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下剋上」的台灣地名

芝加哥芭樂栩栩如生 | 2022-07-23 14:02:09 | 巴幣 3492 | 人氣 1354

「下剋上」的台灣地名

背景
台灣自1885年建省後,下轄三府一州,而三府底下有11縣3廳,再下級則為堡、里、鄉、澚、坊,最後最基層的行政單位為街、庄、社。

但這套制度,在進入日本的殖民統治以後迎來的巨變,一級行政區的劃分在短短幾年內就有數次的變更,一直到1909年才出現沿用11年的十二廳,並最後在1920年確立大眾所熟知的州廳制。而於此同時,最為基層的行政區街庄社也處於不斷的變動,原本的街庄社的範圍為自然村的等級,但是在進入日治後,這些街庄開始被整併,7285個街庄社被整併成2991個,可以說街庄社的概念從「自然村」變成了「行政村」。

不過除此之外,街庄社的整併也可以說是為堡、里、鄉、澚這些上一層的行政區敲起走入歷史的鐘聲,1901年廢縣置廳後,廳下轄支廳,支廳轄區,區再下轄街庄社,基本上支廳與區已經取代堡里成為管轄街庄社的上級行政區,堡里僅在地籍、戶籍、門牌上使用,而在1920年實行州廳制,堡、里、鄉、澚便徹底被廢除,再次進行整併的街與庄則從村里級的行政區劃,升級成為了鄉鎮級。

而雖然許多街庄在整併的期間,失去了作為行政區的資格,但它們的名字很多都並沒有消失在地圖上,而是成為了地政系統上的「大字」與「小字」,在戰後這些大字小字則變成了「段」,直到現今仍可看到那些消失的街庄名依然作為段的名稱,例如台南新化的知母義庄就成為了知母義段,苗栗三義的魚藤坪庄成為魚藤坪段。

至於「堡里」呢?

基本上大多己經走入歷史,許多都被原本底下的街庄所取代,僅有少數依然健在,本篇所將介紹的,即是「下剋上」,取代舊有堡里的地名們。

台北市
芝蘭一堡———士林區
士林本為「芝蘭一堡」下的一個街,士林在1920年取代了芝蘭一堡,成為士林街,屬七星郡,戰後改制為士林鎮,1949年隸屬於草山管理局(隔年改名陽明山),直到1968年被併入台北市,成為了現今的士林區。芝蘭一堡與士林區相比,芝蘭一堡還包含了北投區洲尾、信義區大直、內湖區,不過大部分的街庄依然由士林區繼承。
這邊講一下,旁邊的北投區將不會算在「下剋上」的例子中,因為北投區僅繼承原本芝蘭二堡一半(6/12)的街庄。

新北市
興直堡———新莊區
新莊舊稱「新庄」,原為「興直堡」的一個庄,1920年後興直堡的更寮、新塭兩庄併入五股,三重埔、二重埔併入蘆洲,其餘7個街庄併為新莊街,並且為新莊郡的郡治,此外新莊還將擺接堡西盛庄、八里坌堡楓樹腳、頂田心仔、山腳、義學、貴仔坑、下坡角、十八份、頂坡角、崎仔角、大窠坑等十一庄併入。戰後改制為新莊鎮,1950年泰山鄉從新莊獨立,1980年升格為市。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後改為區。

台中市
大肚上堡———清水區
清水舊稱「牛罵頭」,為「大肚上堡」的一個街,在1920年後牛罵頭改名清水,並取代大肚上堡的地位,除了南邊的鹿寮、西勢寮、公館三庄併入沙鹿外,繼承了大部分的街庄,成為清水街,屬大甲郡,戰後改制為清水鎮,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彰化縣
燕霧上堡———花壇鄉
花壇舊稱「茄苳腳」,為「燕霧上堡」的一個庄,1920年後茄苳腳改名花壇,取代燕霧上堡的地位,除西邊的秀水、陝西兩庄成為現今的秀水一部,花壇繼承大部份的街庄,成為花壇庄,屬彰化郡,戰後改制為花壇鄉。

