滿足,而這個看似會讓世界更美好的想法,到底有什麼不恰當呢?

        很顯然的,21世紀是科技的時代,基因工程研究正如火如荼地不斷進展;只要微小的細胞,就能培植出臟器,複製羊、複製寵物甚至是複製人!

        當基因可以任意組合,每人都可以打造完美的自己、訂製理想的孩子、複製心愛的寵物,那麼「人」將面臨到什麼樣的挑戰?當基因時代來臨,還有什麼辦不到?



        基因工程為人類的帶來無限的可能,或許能夠醫治現今無解的疾病,或許能夠為等待著換腎、換心的病患帶來希望的曙光。但是,它又會帶來什麼樣的隱憂?

        在這個科學的腳步比道德理解快速的年代,雖然大部分的人至少對某些形式的遺傳工程感到不安,但要明確地表達出所感到不安的起源卻不容易。

哈佛最具影響力教授─Sandel將在這本書中,用他清晰的論理一一解說,將再次激發你的邏輯至高點!與你一起正視這份21世紀的「不安」根源!




(部份取自書背)


作者簡介:



Michael Sandel



        1953年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當代知名哲學家。28歲在牛津寫成的博士論文《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Liberalism and the Limits of Justice)於1982年由劍橋大學出版,即被公認為批判羅爾斯與自由主義的代表作,並被翻譯成8種語言。33歲獲得哈佛大學教學卓越獎,2008年獲美國政治學會頒發特別成就獎。

        其最知名的哈佛「Justice」的一系列課程,被喻為哈佛史上的一則傳奇,2009年更改寫成《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一書出版,同時也將其上課實況公開,透過網路媒體傳播,在許多地方都掀起一股熱潮。



        Michael Sandel的課程很特別,是以「對話」、「討論」為主軸,在課堂上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其中他能準確的掌握到學生的觀點,並立即把學生帶進倫理學的論述,再藉由簡述如Immanuel Kant 或 John Stewart Mill等大哲學家思想的一部份,讓學生自己發現與其相左的部分,進而達到教學目的。

        像「正義」、「金錢」、「完美」這樣隨處可見的詞,在經過教授的連續發問後浮現的矛盾,我才明白到自己的思考有多懶惰。我很喜歡他引導思辨的技巧,也藉由這方法讓自己能更深入的去鍛鍊思維。反思最近的事情,位居高位的政客們挑起政爭、破壞憲政、強徵民地等,這真的符合公平正義嗎?這些都值得我們深入討論。



Justice(無字)http://www.justiceharvard.org/watch/ ,(中字)http://goo.gl/tN89hH



心得:



       《反對完美》一書中,Sandel用許多案例迫使倫理道德處在臨界點,進而顯現出其不確定性與矛盾,將基因工程與倫理道德間的衝突展露無遺,同時也將對此事觀點搖擺不定的人們逼到了牆角。此書的從開頭就投下一個震撼的問題,以下是Sandel引用案例:


一對失聰的伴侶希望生下同為失聰的孩子,特意選擇五代皆為失聰的基因的家族成員提供精子,最終如願得到一個與自己同樣天生耳聾的孩子。


該新聞一刊出,立刻引來一陣撻伐,社會大眾對此伴侶的批評聲浪不絕於耳。
同時帶出另一個例子,


一對夫妻刊登廣告徵求優秀卵子捐贈者,要求該女士身高
511寸、無家族病史、學術測驗成績總和1400分以上。


然而這個案例社會反響如何呢?同是通過基因改良技術「設計」嬰兒,為什麼聾人的案例遭到猛烈抨擊,而尋求「優秀基因」的行為卻沒引起什麼批評或騷動?


         事實上,這對失聰伴侶認為耳聾不是缺陷而是一種恩賜,他們就想要一個與他們自己一樣的孩子。所以Sandel反問,這對夫妻的心裡是真的嚮往與喜愛失聰人的生活,並想讓自己的孩子也體會到這美好,和那些一心想讓下一代更好而進行基因改良的人,一樣希望他們能循著自己的偏好誕生,這有甚麼分別嗎?


事先設計把孩子製造成聾人錯誤嗎?如果錯誤的話,是哪裡做錯了?是耳聾的部分?還是設計這個行為?



        Sandel花了極大篇幅去探討基因工程在非醫療的應用和可能產生的倫理問題。一個領域是非醫療目的的基因增強,另一個則是父母對子女的基因選擇。一一述說太花時間了,所以只著重於部分章節,不是說其他章節就不精彩,而是我對於親子的部分特別有興趣。


如果基因科技的負面效果完全可以控制,人們可以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而通過基因超市自行構思所欲訂制的女子嗎?


