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8-09-21 14:31

自殺可以解決問題。

作者:Asterio






BTW,這是本篇的一點點後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傳送門


先聲明一件事,這篇文章並不是要鼓勵大家去自殺,請不要看完後跑去砍掉重練喔。這篇文章只是要反駁一個論點——自殺不能解決問題。

因為其實自殺可以解決問題,而且非常有效率。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烏克蘭普里比亞特的鄰里並不寧靜。熟睡中民眾紛紛驚醒,看見來自遠方的火光與爆炸,這場爆炸與眾不同,不是傳統化學炸藥,而是核分裂。

車諾比核電廠事故發生不久,政府便緊急撤離民眾,面對無法抵抗的力量,人們選擇逃離家鄉。

逃避,可以解決問題。
解決的不是核輻射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繼續活下去的命題。

我們常常聽人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自殺是逃避,問題依然存在」。

我同意,畢竟問題依然存在。
但不是完全同意。

問題之所以是問題,原因就在於它能影響別人。
反過來說,如果不能影響人,即使永遠存在,它也不是問題。

五千萬光年外有顆高質量黑洞,將附近的行星吃乾抹淨,是個問題嗎?
你會說,不是,因為跟我們沒關係。

但難道不是個問題嗎?是個問題,只是不影響人。

所以公式如下:
事件+當事者=問題

要不就解決事件,要不就抽掉當事者,那麼問題就不存在。

曾經有人說過:「自殺是用一個永久的方法,去解決一個暫時的問題。」
我喜歡這句話,很喜歡,卻也無法完全認同。

很多時候,問題不是暫時,不是永久,但長久。當事者很可能大半輩子都必須活在這個問題之下。

有人會提問:「為什麼不努力去解決問題,反而要尋求自殺?」

很棒的想法,很正面,很積極。
卻不代表每個人都能時常心存正向能量,更不是每個人都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殺,是用一個行為,解決所有問題。是當事者拒絕自己所有未來,拒絕所有未支付的帳單,拒絕所有未獲得的報酬。拒絕所有未得到的快樂,拒絕所有未體驗的痛苦。

拒絕,繼續遊玩人生這個遊戲。
也可以說是逃避。

可是,我們必須了解,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活在世上。

我們可能會很天真地認為每個人都平等,但事實大相逕庭。我們不平等,你、我、他、隔壁的鄰居,都一樣,完全不平等。

這裡的不平等,不是指人權,而是個體規格與周遭環境。

光是基因差異、後天教育跟生長環境就因人而異,怎麼能期盼我們把每個人看成平等?

在我眼裡是小事,或許在另一個國家的另一個人眼中則不可饒恕。當朋友說這沒什麼,但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或許我只能藉由跳下高樓來解決。

每個人都不同、規格不同、基因不同、成長不同、思想自然也不同。

有些人認為:「想自殺就去自殺,要死的話也沒人阻止的了。」
我認為,不應該只是這樣,社會應該普及化安樂死,任何人都有權利行使。

有人可能會說:「要自殺的人就會自殺,不會就是不會,真的想死還怕痛嗎?」
是的,因為怕痛而不敢死的人還真的不少。

「這樣難道不是在鼓勵自殺嗎?」
不是,而是提供一個無痛而且有尊嚴的離開方法。

我認為應該普及化安樂死還有一個原因,很簡單的原因。既然沒有任何人詢問過新生兒是否願意誕生的意願(目前科技也做不到),至少,應該要保障當事者自由離開的權利。

再說,安樂死也比較乾淨好清理不是嗎?
有人想每天清理跳樓後分散的屍塊、上吊後脫肛的屍體嗎?安樂死至少可以為當事者保留尊嚴。

如果有人說:「都要死了還要什麼尊嚴?」
我會認為這個人很可能不懂尊重。

「自殺了,父母怎麼辦?」

如果父母不曾問過當事者出生的意願,也就沒有權利阻止他選擇離去。再者,這就是出生的代價,與人建立關係,就必須承擔總有一天會失去的風險。這是事實,不是危言聳聽,人都會死,關係都會結束。大家都是成人了,知道每件事都有結束的一天,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如果我是父母,就算是我的小孩自殺,我也不會怨他。我因為自私的理由把他帶到世上,卻沒想過他的未來或許會遇上無法跨過的障礙,這是我的過錯。

「生命那麼美好,為什麼要怪父母?」

生老病死,每個人一定會遇到。
這樣真的叫美好嗎?

是,我同意人生有很多好事,朋友、家人、電影、遊戲、運動、性愛等。但如果可以選擇,如果你能選擇要不要出生,我相信很多人不會為了這些「好事」而花上70年的光陰,活在一具終將腐敗的肉體裡,更不用提還有一拖拉庫「壞事」等在前頭。

生命不是贈禮,是一根火柴。

點亮它,然後短短的瞬間璀璨亮麗,接著便迎來一陣煙火,熄滅。
人生的一切就是這樣,只能體會,不能永遠擁有。

所以哪一個比較殘酷?
永遠不知道快樂,還是體會過快樂,然後下一刻全被拿走?