燕霧下堡———大村鄉
大村舊稱「大庄」,為「燕霧下堡」的一個庄,1920年後大庄改稱大村,代燕霧下堡的地位,但南邊的員林街自立,東山、南平、三塊厝、三條圳四庄併入員林街,其餘大村繼承其餘街庄,成為大村庄,屬員林郡,戰後改制為大村鄉。

二林上堡———溪湖鎮
溪湖原為「二林上堡」的一個庄,1920年後溪湖繼承二林上堡11個庄中的6個,並將馬芝堡的三塊厝、四塊厝兩庄與武西堡的崙仔腳、阿媽厝兩庄併入,成為溪湖庄,屬員林郡,1938年升格為溪湖街,戰後改制為溪湖鎮。

南投縣
北投堡———草屯鎮
草屯舊稱「草鞋墩」,為「北投堡」的一個庄,在1920年後草鞋墩改名草屯,並取代北投堡的地位,繼承原本所有的街庄,成為草屯庄,屬南投郡,1938年升格為草屯街,戰後改制為草屯鎮。
北投田聖傑

北港溪堡———國姓鄉
國姓舊稱「內國姓」,為「北港溪堡」的一個庄,1920年後內國姓簡化為國姓,取代北港溪堡的地位,繼承原本所有的街庄,並將埔里社堡的北山坑庄併入,成為國姓庄,屬能高郡,戰後改制為國姓鄉。

五城堡———魚池鄉
魚池原本為「五城堡」的一個庄,在1920年後魚池取代了五城堡的地位,除了拔社埔併入現今鄰近的水里鄉,大部分的街庄皆繼承之,成為魚池庄,屬新高郡,在戰後改制為魚池鄉。

雲林縣
溪州堡———莿桐鄉
莿桐舊稱「莿桐巷」,原本為「西螺堡」的一個庄,但在1920年後自立,易名為莿桐,將同堡的番仔庄、溪州堡七庄中的五庄(大埔尾、蔴園、樹仔腳、湖仔內、新庄仔)併入,成為莿桐庄,屬斗六郡,戰後改制為莿桐鄉。

白沙墩堡———元長鄉
元長原為「白沙墩堡」的一個庄,在1920年後取代白沙墩堡的地位,繼承所有街庄,成為元長庄,屬北港郡,戰後改制為元長鄉。

大槺榔東頂堡———北港鎮
北港原為「大槺榔東頂堡」的一個街,1920年後取代大槺榔東頂堡的地位,除水燦林、土間厝、春牛埔、車巷口等四庄獨立為水林庄,其餘街庄整併成為北港街,並且為北港郡郡治,戰後改制為北港鎮。

嘉義縣
打貓西堡、牛稠溪堡———新港鄉
新港原為「打貓西堡」的一個街,在1920年除了繼承絕大部分的街庄外(柴林腳併入溪口),還將牛稠溪堡整個併入,以及打貓南堡的海豐仔、西庄兩庄,取代打貓西堡、牛稠溪堡兩者的地位,並改名新巷,成為新巷庄,屬嘉義郡,戰後改名改制為新港鄉。

打貓北堡———大林鎮
大林舊稱「大莆林」,原為「打貓北堡」的一個街,在1920年繼承打貓北堡九個街庄中的五個(大莆林街、甘蔗崙庄、大湖庄、下埤頭庄、排仔路庄),以及打貓東頂堡七個庄(三角、內林、橋仔頭、溝背、林頭、北勢、湖仔)、打貓東下堡六個庄(潭底、中林、頂員林、大埔美、林仔前、中坑),並改名大林,成為大林庄,屬嘉義郡,1943年升格為大林街,戰後改制為大林鎮。

大目根堡———竹崎鄉
竹崎舊稱「竹頭崎」,為「大目根堡」的一個庄,竹頭崎在1920年後改名竹崎,繼承大目根堡的所有街庄,將打貓東下堡山仔門、番仔潭、沙坑仔、獅仔頭、羗仔科等五庄以及嘉義東堡糞箕湖庄併入,取代大目根堡的地位,成為竹崎庄,屬嘉義郡,戰後改制為竹崎鄉。

