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燈下一米

Kmyth | 2023-06-22 03:06:36 | 巴幣 2 | 人氣 89

在住商混合的街區,兩三步便有一間超商。
某些營業店家,甚至歇業的時段依然開著招牌的燈光,
在已有各種缺電徵兆下,仍然頂著有錢的任性,
自以為英雄般搶過路燈的功勞,理直氣壯地刺眼。
深怕錯過這些深夜的游子,
即便隔日起的連假未有讓人光顧的打算。

有別於此,在純住宅半山區的街道上,
兩三個路口之遙才有超商。
除了零星住家的燈光外,
路燈間隔也僅是恰到好處能望見下一處明亮的距離。

抬起腳步,離開光亮。
黑暗中僅剩的視野,只有一步,差不多一米的距離。
每踏出一步,心中的勇氣便又耗損了一點。
直到殘喘地抵達,重返光明。

即便已經是第三次造訪,
卻是首見落入黑暗中的街道,備感陌生。
未能看清與不知全貌,未知雙重疊加下,
加重了身體的疲憊感。
掛著痠痛的砝碼,雙腳沉重,
退黑激素的發酵,自然開始疲倦。

陌生,絕望好似迷途在離家幾百里的荒郊野嶺,
然而僅僅是五分鐘車程便可移動到鬧區的距離;
疲倦,睡意恍如濃烈到嗅聞足以醉倒在路邊,
然而平時的九點半,不過是洗澡後狂歡的第二攤。

--

這種落差感,在第一次體會得更加深刻。
那是在二攻武嶺時,距離落腳的民宿尚有四十多公里。
因前一晚睡眠不足,加上白天烈日曝曬的摧殘,
又因迷路走的冤枉路強迫加碼。
背包沒有任何補給品,前不著村後不著店。
斜坡坡度也絲毫不妥協,加上山區間的強風,光是走路推車就已經用盡了全力。
知道入夜之後絕對會完蛋,但也只能無能為力地真的完蛋。

完全黑下的一刻,我停在一間房屋前,真的走不下去了。
沒開燈就走不到下一個房間,小時候對黑暗的恐懼完全被喚醒:
也許前方會有野狗跑出來把我咬死;
也許旁邊的房子會有人肉廚師,拿著刀衝出來砍死我;
也許山間風的呼嘯聲,是幽靈、鬼魂出來索命。
不論是哪種狀況,我都只能無力地癱坐在地上等死。
對,無力地,不論心力上或體力上。

而那時,也才剛過晚上七點。

直到有一車隊經過,鼓舞了我。
好像前方的路沒那麼可怕了,也或許是休息有了一點作用。
擠出最後一絲力氣跟上了車隊。
最後順利抵達山間的最後一區民房,
正好有雜貨店,也是那一段路唯一的補給點。
順利與開下山來接的車社學長會合,結束了這次驚魂記。

--

搭上公車仿佛一切得到救贖。
轉上捷運,整車廂的燈光炫富般,從四面八方啪啪響地甩在你的臉上。
駛入轉運站,隨人潮湧入的吵雜聲,如同誤觸音量鍵,從靜音轉到了最大。
從原始部落接壤上文明世界震撼般的衝擊感。

這裡是台北市,那裏也是台北市。
然而卻像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燈。
當下,我完全明白它的出現如何改變了人的作息。
增加了人們的活動時間,再也不用看著太陽的臉色。
延長了工作時間,也帶動加速了文明的推進。
接踵而至的是熬夜、過勞,各式各樣的文明病。

人們開始變的貪婪。
入夜後也不願就這樣昏睡過去,
極富野心般,想要在一天之內將這個世界拿下。
一天24小時不夠,便延長到48小時。
最佳例證:此篇文章,發表於凌晨三點。

--

本來以為披星戴月的苦肉計可以多訪問到幾戶。
「可以不要嗎?」「不方便喔!」「這有強制性嗎?」
面對台北人的精明,我真的是...

感激萬分,尤其是願意受訪的居民。
拜訪時,正在用餐,卻也不將我趕走,
甚至還遞上冰涼的生活綠茶,一一回答我的詢問。

夜間拜訪也是出於不同時間的試探。
第一天是下午,第二天是上午。
不過即使遇到了,也是拒絕再拒絕。
果然,留了電話也置之不理,大概就是無望了。

願意受訪的只剩下:
跑不走的老人、閒到想找人聊天的高齡者、涉世未深的應屆畢業生。

這個是台北人,那個也是台北人。
然而態度卻是天差地別。

其實我並不厭惡這種直接。
畢竟我也是台北人,
今天立場對調,我也一定是維護我自己的權利。

第一天在前輩指導下,
我就知道這種半推半就讓對方就範,是我的"職責"所在。
然而我就是做不到。
特別是當我深刻體會,
那種在路上被基督教徒攔下,強迫禱告的那些過往。
哪怕是有一點不情願,我一定不強求。

或許這正是一個職場中的訓練過程,鍛鍊自己,習得技能。
但在這過程中,難道不也是一點一滴在丟失了自己的靈魂?