悲觀嗎?
我只是用很客觀的角度去解釋人生,是事實,因為人都會死。

我聽到你這麼說:「或許這就是人生的意義,你不能永遠擁有,所以才學會珍惜。」
同意,非常同意。

但是我不免認為,何苦呢?你學到了珍惜,然後死去,又什麼都沒了。
從效率與理性的角度來看,是否真的有這個必要?

就像一場沒有獎品的馬拉松,一身汗,享受了過程,得到美好回憶,聽起來不錯,可是何必呢?為何不一開始就不參加?畢竟最終結果是你什麼也不會記得,或許也沒幾個活著的人會記得你,就算他們記得,你也已經死了,沒辦法做什麼,沒辦法感覺,說句謝謝也辦不到。

喔抱歉,還有一件事,參不參加是由父母決定,任何人都必須接受。

好吧,來做一點「設身處地題」。

想像自己是名36歲的上班族,除了工作外,沒什麼大成就,背著房債跟車貸,下面兩個小孩跟一個婚後變冷漠的妻子。他喜歡打棒球,但自高中畢業後就為了生計而放棄夢想。不久前父母因為車禍雙亡,現在是家庭的唯一支柱,沒有自己的時間,一天平均工作13個小時。

他選擇自殺。

問題沒有解決,但他再也不需要擔心老婆、小孩、工作跟夢想。在我看來,形同解決。老婆跟小孩怎麼辦呢?這是他們必須面對的問題。他們可以選擇解決,或自殺。當然,上班族有錯,錯在哪?錯在與別人建立關係,導致自殺時必須思考更多後果。但除了這幾點,自殺的確解決他的煩惱。

「我的話就不會,我會盡力工作,得到更多薪水,然後好好教育小孩。」
「必須先想辦法跟老婆溝通,說不定會找到出路。」
「撐下去啊,當然是要為了小孩撐下去,他們是無辜的。」
「這很困難嗎?很多人都過著一樣的生活吧?車貸房貸,誰沒負債?」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法,我們不能替當事者說話,因為我們不是他。我們不知道他的基因跟抗壓能力,不知道他的智商與情緒管理,不知道他的耐性與生長歷程。說不定他在母親的肚子時,母親碰到過量鉛,導致他的腦部出現測不出來的些微異常,進而造就不同思考類型的神經組。每個人都有差異,這種差異就等於拿量尺去測量英吉利海峽長度,一定是漏洞百出。

設身處地,是很困難的事,除非你能成為他,每一顆粒子都是他,才有可能設身處地。或者可以想像自己不願意做的事,然後逼自己做上好幾年,或許能理解他的感受。

或許在他的情況下,很多人能撐下來。但有沒有可能,這就是他的弱點?說不定他在阿富汗會是個適應良好的軍人,可是一到社會,就無法適應?無法適應到他必須自殺來解決問題?有人說死亡是最糟的狀況,但我認為人生有更多生不如死的遭遇。

我們不是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就算想設身處地,也沒辦法做得很好。萬一有人的適應環境是宇宙外星人戰爭,那他這輩子大概都別想適應了。

極端一點的例子,「我的話就不會去當自殺炸彈客,那好蠢。」但如果你的生長環境不斷教育所有人必須為了成就大義而自我犧牲呢?或許自殺炸彈客會變成一個救世主的形象,身邊每個人都想當。

我眼中的困難,跟你眼中的困難一定不同,對事的感受也不同。

人生有大半都由運氣決定,而不是努力。當一個人成功,會有一百個人仿效他的做法,但實際上往往只有不到1%的人能複製成功,原因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運氣。但我們卻還是不斷仿效成功者的做法,卻不去看那些做了一模一樣行為,但失敗的99個人。這不是在貶低努力的價值,努力很重要,但是努力往往只是給你一個和別人同等競賽的機會,剩下的,靠的是運氣。有很多手段可以提高成功機率,但最後還是看市場接不接受,運氣,非常重要。你可以是個非常有才華也非常努力的導演,但出生在台灣,大概也沒什麼前途。台灣有很多導演,真正進入好萊塢的卻只有李安一人。

100個面試者,能力相當,只有一人被選上,原因是她戴了紅色的領巾,剛好觸動主考官腦中的無意識機具,加深印象,因此被選上。有誰知道這點?沒人知道,也不可能知道,這就是運氣。

還需要更多證明嗎?知道葉門嗎?出生在這地區,如果妳是女性,家庭經濟差,十之八九會在12歲時,被迫嫁給比自己大上好幾歲的男人,因為傳統認定女性是負債,只能趕快嫁掉。妳逃不掉,因為整個區域的人大都認為這是正確的事。妳有能力,妳很努力,但妳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地,也不能接受教育,這是運氣。

