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2021-09-27 12:37
掬月的小說評文串【第二彈】作者:掬月
2021-09-27 14:05掬月:OK,雖然有點害怕但我會努力的。 //
2021-11-15 15:50掬月:OK,已收到。
不過我對聊齋這一類的志怪小說不太熟喔,而且我覺得意象的解讀就像在解讀寓言故事,是必須靠想像力與頓悟的。
所以我不確定我的理解是否會是你希望讓讀者看到的。
總之我會盡其所能。 //
掬月
2021-11-15 15:50掬月:靜候佳音 //
2021-11-16 17:37掬月: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5317076
我寫好了。 //
2021-11-16 18:55掬月:求評前一定要仔細看過注意事項喔,就這樣
2022-02-01 11:28掬月:承蒙委託,不勝感謝。
不過容我三天後再做答覆。
就,嗯,現在正處於過節狀態。我想漫無目標地度過這三天時間。
但還是可以事先做回答,五十八萬字的長篇小說評文,我目前需要一個禮拜左右才能完成它。
所以最快也是十天之後的事情了。希望可以等我這段時間。
最後,新年快樂。 //
2022-02-07 01:34掬月:您好:
我已經拜讀了到第五章的劇情,基於我個人的緣由,請容我婉拒您的委託。
但我會依照我已經閱讀的劇情量簡扼的回答您詢問的需求。
您前面問的是「故事為Beastars的同人小說,設計上應該是不需要讀過原作也能理解,專有名詞等都有解釋的情節。所以想要了解,是否能讓讀者順暢的理解劇情,以及角色塑造轉變、劇情邏輯上是否合理。」
呃,純以我個人來說,您的小說的閱讀門檻非常高。若沒有看過原作,會更加提高閱讀的難度。
首先,您是以群像劇進行「第一人稱的頻繁切換」的行文手法,所以雖然全文都是以「我」進行書寫,但很可能到了下一章、或是幾百字過後就是另一個角色的「我」。而且您在這一點的基礎上甚至穿插了角色的過去回憶。
雖然並不是無法讀懂,但光是辨認現在是哪個角色、這是哪個角色的現在抑或過去,就已經花上不少功夫了。其實很難有更多的心力投注在角色的對話與他們的經歷上。而且如果很快就變成其他角色的話,又要重新理解這個角色的生平經歷、跟其他角色的年齡差等等。
另一方面原作Beastars本身就是世界觀相當獨特的故事,您的同人小說在保留原作設定的時候擴張延伸到全世界,甚至連壯獸Beastar的願望跟巨大鯨魚的關聯都被您鋪陳得很恢弘壯闊的時候(或是只有春雄才能看到的社會動物)。我只能說,沒有先閱讀過原作,其實是很難對您同人小說的世界觀設定有代入感的。
所以在理解劇情方面,以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想還是有一定的門檻存在的。
2022-02-07 01:34掬月: 然後,關於角色塑造轉變的部分,我覺得您最好拿捏「呢」、「唉呀」、「唉呦」這類的語助詞。當不同的人物視角在敘述上使用相同的語助詞時,其實很難看出他們的個體差異。我覺得,在第一人稱的敘述上,使用不同的口吻稱謂進行行文,還是有必要的。
最後,關於劇情邏輯的部分,因為我只看到第五章結束,我就不多作評價了。
其實您的小說的用字遣詞與描述功底相當好,可以感覺得出你對這個故事付出了相當大的心力,甚至寄託了相當的情感。
可是,雖說是群像劇,但頻繁的切換第一人稱甚至沒有說明當事人所處的時間,閱讀起來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許身為作者的您能如數家珍,但若讀者一點線索也沒有的話,想把劇情時間線兜起來真的很難。
2022-02-07 01:37掬月:接下來算是我個人的看法。
關於員外杯的部分,如果那是真人真事改編,我覺得單純只是因為對方把員外杯當成茶壺在使用(沖泡茶葉),所以他就直接叫它「那個壺」了。(雖然也可能是因為對方真的不知道那個茶杯叫什麼名字啦)
雖說只是我個人的感覺啦,如果對方不是用茶葉,而是用茶包的話,搞不好他接著就會叫員外杯為「那個杯」了。大概如此吧。
那麼也差不多就到這裡了。
承蒙您的委託,但請容我以這種方式回應您的委託。
在此致上萬分的歉意。
掬月
2022-02-08 13:40掬月:唔,只是覺得無法回應期待這一點有點於心有愧吧。
就,如果要比喻的話,就像是外系學生(沒看過原作)選修其他學院的選修課(同人小說)。
一節50分的課程不只是一個老師在上課,而是台上站了四、五位的老師(春雄、春太郎、雷格西、星風、黃昏、黎明等等)。
每個老師除了講現在的課程,還會講好幾個學期前的課程內容(像是雷格西成為裏之Bastar、春雄與星風的黑森林、春太郎跟夜語跟黃昏與黎明的外國軍事學校等等)。
期間甚至會出現臨時講師(像是熊、黃鼠狼、三葉、馬拉尼)。
雖然可能有那種能夠迅速心領神會的讀者也說不定。
但我覺得應該很多讀者光是為了跟上進度(理解人物關係)就已經心力交瘁了。
我是覺得你可以在換某個人的時候,標註一下時間點啦。
比方說:
○○年○(春夏秋冬)季○○○○(天候溫度),○○○(地名,像是中央市或歐洲或墨西哥等等)
這樣就算不寫出名字,也挺有感覺的吧?
