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損壞石狛犬,真的有意義嗎?

小純葛格 | 2017-05-30 04:32:23 | 巴幣 6 | 人氣 669


  2017年5月29日的凌晨,位於台北市北投區逸仙國小的兩尊石狛犬遭到破壞。一時間消息充斥了各大網路平台,那麼這兩尊狛犬為什麼會被人破壞呢?又到底是為什麼讓他成為這次行動的目標。


  Q1:甚麼是石狛犬?  
  A:石狛犬最早為日本宮廷的吉祥物,隨著佛教普及後來演變成鎮守神社的神獸。比起我們常見的"石獅子",造型融合的獅子與狗的特徵,另外一個開口一個閉口是他的特徵。而石獅子的造型據說是跟隨著佛教,從西域等地傳來(又一說法是來自印度),後來經過朝鮮,到了日本從成了我們熟知的石狛犬。    

  Q2:為什麼一間國小會有石狛犬呢?  
  A:逸仙國小在日本殖民時期曾經為"北投神社"的所在地,在十年前,國小進行造景工程在花園裡面挖到了兩隻石狛犬,前家長會長陳兆卿僱工吊至校門口[1],兩隻石狛犬現在除了是逸仙國小的吉祥物與守護神,也是許多小學生的玩伴。   

 
  根據逸仙國小在石狛犬旁邊的石碑記載,除了當作是守護神之外,也有讓當地人知道在地文化與歷史的傳承意義在裡面。   


  Q3:那麼是誰破壞了石狛犬,又是為什麼破壞石狛犬?  
  A:台北市前議員的李承龍與女子邱晉芛等一行人使用榔頭敲打。(過程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334442293/videos/vb.100000334442293/1476253379062463/?type=2&theater


  根據李承龍等人的說法,他們是依照"內政部在1974年發佈「清除台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裡面其中一項要求指名"日據時代遺留具有表示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紀念碑、石築構造物應予徹底清除"。[2]   

  另外他們也認為,石狛犬作為守護日本亡軍的神社,放在校門口不合理,是幫助中華民國清理垃圾。
  

  Q4:破壞石狛犬合法嗎?  
  A:不合法,石狛犬皆為逸仙國小的財產,涉犯毀損公物。同時校方也決定提告,石狛犬修復至少需10萬元。

▲受到毀損的石狛犬(圖片皆為鄧博仁拍攝,來源:斬首八田與一像又毀石狛犬雕 李承龍再度被逮


  Q5:明明不合法,那為什麼還要破壞石狛犬?  
  A:因為李承龍等人根據其1974年內政部發佈的「清除台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合理的認為石狛犬有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    

  但是現在還存在的殖民時代建築例如總統府(前總督府)、桃園宗烈祠(桃園神社)等,以同樣屬於神社建築的桃園宗烈祠為例,身為最後一個保存較為完善的神社建築,最後卻成為祭祀勝利方軍人亡魂的場所。    

  當時共有兩種說詞,首先是支持留存的一方[3]  
  1.作為日本侵華的證物,也就是桃園屠殺事件的歷史見證。  
  2.為臺灣地區僅存的仿唐式日式建築。  
  3.作為抗戰勝利的紀念, 以建立國格與民族自信心。  
  4.以檜木為主要建材的地方性意義,珍貴而優美。  
  5.建築物與地形配合良好,格局嚴謹,是建築教學的良好實例。    

  反方則認為  

  1.日式神社建築不宜祭祀先烈,否則有辱英靈。  
  2.日人侵華的劣行是辱國之恥。  
  3.建築物破損嚴重,遇雨則漏 。  
  4.此神社為日式建築,非仿唐建築;此建築是日本江戶時代的建築, 早已將唐風的建築形式融化吸收日本風味,頂多只能稱為具有「唐風」。  
  5.神社是日本國族精神的象徵, 其代表意義不會改變,不能與日治時期其他建築將提並論。    

  Q6:那麼這次的碰壞行動有造成甚麼影響嗎?  
  A:網路上發起了石狛犬運動,主要的目的是表達石狛犬不是單純帝國主義的象徵。[4]



  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痛斥李文龍等人的行為[5]





  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臺灣社會已是內外交迫,團結都來不及了,還到處製造仇恨與對立。我非常討厭那種沒事找事做,製造仇恨的人!"[6]      




  後記:台灣真的不用大陸打過來就自己先死了=_=




  參考來源: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香水
還好,我們有讀書,腦袋還很正常,教育果然是相對成功的[e34]
2017-05-30 06:04:57
小純葛格
真的,不是不反對,但是別人的財務你隨便動……
2017-05-30 10:17:06
牛肉麵
這真的很誇張,先砍八田頭,再剁狛犬頭,你就算仇日好了,那怎麼都會拿銅像或石像出氣呢?意義在哪?
2017-06-03 23:20:06
小純葛格
因為有白痴先砍蔣公,導致大家都一起來砍
2017-06-03 23:22:06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