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1-06-14 14:19

屈原列傳

作者:ChaoX

屈原列傳
司馬遷
史記

朱約佶繪《屈原像軸》,南京博物院藏。
        
  屈原者,名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彊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閒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絜,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平既絀,其後欲伐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厚幣委質事,曰:「甚憎從親,誠能絕願獻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使使如受地。張儀詐之曰:「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發兵擊之,大破師於,斬首八萬,虜屈嫓,遂取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戰於藍田聞之,襲兵懼,自歸。而竟怒不救大困。
  明年,漢中地與以和。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如,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其後諸侯共擊,大破之,殺其將唐眛
  時秦昭王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柰何絕歡!」懷王卒行。入武關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不內。復之,竟死於而歸葬。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睠顧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柰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曰:「井泄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並受其福。」王之不明,豈足福哉?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於是懷石,遂自(投)[沈]汨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後,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後日以削,數十年竟為所滅。自屈原汨羅後百有餘年,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水,投書以弔屈原
  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沈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生弔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註釋

    1. 司馬遷:人名(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生於龍門,年輕時遊歷宇內,後以四十二歲之齡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稱《史記》),上起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餘言,為紀傳體之祖,亦為通史之祖。因具良史之才,所作史記又為正史之宗,故後世稱司馬遷為「史遷」。又《漢書藝文志》載有所著之賦八篇,今僅見悲士不遇賦。
    2. 史記:書名。漢朝司馬遷撰。一百三十卷。起自黃帝,訖漢武帝,分為本紀十二、表十、書八、世家三十、列傳七十。為二十四史之一,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南朝宋裴駰作集解,唐司馬貞作索隱,張守節作正義。
    3. 屈原:人名(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羅江而死。重要著作有〈離騷〉、〈九章〉、〈天問〉等賦,對後代文學影響極大。
    4. :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大陸地區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5. 楚懷王:戰國時楚國國君。名熊槐(?-西元前296)。為政無能,曾為秦、齊所敗。後聽張儀之計與秦議和,入秦時被拘留,後客死於秦。
    6. 左徒:職官名。職掌諷諫,類似現今顧問、參議等職。
    7. 博聞彊志:音ㄅㄛˊ ㄨㄣˊ ㄑㄧㄤˊ ㄓˋ。見聞廣博,記憶力特強。
    8. 治亂:安定及動亂。
    9. 嫺:「嫻」的異體字。熟習、熟練。
    10. 辭令:應對的言語。
    11. 圖議:策劃、考慮、討論、商量。
    12. 號令:傳呼的命令。
    13. 上官大夫:
    14. 爭寵:爭求愛寵。
    15. 害:妒忌、忌憚。
    16. 憲令:國家的法令。
    17. 讒:說別人壞話,中傷他人。
    18. 伐:自誇。
    19. 疾:憂、患。
    20. 王聽之不聰:君王不明察是非。
    21. 讒諂之蔽明:誹謗、悅耳的話語蒙蔽清明的判斷。讒諂,音ㄔㄢˊ ㄔㄢˇ,用讒言逢迎取悅他人。
    22. 邪曲之害公:不正損害公義。
    23. 方正之不容:正直不被容納。
    24. 離騷:楚辭篇名。戰國時屈原所作。屈原仕楚懷王,因讒言被疏,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為一長篇韻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也稱為〈離騷經〉、〈楚騷〉。
    25. 疾痛慘怛:音ㄐㄧˊ ㄊㄨㄥˋ ㄘㄢˇ ㄉㄚˊ,病痛哀傷。
    26. 閒:同「間」,離間。
    27. 窮:困阨。
    28. 信而見疑:誠信而被懷疑。
    29. 忠而被謗:忠誠而被毀謗。
    30. 蓋自怨生:大概是從怨恨中生出(離騷)來的。
    31. 國風:《詩經》中各國的民間歌謠。即諸侯採擷其國的民歌,貢獻於天子,並由樂官統籌管理。《詩經》共分十五國風,即〈周南〉至〈豳風〉各篇皆屬之。
    32. 小雅:《詩經》二雅之一。相對於〈大雅〉而言。收詩八十篇,其中六篇有目無辭。內容中正和平,歷來被視為雅正的樂歌。
    33. 帝嚳:音ㄉㄧˋ ㄎㄨˋ。古帝名,生卒年不詳。黃帝曾孫,名夋,年十五佐顓頊,受封於辛,後代顓頊為王,號高辛氏,都於亳,在位七十年。
    34. 齊桓:即齊桓公(?-西元前643),春秋時齊國的國君。姓姜,名小白,襄公弟。周莊王五十一年,以襄公無道,出奔莒,其後襄公被弒,乃歸國即君位,任管仲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為五霸之首;管仲亡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遂衰。在位四十二年,卒諡桓。
    35. 湯武:商湯與周武王。
    36. 刺:尖銳地指評。
    37. 廣崇:廣大而崇高。
    38. 條貫:條理。
    39. 靡:沒有。
    40. 約:簡要、精練。
    41. 微:精妙幽深。
    42. 絜:音ㄐㄧㄝˊ,清明、清廉。
    43. 廉:正直不貪、有節操。
    44. 稱物:
    45. 濯淖:音ㄓㄨㄛˊ ㄋㄠˋ。洗掉爛泥,去除汙垢。
    46. 蟬蛻:音ㄔㄢˊ ㄊㄨㄟˋ。比喻解脫、卸除。
    47. 濁穢:混濁骯髒(的事物)。
    48. 滋垢:猶污垢。
    49. 皭然:音ㄐㄧㄠˋ ㄖㄢˊ,潔淨純白的樣子。
    50. 泥而不滓:固執、拘泥而不汙穢。滓,音ㄗˇ,汙穢。
    51. 既絀:已經被貶退。絀,通「黜」,貶退。
    52. :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大陸地區陝西省。
    53. :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
    54. 惠王:即秦惠文王(西元前356-前311),又稱秦惠王或秦惠文君,嬴姓,考古名駰,傳世名駟,秦孝公之子,稱王前稱秦伯駰或秦伯駟,伯爵。在位期間於龍門稱王,重用樗里疾、嬴華、張儀等人。
    55. 張儀:人名(西元前?-前309) 。戰國時魏人。相秦惠王,以連橫之策遊說六國,使六國背叛縱約以事秦。惠王卒,六國復合縱以背秦,群臣讒之,乃去秦而為魏相,一年後卒。
    56. 厚幣:厚重的禮物。
    57. 委質:音ㄨㄟˇ ㄓˋ。古時將人質交與別人,以表示誠意。
    58. 憎:音ㄗㄥ,厭惡。
    59. 之地:今河南省淅川縣西北部。沿著丹江從陝西商州直到河南淅川。
    60. 使使如受地:派遣使節到秦國接受土地。
    61. :即丹江和淅水(老灌河)。
    62. 屈嫓:即屈匄(?-西元前312),一作屈丐,《戰國策》作屈蓋。戰國時期楚國將領。
    63. 漢中:地名。位於今陝西省南部和湖北省西北部,秦嶺與大巴山之間,漢水流貫其間。
    64. 藍田:位於陝西省長安縣東南,秦嶺之北。
    65. :春秋時蔡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郾城縣東南。
    66. 如:到、至、往。
    67. 用事:當權執政。
    68. 靳尚:人名(?-西元前311年),戰國時期楚懷王時與三閭大夫屈原為同僚,受封於靳江,世稱靳尚。在正史中,靳尚是一個小人。王逸《離騷經序》說:「(屈原)入則與王圖議政事,決定嫌疑;出則監察群下,應對諸侯,謀行職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譖毀之。」最終在和張儀出使秦國時,被仇人所設計遭殺害。
    69. 詭辯:詭異狡詐的辯說。
    70. 鄭袖:人名(?-?),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寵妃,封為南后,其子楚頃襄王。
    71. 既疏:已經被疏離。
    72. 顧:乃,表示轉折以承上文的關係。
    73. 唐眛:唐眜(?-前301年),《呂氏春秋》作唐蔑,《戰國策》作唐明。戰國時期楚國將領,
    74. 毋行:不要去。
    75. 子蘭:羋姓,熊氏,戰國時期楚國的公子,楚懷王的兒子。