大坵田西堡———東石鄉
東石舊稱「頂東石」,為「大坵田西堡」的一個庄,在1920年後易名為東石,並繼承大坵田西堡35個庄的22個(副瀨、港墘厝、頂東石、頂厝仔、塭港、山藔、三塊厝、墩仔頭、海埔、型厝藔、栗仔崙、塭仔、中洲、後埔、掌潭、湖底、港墘、洲仔、圍仔內、下蔦松、雙連潭、走賊宅),此外還將蔦松堡鰲皷、蚶仔藔、溪仔下、頂揖仔藔、下揖仔藔等五庄併入,成為東石庄,屬東石郡(但不是郡治),戰後改制為東石鄉。

大槺榔西堡———六腳鄉
六腳舊稱「六腳佃」,為「大槺榔西堡」的一個庄,在1920年後易名六腳,繼承大槺榔西堡27個街庄的17個(更藔、林內、潭仔墘、竹仔腳、後崩山、六腳佃、下雙溪、灣內、蒜頭、大塗師、三姓藔、港尾藔、雙涵、溪墘厝、六斗尾、蘇厝藔、崙仔),成為六腳庄,屬東石郡,戰後改制為六腳鄉。原大槺榔西堡下的樸仔腳街、太保庄則各自獨立為現今的朴子市、太保市。

龍蛟潭堡———義竹鄉
義竹舊稱「義竹圍」,原為「龍蛟潭堡」的一個庄,在1920年後易名義竹,取代龍蛟潭堡的地位,繼承大部分的街庄(除崩山、菜舖廍兩庄併入布袋),並將白鬚公潭堡的五間厝、溪洲兩庄併入,成為義竹庄,屬東石郡,戰後改制為義竹鄉。

台南市
下茄苳北堡———後壁區
後壁舊稱「侯伯寮」,因為音誤而被日本改稱為「後壁寮」,原為「下茄苳北堡」的一個庄,後來被成為在下茄苳庄底下的大字,但在1920年後反而躍升取代下茄苳北堡的地位,繼承13庄中的8庄(菁藔、崩埤、長短樹、竹圍後、新港東、下茄苳、上茄苳、土溝),並將下茄苳南堡的本協、烏樹林、安溪藔等三庄以及白鬚公潭堡白沙墩庄併入,成為後壁庄,屬新營郡,戰後改制為後壁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哆囉嘓西堡、哆囉嘓東頂堡———東山區
東山舊稱「番社」,原為「哆囉嘓西堡」的一個街,在1920年後取代哆囉嘓西堡、哆囉嘓東頂堡的地位,繼承東頂堡的所有街庄與西堡的7個街庄中的5個(番社街、許秀才庄、田尾庄、頂窩庄、吉貝耍庄),並將哆囉嘓東下堡的大客、番仔嶺、二重溪等三庄併入,成為番社庄,屬新營郡,戰後改制改名為東山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太子宮堡———新營區
新營原為「太子宮堡」的一個庄,在1920年後取代太子宮堡,繼承所有街庄,並將下茄苳南堡許丑、埤藔、王公廟、後鎮、土庫、卯舍等六庄與鐵線橋堡鐵線橋、秀才、姑爺等三庄併入,成為新營庄,並且為新營郡郡治,1933年升格為街,戰後改制為新營鎮,1946年成為台南縣縣治,1981年升格為新營市,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果毅後堡———柳營區
柳營舊稱「查畝營」,原為「鐵線橋堡」的一個庄,在1920年後改稱柳營,並將鐵線橋堡一半的街庄與整個果毅後堡整併,成為柳營庄,屬新營郡,戰後改制為柳營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茅港尾東堡、茅港尾西堡———下營區
下營原為「茅港尾西堡」的一個庄,在1920年後取代茅港尾東西堡,繼承大部分街庄(除南廍庄併入官田),成為下營庄,屬曾文郡,戰後改制為下營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赤山堡———六甲區
六甲原為「赤山堡」的一個庄,在1920年後取代赤山堡,繼承其22庄中的13庄(六甲、七甲、二甲、水漆林、中社、港仔頭、龜仔港、林鳳營、菁埔、王爺宮、水流東、九重橋、大坵園)並將善化里東堡的南勢坑庄併入,成為六甲庄,屬曾文郡,戰後改制為六甲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漚汪堡———將軍區
將軍原為「漚汪堡」的一個庄,在1920年後取代漚汪堡,繼承所有街庄,成為將軍庄,屬北門郡,戰後改制為將軍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蕭壠堡———七股區
七股舊稱「七股寮」,為「蕭壠堡」的一個庄,在1920年後取代蕭壠堡,繼承9庄中的6庄(後港、城仔內、篤加、頂山仔、下山仔藔、七股藔),並將西港仔堡大藔、三股仔、樹仔腳、竹仔港、七十二份、十份塭、土城子、青草崙等八庄併入,成為七股庄,屬北門庄,1938年土城子、青草崙改隸安順庄,戰後改制為七股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題外話:蕭壠堡的本體蕭壠庄雖然被併入佳里街(佳里興堡),但反倒成為當地的市中心。

