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19-03-21 00:40

[達人專欄] 揭開心理領域的神秘面紗──諮商、輔導,生病就該看「心理醫生」?

作者:白蘿蔔


  你曾經接受過諮商/輔導嗎?
  或是你曾經在學校、網路上看過心理治療團體的招募嗎?

  標準的諮商會談一次大約是1000-1200元/50min,你知道坐在你面前微笑了50分鐘的心理師到底都在幹嘛嗎?諮商會談到底跟一般朋友聊心事有甚麼不一樣?諮商技術到底有哪些、又要怎麼連結到日常生活?

  在這一系列的文章中,我將先介紹當今台灣在心理方面的現況做一些科普,讓大家大致了解情況後,再進入更深的心理諮商/輔導領域,揭開「心理醫生」的神秘面紗。

  無論你是心理相關科系的學生抑或一個好奇的路人,只要你對這些懷抱著好奇,都歡迎你繼續看下去。



  諮商?輔導?心理醫生?精神科?

  首先,我想先向各位介紹一下在心理健康的相關領域,我們大致上可以按照服務對象跟性質分成五種。

  1.教育
  2.輔導
  3.心理諮商
  4.心理治療
  5.精神醫療

  越是排在前面,它的廣度就越廣,涉及的心理層面也就越淺。
  甚麼意思呢?

  教育通常是老師在做的,對,就是你們國中那個可能很機車的班導。他會教你數學、教你一些規矩、一些人情世故,我們通稱「資訊提供」。他不太會真的坐下來跟你非常詳細探討你的人生或是情緒問題,可是他可以給你一個大概方向,跟很多很多的知識。

  所以通常教育涉及的範圍可以很廣──在座的各位應該都有上過學吧?
  它可以涵蓋幾乎所有人,但是比較難以深入或根據個人狀況做很細微的調整。


  試想一個班級四十個人,老師要每個都深入了解他的所有心理問題,應該會崩潰吧。

  再來是輔導
  上過學的各位應該都知道學校有輔導室吧?那裏面的叫做輔導老師
  輔導老師在幹嘛?幫你們上一些可能會被拿去考試的課、帶你們做已經膩了的生涯測驗與規劃,總是用植物不然就是彩虹當PPT背景,讓你看到都不想看了。

  這些可以通稱「推廣」,也跟上面講到的教育滿接近的,但已經比起班導的數學更貼近「心理」一點了。


▴輔導老師的PPT。

  而輔導老師除了幫大家上課之外,還做些甚麼呢?
  各位高中以上的朋友們,相信你們應該有聽說過可以去輔導室找輔導老師討論生涯規劃吧?或是當你家庭遭逢變故、心情不好,都可以去輔導室找輔導老師聊聊(也有可能是輔導老師主動找你過去)。

  在這裡,輔導老師扮演的仍舊有「資料提供」的角色,但也開始幫你做一些初步的心理介入,例如:做生涯規劃的時候,他一定會問你:你想要甚麼?幫你歸納之後才會把整本入學簡章塞給你。
  
  但總體而言,輔導老師不會陪你談太多的人生哲學或是我們最耳熟能詳的童年經驗;所以輔導是比教育再更往心理的方向深入些,適用、接觸到的人也比教育稍微少了一些。

  那,心理諮商呢?

  傳統的心理諮商就是我們常常看到電影裡面會出現的談話。


▴像是這樣。

  在台灣,那個不叫做心理醫生,而是心理師。而心理師又可以再根據工作場域和專長領域分成兩種: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

  心理諮商顧名思義,大多是由諮商心理師進行。
  它是以心理學、諮商理論為基礎,協助你解決困擾、尋找意義、促進你的自我覺察與成長。

  心理學、諮商理論具體到底是甚麼東西、又分成多少種,之後的文章我會詳細說明,這邊你們可以稍微有個概念就好。

  來到這個階層的時候,通常你可能已經有一個不小的困擾或疑問了。
  你可能跟女朋友分手一直無法釋懷而沮喪,可能中年失業不知前方路在何處,可能交不到朋友飽受寂寞之苦──也有可能是你單純找不到自己生存的價值。

  心理諮商通常服務的對象是有困擾的一般人,不要再以為跟心理師談話的都有病啦!
  在這裡,心理師和你談的是人生,是你的內在。

  用同樣生涯規劃的例子來舉例:

  假設你對未來選科系/工作感到迷茫,你帶著困惑踏進輔導室的話,輔導老師會協助你搞清楚你的興趣/志向/能力在哪裡,而哪些出路可能符合你的需求。
  輔導老師會拿比較多固定的測驗讓你填寫,然後問一些問題並記錄、統整起來,整體而言是屬於比較表面的。

  但如果今天你帶著你的迷惘來到了諮商室的話,那就不一樣了。

  雖然不同學派有不同的做法,但總體而言,通常諮商師會更專注在你這個「人」身上,還有你「為甚麼」會困擾。

  比如說,找到未來出路對你而言代表甚麼意義?你為甚麼這麼迫切一定要知道答案才能安心?

  我們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諮商不是給答案。」
  是的,到這裡的時候,我們已經幾乎完全不給任何解答了。
  資訊的提供,當然還是有的;但諮商更注重的是你希望往哪裡去而不是你可以往哪裡去。

  意思是你不要再期待諮商師抱著整本入學簡章跟你解釋規則了!沒有的事!