當我看到有人自殺,我只會覺得,好吧,他自由了。而不是去責怪或迴避。自殺不是膽小鬼的行為,是一個決定,很艱難的決定。相信我,選擇自殺一點也不簡單。如果有人說自殺是逃避,是懦弱,我通常不以為意。因為事實往往相反。

難道我不希望去救那些人嗎?我希望,我當然希望。但我知道這不可能,所以與其用一千萬種辦法去解決一千萬個問題,不如用一個辦法,去解決所有問題。

沒有當事者,就沒有問題。

很瞎嗎?很瞎。
有用嗎?非常有用。

為什麼我們有各種人權,卻不保障死亡權?
為什麼我們支持各種生產津貼,卻沒有一條協助送行的法律?

為什麼死亡不是一個權利?
為什麼我們能為了很蠢很自私的理由生小孩,卻不能為了小孩的感受而放手讓他們自殺?

很蠢很自私。我經常問人是否想生小孩,又為什麼要生?常得到的答案如下:
「不生,老了怎麼辦?」
「一個小孩長大可以賺回好幾倍的奶粉錢,投資啊。」
「就想要有自己的基因。領養?那不是我生的。」
「傳宗接代。」
「我喜歡小孩。」
「不生沒人陪,很孤單。」
「沒戴保險套。」
「親戚朋友都生了,感覺是人生階段,必須跟上。」
「就想生。」

而我的回應如下:
「不生,老了怎麼辦?」自己照顧自己或請長照,小孩不是傭人。
「一個小孩長大可以賺回好幾倍的奶粉錢,投資啊。」小孩不是賺錢工具。
「就想要有自己的基因。領養?那不是我生的。」請別再基因了,很落伍。
「傳宗接代。」同上。
「我喜歡小孩。」可以領養。
「不生沒人陪,很孤單。」可以養寵物,請別因為自己孤單而弄出人命。
「沒戴保險套。」回學校重讀。
「親戚朋友都生了,這人生階段,必須跟上。」如果親朋好友都自殺?
「就想生。」你有想過小孩被生出來的感受嗎?沒有,你只想到自己。

人對死亡之所以避而遠之,原因很簡單,生物學。你身上的每一顆細胞都很努力工作,很努力活下去,因此生物學也讓你認為活下去很重要。改變一點腦袋化學成分,全世界的人就會一起割腕。

所以要用理性思考,不要被情緒牽著走。自殺真的不對嗎?真的不好嗎?真的不能解決問題嗎?答案,不會永遠只有一種。

我不贊成自殺,希望世界上每個人都能快樂活下去,但這不可能。所以退而求其次,認為安樂死必須全球化,每個先進國家都應該有完善機制,確保人民擁有出生權,也有死亡權。

「安樂死全球化,難道不會有家人衝到醫院揍醫生,說他們亂給小孩自殺藥劑嗎?」

所謂安樂死,應由當事者簽屬同意書,並自己施打藥劑,以降低法律訴訟。而且當事者有義務與自身親人溝通。如果未與親人達成協議,但依然選擇安樂死,那也是他的選擇,我們沒有插嘴的餘地。

再重申一次,與人建立關係原本就有風險,我們必須尊重每個人的決定,我們可以協助對方,試圖讓他們活下去,但最後就算他們決定自殺,任何人也不該有怨言。強迫對方活下去並不代表是對的選擇,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予尊重。

人不能決定要不要出生,但至少,讓人民決定何時離去。抽掉當事者,所有問題迎刃而解。不能影響人的問題,不是問題。這樣算解決嗎?至少我覺得是。

以上就是我的論點,自殺可以解決問題,只要沒人受影響,問題形同不存在,形同解決。同時這也是尊重當事者想脫離人生的做法。

自殺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是最有效率的選項。殺雞用牛刀,但用牛刀還是能殺雞。而且對別人來說是雞,當事者眼裡看見的或許是牛。

小時候,總以為事情會迎刃而解,人生總會迎來勝利。長大後,才發現世界與認知大相逕庭。願意與否,我們都被迫玩一場名為人生的遊戲。

並不是悲觀,而是很仔細去看這世界,我們會發現,人生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如果可以選擇安樂死,其實反而會激勵更多人,因為知道自己隨時都能無痛放棄,很多人會願意再拼一把。我要是隨時都可以無痛離開,會覺得豁然開朗,而且會想再待在人世一下。畢竟,你隨時都能走,也就沒什麼好急了。

這不也是種另類解決問題的方案嗎?
逃避並不可恥,而且有用。

有其他想法嗎?沒問題,因為我們不一樣,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提出來,我不一定同意,但一定會予以尊重。你也可以不同意我說的一切,這都很好,每個人都不同,想法也不同。









1521

395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KMS 1.2.366 新品速報

NVIDIA顯示卡驅動程式-516.59 (官方正式版)

同性婚姻合法化實在沒有必要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