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精選閣樓

【觀後感】那些轉逝而過的眼前光景,到底有沒有辦法把握住? ――《三日間的幸福》

曾樹懶 | 2017-12-09 23:39:01 | 巴幣 21 | 人氣 637

【觀後感】那些轉逝而過的眼前光景,到底有沒有辦法把握住?
――《三日間的幸福》



一.作者:
  .名字:三秋縋
  .於1990年出生
  .現居岩手縣的作家,在網路上以「原風景」名義發表同名小說專欄,博得很
    高的人氣。

摘錄自封面介紹
也可參考維基百科



二.簡介

  一位在班上與同學格格不入的人,因為想法比同年齡的人還來的早熟而因此覺得同學幼稚而遠離人群,卻也因為這樣的個性而被班上同學討厭的男主角,楠木。
  而與楠木一樣被霸凌冷落的姬野,則是因為長相太過於出眾而被排擠,同病相憐下的兩人卻也因此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因為姬野的幾句話:十年後會變得了不起、如果到了二十歲,兩個人都還是滯銷的,我們要不要再一起呢?之類的話語,而一直放不下作為青梅竹馬的姬野。
  但二十年後,楠木卻成為了人生最失敗的組別。在早已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失去的楠木,決定依循著偶然聽到的「出售生命」的店家的消息嘗試看看。
  失去了三十年的楠木,卻也因此得到了人生最美好的幾個月,而當楠木正要嶄露光芒時,生命卻來到了最後的 ――三天。

第三節以後會有些偏雷,請爭酌後再繼續觀看。
 
三.人物剖析

1.男主角楠木
  楠木之所以在同年齡中心智年齡較突出的原因,我認為不單單只是他那先天的個性造成,同時也與遭受到同儕的霸凌有關。
  很多時候,我們所看見那些曾遭受過家庭陰影抑或者同儕霸凌的小孩,在往後似乎比同年齡的人還能夠看清全觀,當然也不排除發展成負面性格就是了,男主角在國小時期有著比同年齡更突出的心智年齡,但似乎卻一直就停留在那個地方了。
  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青梅竹馬對他說過的話:「如果二十歲都還是滯銷的話,那要不要選擇再一起呢?」心裡深處十分害怕一旦成為了更好的人,就會失去青梅竹馬,一種心理暗示。
  這個可以應證到後面的劇情,為何遇到女主角後,男主角得知後面發生的事,也漸漸的改變了。這裡可能有些人認為愛情的力量,但我認為是一直以來束縛著男主角的關鍵要素消失了,也就是青梅竹馬姬野。
  男主角後來解開了束縛,同時也愛上了在自己旁邊的監視員――宮城,為了使宮城回復自由之身,總算抓到了曾經被他放棄掉的感覺,畫畫、甚至他那感性的個性,不再是一具宛如行屍走肉的屍體。

2.女主角宮城
  宮城可說是此篇《三日間的幸福》中最悲慘之角色之一,通常賣掉自己壽命、健康、時間的人,不意外都是一些社會上已經絕望的人。而宮城卻是因為母親欠下的一屁股債,而因此不得以賣掉自己的時間來還債,實在是非常的無理,這公司根本地下錢莊吧??
  總之,女主角接受了事實,成為了公司的監視員,也因此邂逅了男主角;雖然說有可能在這之前遇到了非常多的垃圾人(就內容來說是肯定的,因為劇情中有提到膝蓋有一到很深的傷口,以及宮城稍稍提到過去),但似乎男主角是他看過比她自身還要更悲慘的人,可能宮城似乎原本想藉由男主角的自身的自暴自棄,花掉他手中的三十萬,在旁邊靜靜的看好戲。可誰卻知道,男主角在後面宛如開啟了開關,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三道開關:青梅竹馬姬野、和宮城談心、愛上宮城,這是我認為的三道關鍵,但重點還是姬野),那三十萬不是男主角的生命價格,而是宮城的,原本可能想看好戲的宮城,竟卻變成「幸好是你拿到這筆錢的。」,最後男主角替自己還清了債務,但沒有了男主角活著有什麼用?而因此選擇了將自己所有生命出賣到剩下三天,與男主角度過這最後的時刻。