另,您的小說劇情內容有涉及心理學的思想實驗、生物基因學的出非洲說、或是SF向的鯨魚如何決定世界線以實現Beastar的願望、或是托寓類對法律跟現實的內容等等。
我覺得這些劇情也能稱得上一種門檻,如果本身對這方面沒有研究或興趣的讀者,他們可能會打退堂鼓也說不定。
舉個例子,有一部動畫叫《哥吉拉 奇異點》,因為內容實在太過理科,雖然我覺得劇情真的很棒,但意外的推薦不動。大概是這種感覺吧。
話說回來,關於列車思想問題,我覺得你可以順便研究一下探究服從的電擊實驗,以及為什麼打靶的標靶通常會使用人型(脫敏法)。
這些也挺有意思的喔。
嘛,如果對方真的就這樣在用的話,可能,對方真的就這麼叫吧。
......雖然我是覺得泡茶不必這麼拘束就是了。就那樣吧。
2022-02-08 13:41掬月:然後,因為即使無法接受委託。
還是要盡我所能地做出回答吧。我是這麼想的。(合掌)
2022-02-08 18:19掬月:我覺得,不是標註時間軸,就是整合零散的事件線吧。
比方說一開始是春雄,上大學認識宿友、見星風一面,再來就是被學長帶去黑市、帶阿雅安見雷格西。
見到雷格西後,才轉換到雷格西的視角,再一概把雷格西的過去、工作、跟路易的交情,鯨魚的願望,最後在兩人談到對孩子的擔憂時,提到春太郎再把視角轉到春太郎。
春太郎追蹤蹬羚、把蹬羚分給黎明與黃昏、角鬥場、因為腦震盪昏迷回憶夜眼跟兩個小狼、再來是墨西哥的巨蜥、然後是被暗算才到教官營救,再來切入家庭聚會。(在家庭聚會前可以切到黃昏跟黎明的視角)
家庭聚會的前幕是馬拉尼跟星風的因緣糾葛,雷格西的發言,春雄看到春太郎持刺劍離開,春太郎與三葉與夜眼,最後再把視角拉回星風跟春雄。
像是星風的抖S與黑森林,再來銜接上遊行前的討論,春雄跟沃夫的交談。
然後可以插上像是雷格西聽會議的新型態攻擊、以及法官如何解釋民法與異種族婚姻法案。
如此一來才銜接上春雄參與的遊行行前會議與發言,遊行當天的過程,布萊梅樂隊。
......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以上大略就是前五章的內容。
這樣整理會不會比較自然?總之就,嗯,標註時間跟整合事件線的這兩種方式。
最後還是看作者本人覺得怎麼做比較好啦。
2022-02-08 18:19掬月:然後,呃,其實探討服從的電擊實驗還沒到惡名昭彰的程度喔。
因為一開始這個實驗被設計出來的時候,研究者是保持著「一定沒多少人會按到最後」的心態在進行實驗的。然而結果卻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無論是任何國家、任何人種、任何教育水平,這個實驗都能維持60%以上的效度。
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說,會覺得這個實驗的指導語、跟被實驗對象的後續交流挺不盡人意的。但我喜歡這個實驗的理由是因為,研究者並不是抱持著悲觀的態度認為一定會發生這種事才進行實驗。
(不過史丹佛監獄實驗的確是我非常討厭的實驗沒錯,因為研究者把整個實驗流程設計得非常理所當然。)
打靶之所以用人形靶,當然並不是為了方便,而是為了讓你上戰場的時候,不會對射擊人類懷有厭惡感或畏懼心理。
這其實採用了系統減敏感法的手段喔,因為並不是那麼多人可以輕易對另一個人類開槍射擊的。
順帶一提,如果要說惡名昭彰的話,心理學實驗其實有其他的糟糕實驗。
比如說行為學派,巴夫洛夫的狗,史金納箱,有的研究者還拿自己的孩子當成實驗對象,讓孩子看到白色的物體就電擊他,從此讓孩子對白色有畏懼心理等等。
......放到現代,這些研究結果早就因為不合乎人道手段而作廢了(
2022-02-08 19:41掬月:其實有艇多這一類的反人道主義的實驗啊,而且即使看似相同的實驗,也不見得會得出相同結果。
總之,祝順利。
加油!
那麼委託就到這裡結束了。(合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