外武定里———安南區
安南舊稱「安順寮」,為「外武定里」的一個庄,1920年後易名安順,取代外武定里,繼承鄭仔寮庄之外的所有街庄,並將西港仔堡公親藔、學甲藔等二庄併入,成為安順庄,1938年七股的青草崙、土城仔併入安順。戰後改制為安順鄉,1946年併入台南市並改名為安南區。

外新豐里、保東里———關廟區
關廟舊稱「關帝廟」,為「外新豐里」的一個街,1920年後易名關廟,繼承外新豐里的所有街庄,並將崇德西里布袋尾、龜洞兩庄與保東里的埤仔頭、下湖兩庄併入,成為關廟庄,屬新豐郡,戰後改制為關廟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新化北里、新化里西堡、新化西里———新市區
新市原為「新化西里」的一個街,在1920年後繼承新化西里、新化里西堡的所有街庄,以及新化北里大營庄、外新化南里港仔墘庄,成為新市庄,屬新化郡,戰後改制為新市鄉,1946年原屬山上鄉之大社、潭頂兩村併入新市。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題外話:「新化」這個地名並沒有消失,而是成為郡名,並天降到隔壁的大目降,成為新化街,也就是現今的新化區,形成新化不在新化的奇怪現象。

新化東里———山上區
山上舊稱「山仔頂」,為「新化東里」的一個庄,1920年後改名山上,繼承新化東里所有街庄(2庄),並將外新化南里潭頂庄與新化北里大社、北勢洲兩庄併入,成為山上庄,屬新化郡,戰後改制為山上鄉,1946年轄下之大社、潭頂兩村併入新市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外新化南里———左鎮區
左鎮原為「外新化南里」的一個庄,1920年後繼承外新化南里10庄中的7庄(石仔崎、菜藔、左鎮、內庄仔、山豹、崗仔林、草山),成為左鎮庄,屬新化郡,戰後改制為左鎮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高雄市
長治一圖里、維新里———路竹區
路竹舊稱「半路竹」,為「維新里」的一個庄,1920年後易名路竹,繼承維新里10庄中的6庄(下社、大社、半路竹、鴨母藔、北嶺墘、三爺埤)以及長治一圖里所有街庄與長治二圖里竹滬、後鄉兩庄,成為路竹庄,屬岡山郡,戰後改制為路竹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仁壽上里———彌陀區(含永安、梓官)
彌陀舊稱「彌陀港」,為「仁壽上里」的一個庄,,1920年後易名彌陀,繼承仁壽上里的17個街庄中的12庄(舊港口、鹽埕、海尾、彌陀港、漯底、梓官、大舍甲、茄苳坑、赤崁、蚵仔藔、港口崙、石螺潭),並將維新里烏樹林、竹仔港兩庄併入,成為彌陀庄,屬岡山郡,1932年下蚵子寮併入左營庄,1943年港口崙、石螺潭併入岡山街。戰後改制為彌陀鄉,1950年分設永安鄉,隔年分設梓官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嘉祥外里———阿蓮區
阿蓮舊稱「阿嗹」,原為「嘉祥外里」的一個庄,1920年後改名為阿蓮,繼承嘉祥外里10庄中的7庄(中路、石案潭、阿嗹、崙仔頂、崗山營、九鬮、土庫),成為阿蓮庄,屬岡山郡,戰後改制為阿蓮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崇德東里、嘉祥內里———田寮區