3.青梅竹馬姬野
  這女孩,當初國小時肯定是喜歡男主角的。也確信未來自己和男主角能過
得比班上那群霸凌者更好,殊不知,自己和男主角都是班上最為悲慘的兩人。
  在上高中時(忘記是什麼時候,高中還大學來著),姬野這個就算是再熟悉的人也死不會寄信問好的個性,卻罕見地寄給了自己曾經的青梅竹馬楠木,內容都是姬野絕對不會書寫的內容,一定有什麼事情發生,可男主角未察覺,反倒寄了回信給姬野,從此之後再也沒消息。
  在劇情中,失去三十年的男主角找出了姬野,也得知原本要在自己的面前跳樓自殺給自己看(如果沒有失去三十年,在那先歲月中,男主角就會親眼看見姬野跳樓自殺的情景)。
  這個地方能看見姬野這個女孩的個性,在學生時期似乎與學長發生了什麼事,最後兩頭空時才回來找青梅竹馬,發了一封信說是求救信,最後怪男主角沒察覺到信,因此怨恨他。完完全全是將自己造成的悲慘狀況轉嫁給雖小的男主角,就我對姬野的看法,簡單來講就是不面對自己一手造成的後果的人,十分可悲。


四.感言

  《三日間的幸福》,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絕對夠人思索一些大哲理,可作者三秋縋在結尾卻說:「絲毫不曾想過要透過作品談論生命的價值,或是愛情的力量。」直接否決掉了此書給人最大的感觸。
  我也不想藍色窗簾,就像是我們常常看見網路上的梗圖一樣:

作者只是想講:「笨蛋到死就會治好」這麼簡單一句話,我就先從這句話開始下去寫感想,最後再來寫我自己的所感受到的"藍色窗簾"。
  沒有錯,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笨蛋到死也治不好」。
  人都有惰性,認為時間還足夠,就大肆地揮霍,時間如同金錢般可貴,當淪落到了可以被別人定義你生命的價值,那實在是非常的悲慘;人生命之所以無價,是因為未來我們並不清楚,有許多的「可能性」。
  當這些揮霍生命的笨蛋意識到「死」之後,了解生命的可塑性,才開始著手自己曾經放棄的夢想,認為現在開始也許還來得及這種想法,可說是可笑又沒救,但殊不知,我們的社會存在著多少這樣的人呢?
  得不到就開始怨嘆:「這個社會不夠好」、「為什麼要這樣對我」以及死到臨頭才發現世界的美好:「我明明生活在如此美麗的世界」、「我明明懂得接納各種事物活下去」,這也是作者想表達的,――殘酷地顯得美麗吧。
  好,來到我的藍色窗簾時間了,為何我明明知道作者的本意不是這樣卻還是執意要寫呢?
  我認為,一篇好的文章,除了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思,如果讀者能夠讀出言外之意的看法,只要是好的,能夠帶動好風氣了話,說說自己的看法有何不可呢?只要不要強硬的將自己的想法壓進別人的想法之中就好,就像是台灣的填鴨式教育。
  看法是這樣,我常常聽到許多人說,要將自己活的每一天當成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來看待。且我曾經讀過的《被討厭的勇氣》中,要將自己所做的目標當成點來看待,而不是線;一旦每天都是「點」,久而久之也都會累積成「線」,那為何不把每天當成點來看待呢?這樣其實人生就都是完美的,對於自己(點的意思是將一天的每件事都做到好,讓自己滿意,每天下來那每天也確實都是完美的)。
  一直到了我看完《三日間的幸福》,我才真正了解到「要將自己活的每一天當成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來看待」,這句話的真正感受(了解意思,但嘗試過後卻總抓不到那種感受)。
  此書只有一張圖,但內容是絕對的精彩,如果有時間,不妨在閒暇時間來點《三日間的幸福》吧?

創作回應

巴哈姆特小管家
親愛的勇者:

感謝您對勇者小屋的支持,
我們會將此篇設定在首頁的精選閣樓中增加曝光。

--
巴哈姆特小管家 敬上
2017-12-12 16:50:52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