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好書推薦】碓井真史《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Yuki | 2024-04-29 14:19:53 | 巴幣 10 | 人氣 70


前提因為我本身對犯罪心理學算是蠻感興趣的,所以有許多這方面的書籍。其中碓井真史這本書是我重複翻閱過最多次的一本犯罪心理書籍,我覺得這算是一本已經很客觀在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好書
 


「青少年犯罪」及「無差別殺人」是全球一直長期議論紛紛的議題。青少年的情緒時常讓人捉摸不定,青春期也是內心最最敏感容易受傷的時期。日本心理學博士的《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分析了許多日本無差別青少年殺人的案件,從每個不同的事件中探討兇手的家庭環境、求學過程和工作經驗,再從精神病理學的角度來解釋兇手的心理狀態。
 
「我只是想被判死刑才殺人」是許多無差別殺人犯的表面想法,不過如果深層去解剖他們長期封閉的內心,會發現引導他們走向錯誤的理由並沒有那麼單純。多數犯人給自己父母或是同儕的印象都是內向、沉默寡言或是聽話,但隱藏在乖巧面具下的陰影卻漆黑到誰也看不到。
 
本書的重點在於「一個人怎麼會變成這樣」。大家一開始都帶著單純的個性誕生在這個世上,某部分的人內心卻隨著各種繁雜的因素而漸漸染黑。在這個社會現實裡,每個人都會遭遇到挫折和孤單。有些人可以讓自己振作起來,有些人卻在這些泥沼裡越陷越深。不知不覺形成了人格障礙之類的心理疾病,卻沒有病識感,身旁的人也沒有察覺到異狀,延誤就醫,讓錯誤的思想覆蓋整個腦袋,其實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網路」是許多孤單青少年最後的棲身之地。其中,書中提到的「佐賀縣劫持巴士殺人事件」,兇手年僅十七歲,因為就學時期與同儕相處不順遂,高中因為出席日不足而遭到退學,最後注意力都放在社群網路上。然而在網路上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回應,因此發文內容越來越偏激。最後在犯下大錯前,也事先在網路上預告之後自己的行為。遭到逮捕時,少年說:「媽媽關注的不是我,而是那些專家。」,其實在他犯下大錯前,他的母親有試著拜託知名人士帶他強制就醫,然而這件事卻沒讓少年感受到愛。
 
教育孩子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沒有任何家庭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相同的也沒有任何家庭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變成殺人犯。除了要同理被害者和被害者家屬的心情和感受,也必須從加害者角度來理解「下手動機」及「心理問題」。對於「犯罪」這件事,必須要用各種角度去看待。
 
成長可以使自己快樂,同時也可以使自己痛苦。青春期是人生轉變的關鍵時期。我想起自己也有個傷痕累累的青春期,我不完美,我的家庭也不完美,那時也在學校遭遇許多挫折,沒有任何朋友,覺得人生很黑暗,不過我還是盡力走過來了。書本第六章開始把重點放在「家庭教育」,指導為人父母該如何陪伴及包容心理開始出問題的孩子。遭遇到總總挫折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該如何牽起內心敏感的孩子走出陰影?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問題,同時也是每個家庭都該正視的課題。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