田寮原為「嘉祥內里」的一個庄,1920年後繼承嘉祥內里、崇德東里的所有街庄,成為田寮庄,屬旗山郡,1938年改隸岡山郡,戰後改制為田寮鄉,1952年轄下尖山村改隸燕巢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觀音上里———燕巢區
燕巢舊稱「援剿」,為「觀音上里」的兩個庄(援巢中、援巢右),在1920年後改名燕巢,繼承觀音上里所有街庄,觀音中里面前埔庄併入,成為燕巢庄,屬高雄郡,1924年改隸岡山郡,1943年楠梓庄鳳山厝、中路林兩大字併入燕巢。戰後改制為燕巢鄉,1952年田寮鄉尖山村併入燕巢。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興隆內里、興隆外里———左營區
左營原為「興隆外里」的一個庄,在1920年後繼承興隆外里所有街庄,並且將興隆內里的覆鼎金、桃仔園、前峰尾等三庄、半屏里右沖庄、仁壽下里下鹽田、援中港兩庄,成為左營庄,屬高雄郡,1924年改隸岡山郡,1932年桃子園、前峰尾併入高雄市,彌陀庄下蚵子寮併入左營庄,1940年左營庄併入高雄市。戰後設左營區,但面積與原本之左營庄有所縮減。
(現今的左營、楠梓、橋頭三區)

仁壽下里———楠梓區
楠梓舊稱楠仔坑,為「觀音中里」的一個街,1920年後改名楠仔,並與同里的土庫庄、中崎庄、中路林庄、鳳山厝庄與仁壽下里12庄中的7庄(林仔頭、橋仔頭、仕隆、九甲圍、頂鹽田、五里林、白樹仔)進行整併,成為楠梓庄,屬高雄郡,1924年改隸岡山郡,1943年轄下之楠梓、土庫、後勁併入高雄市,橋子頭、中崎、林子頭、仕隆、九甲圍、頂塩田、五里林、白樹子併入岡山街,鳳山厝、中路林併入燕巢庄。
戰後設楠梓區,範圍包含楠梓、土庫、後勁三大字之外,還有原屬左營庄的右沖、下鹽田、援中三大字。
另外併入岡山的原楠梓地區則在1947年分設成為橋頭鄉。
(併入高雄市前的左營、楠梓兩庄)

半屏里、觀音下里———仁武區
仁武原為「觀音下里」的一個庄,在1920年後繼承觀音下里的所有街庄,並將觀音中里12街庄中的6個(牛食坑、蜈蜞潭、大社、保舍甲、林仔邊、三奶壇)以及半屏里5庄中3庄(五塊厝、八卦藔、大灣)併入,成為仁武庄,屬高雄郡,1924年改隸鳳山郡。戰後改制為仁武鄉,1951年分設大社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赤山里———鳥松區
鳥松舊稱「鳥松腳」,為「赤山里」的一個庄,1920年後易名鳥松,繼承赤山里12庄中的10庄(山仔腳、鳥松腳、夢裡、崎仔腳、十九灣、田草埔、大腳腿、坔埔、灣仔內、本館),成為鳥松庄,屬鳳山郡,1940年灣仔內、本館兩大字併入高雄市。戰後改制為鳥松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小竹上里、觀音內里———大樹區
大樹舊稱「大樹腳」,為「小竹上里」的一個庄,1920年後易名大樹,繼承小竹上里7庄中的4庄(大樹腳、小坪頂、九曲堂、無水藔),以及觀音內里的所有街庄,成為大樹庄,屬鳳山郡,戰後改制為大樹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小竹下里———林園區
林園舊稱「林仔邊」,為「小竹下里」的一個庄,1920年後改名林園,繼承小竹下里10庄中的7庄(汕尾、中芸、港仔埔、王公廟、潭頭、林仔邊、溪洲),成為林園庄,屬鳳山郡,戰後改制為林園鄉,縣市合併後成為區。