當然有了技能,可以選擇不去使用。
但,學會開車,又有了車。
多了自駕的選擇,還會考慮到交通的順暢去搭乘大眾工具嗎?
恐怕是為了自己點到點的自由度,管他去死地增加道路的擁擠。

--

我知道戶數的要求,是為了需要有夠多的樣本數,才能有區域的代表性。
我知道換戶率的要求,是為了維持抽樣的隨機性,才不會有所偏差。

這不難懂,但是,實務上就是做不到。

當沒有賦予查訪員執行的強制力,
當補償人民的僅僅是可有可無的小贈品。
坐在辦公室吹涼的高層,竟要這些薪水不到一半的第一線人員自行想辦法。

當詐騙橫行,查核資訊的成本不斷攀升;
當個資外洩,騷擾電話接連不斷。
承受著迎面而來的焚風前行,這調查的重重阻礙又豈是獨力隻身能夠克服的。

我不懂,明明以公告宣傳的方式,更能有公正說服的力度,
卻還是要基層人員,徒費唇舌的一一說明,消除疑慮。
我不懂,戶籍資料可以胡亂報,不經查核,
僅供參照的統計資料卻要嚴守確實。
我不懂,在政府數位轉型的過程,
卻還是有親力親訪的陳舊做法,而不是建立系統有效追蹤的思維。
我不懂,在少子化趨勢不停歇的未來,
我們依舊要耗用這麼多人力來做這類型的訪問嗎?

--

種種抱怨,無關乎冠冕堂皇的同理心。
其他同事都可以好好地完成。
其實也只是自己的不適任。
不過這就談到另一個方面的古怪。

單就此項工作內容來說,
需要的便是有銷售能力的推銷人才吧─
不顧他人感受,盡力衝高自己業績的業務。
一個當初我極度反感的職位。終究是躲不過。

訪問過程中有用到任何統計知識嗎?沒有。
頂多是在解釋訪問目的會需要一點。
但那也只需要一種說法即可─
甚至自己都不明所以,也無關緊要。

考試的另一個專業科目-計概呢?更無用。
單位內都有資訊室,電腦碰到問題也不會是自己修。
根本就只要會使用電腦就足夠了,
念深層的知識、名詞、運作原理、演進歷史,有何用?

所以我進來了,一個擅長讀死書的傢伙。
而那些善於訪問的人,被刷了下去。

這也是跟其中一戶聊天聊到的內容:
拜師學藝的人做了好幾年,結果因為政策考不過檢定,就無法執業。
而擅於鑽研檢定題目的人,反而一知半解,重點式的抓到訣竅而通過考試。
補習文化的濫觴,其背後產業鏈,如同賄賂般不合理的高價。

這一切的設計,都是為了考核者的方便。
只測那些方便量化的部分,測不出來的能力,就忽略。

該悲傷嗎,可是卻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也因此當初並沒有用盡全力,而以尚可的成績過關;
該得意嗎,人力被不適當的制度─如同一頂爛的分類帽,
分配到最費力的位置,難道不是社會停滯不前的原因嗎?

比較利益,原來指的是,比較高位的人,享有管理方便上的利益嗎?
都要進入AI的時代,這種考試制度依舊八股,真的不用重新審視嗎?

--

近期滑新聞有看到甚麼面試來的人,結果到職後甚麼都不會之類的。
其實也不是最近,感覺有點半業配,
就隨著風向時而出現,應當也不是最近才有的。

我當下感想就是:不就活該。
面試怎麼選人,選進來就是怎樣的人啊。
什麼人力銀行、什麼補習學校、什麼資深人資,
都在教怎麼說、怎麼裝。
社會百百種人,
怎麼到了面試就各個團隊合作,各個積極向上,
阿不就好奇怪?

不是說謊,而是學會「包裝」。
這句話就像是把走私想偷換成超買一樣離譜。
現在就是在玩交換禮物,包裝不夠華麗,禮物不夠大的就請離場。
當然每個人都想盡辦法在外表上去著墨,誰還管核心的物品是甚麼。
那你拆禮物當然就會看到:
好幾層盒子套娃,結果實際禮物巴掌大;
包裝紙閃亮亮,撕開是人家穿過不要的二手衣。

真的是兩難,誠實與錄取只能擇一。
當然我也不是100%誠實,避重就輕、換句話說什麼的也沒少過。
但不實際的承諾也不想多給,不給,對方就不給過。
總之,自己也知道履歷不可能像樣。
也真的是活得不像樣就是了。

--

入職後遇到的第一個大檻。
而下一個月又將迎來另一波。
不去看四周的黑暗:
沒有燈光的房屋,不是幽靈住處的鬼屋;
不尋常頻率的強陣風,不是鬼魂來回穿梭的耳語。
告訴自己,只專注於下一步的距離,
一步又一步,
即便看不見,未知下一個路燈在何處,
只能前進,在倒下之前。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