    76. 卒:最後、終於。
    77. 武關:位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東的少習山峽谷之間武關河的北岸,歷史悠久,春秋時名「少習關」,戰國時改為「武關」,與函谷關、蕭關、大散關稱為「秦之四塞」,是春秋戰國時代秦國的南大門。
    78. 不「內」:音ㄋㄚˋ,接納。
    79. 復「之」秦:到、往。
    80. 頃襄王:即楚頃襄王(西元前329-前263年),簡稱楚頃王或楚襄王,又作楚莊王(與其遠祖楚莊王有別),羋姓,熊氏,名橫,楚懷王之子,生母為南后鄭袖。秦昭襄王詐以公主許配給楚頃襄王,屈原長跪城外力諫不果。秦軍趁頃襄王開城迎親,長驅直進,攻入楚都郢,時為前278年。屈原投河自盡。頃襄王其後遷都於陳,楚國西北領土盡失。前263年秋,頃襄王去世。
    81. 令尹:職官名。春秋時,楚國的執政官,相當於宰相。
    82. 咎:責怪。
    83. 嫉:憎恨。
    84. 睠顧:通「眷顧」,十分關愛照顧。
    85. 冀幸:希冀、盼望。
    86. 隨屬:接連。
    87. 「井泄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並受其福」:井淘乾淨而不去食用,使我內心感到悲傷。可以用來汲水,君王英明,大家一起受到福佑。
    88. 短:說別人壞話。
    89. 被髮:音ㄆㄧ ㄈㄚˇ,披散著頭髮。
    90. 顏色:面容、臉色。
    91. 憔悴:枯槁瘦病的樣子。
    92. 形容枯槁:身形乾瘦。
    93. 子:你,同「爾」、「汝」。
    94. 三閭大夫:音ㄙㄢ ㄌㄩˊ ㄉㄚˋ ㄈㄨ。職官名,春秋時楚國所置,職掌王族昭、屈、景三氏。屈原曾任此職。也稱為「三閭」。
    95. 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混濁。比喻世道昏亂是非不明,自己不與世浮沉。
    96. 眾人皆醉我獨醒:眾醉獨醒。比喻在頹靡混濁的環境中,不同流合汙。
    97. 見放:被放逐。
    98. 不凝滯於物:不執著於任何事物。凝滯,執著、拘泥、停滯不動。
    99. 與世推移:隨著世俗而進退應變。
    100. 隨其流而揚其波:隨著水流揚起波瀾,有隨俗浮沉之意。
    101. 餔其糟而啜其醨:(跟著)吃酒滓,喝濃度低的酒。有與眾同醉之意。餔,音 ㄅㄨ,吃。糟,酒滓,比喻粗劣的食物。啜,音ㄔㄨㄛˋ,通「歠」,飲、喝。釃,音ㄌㄧˊ,通「醨」,薄酒。
    102. 懷瑾握瑜:瑾、瑜皆為美玉。懷瑾握瑜比喻懷有高貴的美德與才能。
    103. 自令見放為:令自己被放逐。
    104.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彈冠,用手彈去帽子上的灰塵;振衣,抖掉衣上的塵土。全句指剛洗淨的人,必定會彈去衣帽上的灰塵。比喻不願以清白之身,而受世俗的汙染。
    105. 察察:潔淨。
    106. 汶汶:音ㄨㄣˋ ㄨㄣˋ,昏暗的樣子,此處作玷汙。
    107. 安能:怎能?
    108. 皓皓:潔白的樣子。
    109. 溫蠖:昏憒。
    110. 汨羅:即汨羅江,是洞庭湖濱湖區主要河流之一,因上古時羋姓羅國位於此而得名。據傳說,汨羅江漁民劃龍舟搶救屈原未果,又以竹葉包裹糯米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因此,汨羅江就成為了龍舟和粽子兩項中國重要民俗的發源地。
    111. 宋玉:人名。戰國時楚人,約生於周赧王二十五年(西元前290年),卒於楚亡之年(西元前223年)。因曾任蘭臺令,故也稱為「蘭臺公子」。善辭賦,作〈九辯〉、〈招魂〉。與屈原並稱為「屈宋」。
    112. 唐勒:人名(?-?),戰國時代後期楚辭、賦作家,楚國人,約和宋玉、景差、楚頃襄王同時,熱衷辭賦,以賦見稱,承傳了屈原的從容辭令,但是卻沒有像屈原一樣敢於向君主直接進諫。
    113. 景差:音ㄐㄧㄥˇ ㄘㄨㄛ。人名(西元前290-前223)。戰國時楚人。善辭賦,作品多湮沒不可考。
    114. 生:指賈誼(西元前200-前168),西漢洛陽人,為文學家兼政論家。文帝召為博士,超遷至太中大夫,所論列多見施行,因遭毀忌,出為長沙王太傅,遷為梁懷王太傅,後懷王墮馬死,誼自傷為傅無狀,年餘亦卒,世人稱為「賈太傅」、「賈長沙」,又稱為「賈生」。其往長沙就任時,渡湘水作〈弔屈原賦〉以抒發哀怨;而於長沙王太傅時,見鴞鳥飛入屋內,以為不祥,而作〈鵩鳥賦〉,是《楚辭》到漢賦之間重要的辭賦家。著有〈陳政事疏〉、〈過秦論〉等著名的政論文章。
    115. 自令若是:讓自己到如此境地。
    116. 同死生:把死生同等看待。
    117. 輕去就:不把職務上的升降看得很重。去就,擔任官職或不擔任官職。
    118. 爽然自失:失意茫然,不知所從。


徵引來源

漢語網

易學網

維基百科

教育部字典

這裡就是 「商於之地」

中國歷代人物圖像數據庫

周易哲學 - 國立臺灣大學

古文觀止全部篇目—屈原列傳

如何理解「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1

0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市集小吃】2024/04/28拜日、土城大潤發餐車市集

【書語】先射箭在畫靶,活在心象與理解交錯間的人們「簡輯」

近況-015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