屏東縣
港東下里———枋寮鄉
枋寮原為「港東下里」的一個庄,1920年後取代港東下里的地位,繼承大部分的街庄(除下埔頭庄併入佳冬),成為枋寮庄,屬潮州郡,戰後改制為枋寮鄉。

嘉禾里、善餘里———枋山鄉
枋山原為「嘉禾里」的一個庄,1920年後取代嘉禾里的地位,繼承所有街庄,並將善餘里併入,成為枋山庄,屬潮州郡,戰後改制為枋山鄉。

興文里、咸昌里———車城鄉
車城原為「興文里」的一個庄,1920年後取代興文里的地位,繼承所有街庄,並將咸昌里、德和里射藔莊併入,成為車城庄,屬恆春郡,戰後改制為車城鄉。

永靖里、治平里、泰慶里、長樂里、安定里———滿州鄉
滿州舊稱「蚊蟀」,為「永靖里」的一個庄,1920年後改名滿州,取代永靖里的地位,繼承所有街庄,並將治平里、泰慶里、長樂里、安定里併入,成為滿州庄,屬恆春郡,戰後改制為滿州鄉。

宜蘭縣
四圍堡———礁溪鄉
礁溪原為「四圍堡」的一個庄,1920年後取代四圍堡的地位,繼承31個街庄中的26個(車路頭、武暖、四結、大陂、匏杓崙、塭底、大塭、二結、五股、淇武蘭、茅埔、三十九結、七結、六結、抵百葉、奇立丹、湯圍、礁溪、林尾、十六結、柴圍、番割田、瑪璘、踏踏、辛仔罕、一結),並將頭圍堡白石腳庄併入,成為礁溪庄,屬宜蘭郡,1940年轄下之二結的一部份、辛子罕、一結併入宜蘭市。戰後改制為礁溪鄉。

茅仔藔堡、二結堡———五結鄉
五結原為「二結堡」的兩個庄(頂五結、下五結),1920年後取代二結堡、茅仔藔堡的地位,將其所有街庄繼承,並將利澤簡堡五十二甲、利澤簡、成興、頂清水、下清水等五庄併入,成為五結庄,屬羅東郡。戰後改制為五結鄉。

紅水溝堡———冬山鄉
冬山舊稱「冬瓜山」,為「紅水溝堡」的一個庄,1920年後易名冬山,取代紅水溝堡的地位,繼承其所有街庄,並將羅東堡武淵、九份、武罕、珍珠里簡、補城地、奇武荖等六庄以及清水溝堡廣興庄、浮洲堡小南澳庄、利澤簡堡三堵庄併入,成為冬山庄,屬羅東郡。戰後改制為冬山鄉。

浮洲堡———三星鄉
三星舊稱「叭哩沙」,為「浮洲堡」的一個庄,1920年後改名三星,繼承浮洲堡9庄中的5個(叭哩沙、阿里史、大洲、中溪洲、紅柴林),將清水溝堡尾塹庄併入,成為三星庄,屬羅東郡。戰後改制為三星鄉。

利澤簡堡———蘇澳鎮
蘇澳原為「利澤簡堡」的一個庄,1920年後繼承利澤簡堡15個庄中的9庄(隆恩、馬賽、功勞埔、港口、糞箕湖、蘇澚、猴猴、隘丁、新城),成為蘇澳庄,並且為蘇澳郡郡治,1943年升格為街。戰後改制為蘇澳鎮。

參考資料
維ㄐ
中研院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創作回應

一劍封邪兵燹
頭香 原來是以前的台灣地名的叫法不同啊!
2022-07-23 16:47:53
毛瑟基
看到故鄉也在裡面,不給個GP說不過去
2022-07-23 18:30:51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