        當遺傳工程的選擇項目不再僅限於生男生女,許多美好特質列在「基因超市」的清單,供父母訂製子女,協助孩子取得「贏在起跑點」的機會。

        其實父母想要「打造」專屬的下一代這一想法已經不是新聞了。常見周休二日、寒暑假無數補習班的學生人滿為患,這跟為了取得成功而改良基因可謂殊途同歸,但為何前者趨之若鶩,後者爭議不斷呢?


        如果父母能夠用基因工程來訂做子女,那麼天賦就不再是種恩賜,而是出自於父母之手倫理關係也從生育和教養的關係變成設計者與被設計者的關係,一旦父母成為孩子的設計者,無可避免地帶來對孩子的人生責任,這樣的關係不可能是平等互惠的。

        因為天賦的不可預知性,父母並不需要為子女的一切負全責,我們無法怪罪父母把我們生得不夠強壯和聰明,可是如果是設計者和被設計者,那麼被設計者是不是就有權力質疑設計者的決定?所謂現在的「優勢基因」在未來未必會吃香。當孩子不如預期,是誰錯?



「優生學和基因工程的問題是在天賦上面展現任性片面的勝利。」
比起天生的才能,生為人還有太多太多的形塑過程,更值得我們用心、努力去體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的子女,產生於生命對它自身的渴慕。他們經你而生,卻不是你所造而生,雖然他們與你同在,卻不屬於你。」
-K.Gibran

        訂做一個完美的孩子,絕非是揭開精彩人生的序曲。即使有父母認為,訂做孩子是為了有好的出發點,本質是善意的。但我覺得「替孩子做主」本身就是個有問題的想法。尤其更多的情況,大家真的不是為孩子好,反而只是想要滿足自己的需求。


「我們這個時代常見的強力介入孩子生活各個層面的父母,他們看不到人生的意義是個恩賜,他們是急於掌控和統治而焦慮過度的代表。」


        我想這起因於大眾過分聚焦在「成敗」的部分。我們太過相信成功才是肯定自己的正解,而不是接納自身的不完美,並且發掘自己喜歡自己。父母將追求「成功」上的諸多挫折,轉化成對子女「不能出錯」的要求。

當父母看不到生命本身就是個恩賜,而不是彼此競爭,
當父母總是急於掌控孩子的一切,進而擔心過了頭,
當父母總把特質看為「缺點」,而非「不同的生活方式」時,
久而久之,這些危險的現象都會形成所謂的不定時炸彈。

        雖說父母有栽培孩子的天職,以幫助他們發現和發展才能和天份,然而許多扭曲的情況可以看出過度野心勃勃的父母很容易得意忘形,從孩子身上要求各式各樣的成就,極力追求完美。



         因此
Sandel教授在此書不斷重複「生命本身就是個恩賜」,點出了這個世代的父母強力介入孩子生活的各個層面,甚至想要掌握孩子的基因,忘記父母不但應要接受孩子的本質,也應該要輔導孩子接受自己的本質。

        同時,有了一堆好的天賦,也不代表這個孩子就能擁有好的人生,再說,競爭的本質不僅是「強者勝出」,可能更偏向「適者生存」吧。

        人有無窮的慾望,再轉化成無窮的需求。藉由科技推廣到市場,讓人把購買的能力,誤解為戰勝自然的力量。試圖掌控一切,試圖創造完美,真的會讓生命更有意義嗎?或許更好的做法是,我們學會擁抱所有的「不一樣」吧。



後記:



        一直以來,我們相信文明和進步,卻沒有認真反思這種文明和進步的代價。不完美的人所創的科技終究也做不到完美,有數不清的難題仍是無解,而且往往你解答了一個難題卻會帶來更多新難題,而由此帶來的法律、道德、倫理問題也將接踵而來。

        這本書是以社會學家的角度來評判基因工程的應用與倫理道德的關係。此書有幾大特點,追蹤社會熱點時效性強、案例有趣且引人深思,文句通順條理分明。

        一言以蔽之,我認為這本書真的很棒,在很大程度上極具說服力。闡明了不少簡單卻深刻的道理,極具人文素養,這些都能影響政治家和有熱誠的公民做進一步的思考。當然,最重要的是,教授又再一次讓我們領略思辨的價值和魅力。

        經過作者對於這個跨物種、跨世代議題的多重論證,激盪出對現今自身問題的想法對我們周遭的世界的提問是一種思考方式,也是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另外,也非常推薦教授的其它著作《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難得看到的好書,在此與你分享~~

89

30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法高哲》 #29 道德教育

丹涅特友善論辯的四個步驟

【GAL】嘗試理解素晴日中的維根斯坦引言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