  我們探討你的情緒、想法、信念,探索你這個人在想些甚麼、做些甚麼。
  這就比起剛才的教育、輔導還要更深刻,但同樣地要花上的時間成本就更高,推廣範圍自然就更窄。

  心理治療呢?
  它主要的進行者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臨床心理師。
  其實心理治療、心理諮商是挺接近的概念,臨床心理師也可以去做諮商、諮商心理師當然也可以做心理治療。

  我這邊說的是比較教科書的分類法,不過實際上心理諮商、治療,大家口語上已經很少再分別了。

  臨床,顧名思義就是在病床前。
  也就是說,臨床心理師接觸的多半是病人。

  前面我們所說的大部分(*註1)都是屬於正常人,也就是沒有疾病(症狀)的。
  而來到心理治療這個層級時,我們面對的已經不再是有困擾的普通人,而是受疾病所苦的病患。精神疾病通常都涵蓋生理因素,所以在臨床治療上,臨床心理師多半會以更加生物、病理學的角度去看待人。

  據我的了解,臨床心理出身的心理師會有更多的量表測驗,去判定你到底有沒有病、病況如何。(我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有誤的話請告訴我。)



  從心理諮商到治療,我們關心的焦點已經從你整個人的發展到你這個人身上的疾病了。

  從教室開始,我們慢慢走進輔導室、諮商中心,現在已經來到了醫院。
  是,通過這層層關卡,我們已經來到了最後一項──精神醫療。



  精神醫療和前面那些最大的不同是甚麼?
  那就是只有它會用到藥物治療。

  它的主導者是精神科醫師,使用的是精神醫學、解剖學、生物學、病理學等。精神科醫師受的教育是普通的醫師教育加上精神科專科訓練!

  醫學院在幹嘛?第一年還不是跟我們一樣修國文英文。

  如果你的醫師是一個只有接受標準的精神科專科訓練的話,那請不要期待他會像電視上演的那樣跟你談人生。

  他不會。他真的不會。我看過。
  他的工作是透過各式測驗結果(不好意思,施測的還是心理師)還有你的症狀描述去診斷你是甚麼病,然後開適合的藥給你,改善你的病症

  雖然我這樣描述好像醫生很廢,但藥物和生理方面的治療確實是心理/精神疾病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生理問題沒有改善的話,你三百六十五天都坐在諮商室、填了三百份憂鬱量表也不會好的。

  而且現在的醫師其實也有很多會根據自身興趣去額外學習一些心理療法,不是每個醫生都只會坐在那裏聽人報告然後開藥。

  到這裡,適用的範圍人數越來越少,但聚焦處亦已經細微到你的體內(?)了。



  看到這裡,你應該腦袋已經差不多要星爆了吧?
  這裡我稍微做個重點整理,方便各位做複習。

  1.涵蓋範圍的廣度:教育>輔導>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精神醫療
  2.關注的深度:精神醫療>心理治療>心理諮商>輔導>教育
  3.對應的人物、場所與目的:
教育
老師、講師,學校、職場、社區等。
知識傳播為主。

輔導
輔導人員、社工師學校、社區、1995、張老師等。
協助適應為主。

心理諮商
諮商心理師,學校、社區、社福機構、心理診所、醫院等。
協助自我覺察、成長為主。

心理治療
臨床心理師,學校、社區、社福機構(較少)、心理診所、醫院等。
緩解、治療症狀為主。

精神醫療:精神科醫師,醫院。
治療、控制疾病為主。
  4.只有醫師可以開藥!
  5.整體而言,從教育到精神醫療就是從關注發展性到關注問題性的變化。
  6.生病?焦慮、憂鬱、壓力大?請參考服用諮商/臨床心理師以及精神科醫師
  7.有大致方向只是不太確定?請尋找你的人生導師輔導員
 
  這邊雖然介紹了五種不同領域分別負責的範圍,但在實際運作上,它們並不是如此壁壘分明的喔!它是一整套互助合作,有時也會相互融合的系統,並不是絕對。

  *註1:諮商師也是會配合醫師一起進行治療的喔,視病症的不同和病患的情況,會有不一樣的安排,並不是絕對不會接觸到病患。其次,人格疾患也屬於精神疾病的一種診斷,但是治療上通常醫生那邊也是沒轍、會交由心理師進行治療喔。

  以上!若是有任何問題或是希望回饋我的,都歡迎在下方留言:D



  後記:
  輔原第一章複習。看得懂的人我們肯定是同行(NO)。
  總是喜歡叨唸一些心理、諮商相關的東西,這次總算真的克服懶癌將它整理成一整篇文章啦:D!
  這系列我想我應該可以做滿~多章的,而且比寫小說容易太多了(幹)
  時間允許的話,我期許自己可以一個禮拜出一篇啦:D……

  我們可以談談人際溝通、談親密關係(愛情)、談諮商技術、談人格疾患、談談精神/心理疾病、談談犯罪、談談團體動力再談談青少年,我會盡量以非本科系也能看得懂的方式進行解說,如果過程中你有任何疑問的話,都歡迎隨時告訴我喔~

  有甚麼好奇的主題也歡迎跟我分享~我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知道我們這個領域的人到底都在幹嘛。因為心理諮商這樣的東西其實很注重隱密性,導致我們其實比較難以「踏出治療室」。

  但心理諮商真的是個好東西,所以我想跟你們分享:D!

  我要去睡覺了,晚安。

  延伸閱讀:
  個案概念化──諮商師工作時都在想些甚麼?
  
「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話?」如何傾聽一個人?提問又該怎麼問?
  想法?感覺?同理心還有分類?









38

13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2024-02-19 第二次心理諮商

【好書推薦】碓井真史《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達人專欄] 【狽漫畫】水晶的力量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