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白髮送黑髮,世間常有

文月 | 2024-04-28 09:15:51 | 巴幣 0 | 人氣 32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近期一位同事找我,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他弟很早就過世了,近來父母親關心起弟弟那一戶,清明節有沒有人去拜祭祂。結果一問弟媳,她卻支支吾吾,推測大概就是沒有要拜的意思。同事父母親想說自己的兒子,也怕祂沒人拜,就想說要去拜兒子。這時問題就來了,長輩可以拜晚輩嗎?
同事一問我也不曉得,我記得我祖母過世的時候,爺爺都在一旁,他就是看,但都不拜。我堂妹過世的時候也一樣,我看叔叔他們夫妻也沒上香,都是我們這一輩在上香。這問題我還真的答不出來。於是我就幫他列單請示了:「世人常遇到,晚輩過世,長輩可以拿香拜他嗎?」
開示:「可以,是一種恭敬心,死者為大(可以拜)。」
這跟我猜想的一樣,是可以拜的,我就把結果告訴了同事,解答他的疑惑。在寫這篇感應的時候,我想起跟同事的對話,當時我問他:「既然你不曉得長輩可不可以拜,那你去拜弟弟就好了呀,平輩一定沒問題呀!」這時同事說:「不要」,然後他就說了一些弟弟祂還在生時做的事情,結論就是不去拜的意思。
同事的弟弟過世了,在生時已成家立業,目前父母親也安在,代表祂沒有過世很久。但看在沒什麼人拜了,以後如果父母往生了,大概也就沒人去拜祂了。
我另外一位同事也是,他父母走了,哥哥也走了。清明節時他只去掃父母的墓,他說哥哥的有離婚的嫂嫂負責。我心想說都離婚了,還會去掃嗎?而且同事沒打算結婚,若他老了,大概也不會跑哪麼遠去掃墓了。
死掉的人很快就會對世間的感情或親人感到痛心疾首!《玉曆寶鈔》寫到:「凡是在世惡行較多,善行較少的人,則引入殿右的高臺,名為孽鏡臺。臺高一丈,鏡子大約十人圈圍。向東懸掛,上橫書七字:『孽鏡臺前無好人』。被押赴來的多惡行鬼魂,自然地見到自己在世時心地之奸險;以及死赴地獄受苦的慘狀。此時才知道:萬兩的黃金都帶不進去,一輩子只有罪孽隨著到地獄來。」除了死後到地獄令死者百般痛苦外,看到死後陽世的親眷很快忘了自己,甚至為了遺留的財產爭吵不休,這又更令亡者傷心吧。大概很多人會後悔,為什麼在生時不把錢財多捐出,地府量刑時就能折罪,而免去地獄刑苦,也讓後世子孫不會為財產殺紅眼。
我們常說要傳宗接代,以前想說生個兒子,以後有子孫可以拜祭自己,可以把家業都留給子孫。現在時代變遷了,我丈母娘他家就留張照片,連牌位都沒有,也沒看她在家上香過,她說她沒在拜的。我很多同事現在也不結婚,男生女生都有,這怎麼傳宗接代?以後大家死後都差不多呀,沒人拜我們。就連我自己也沒把握我死後孩子會拜我呀!
我還是好好修行好了,把祖先都超度掉就不用拜了。比起只有大節日會拜祂們,祂們一定更希望我把祂們超度到想要去的淨土或想投胎的人家吧!恩,想想這樣才是真的孝順吧!
(分享完畢)
白髮人送黑髮人,世間常有,畢竟棺材裡裝的是死人,不一定是老人。近期精舍的請示個案中,有幾則是要問自己的陽壽,這樣的問題除非已經身體很有狀況了,比如說癌症或是重大疾病等,不然我們並不會開示。開示這種事情就是讓人掛心,人生要清幽呀,何必搞了這個事來折磨自己。
其實壽數的問題,不必透過請示就能知道。世間很多算命的方法,紫微斗數、八字等,其實都能排出陽壽。算出來的數字是準的嗎?基本上這些算命理論也有一定的基礎,如果在世沒有大善或大惡,是有機會準確推算出來的。
在《了凡四訓》就提及這樣的故事,了凡先生被算出一生的運途,每年的考試包含考到哪一個名次,都算得一清二楚,也被告知陽壽為53歲。當每次考試都如同算命告知的結果後,了凡先生開始無感了,畢竟都已經知道了劇本,想努力也沒用。還好後來透過雲谷禪師的立命之法救了他,曉得命運能被改變,只要行善積德的量夠大,自然能改變生命,改造人生。後來行善積德後,命果然改了,考試不準了,也中了進士,有了功名還有了子嗣,最後歲數也延長了,從被算盡的平凡命運變成人生勝利組。大家都想進入人生勝利組呀,其實仿照這個案例就能達到。
比起知道陽壽而胡思幻想,想想該如何行善積德,不是更應該做的事嗎?
牟尼精舍秉持菩薩慈悲的理念,我們的存在就是要解救蒼生,就跟《藥師經》講的一樣,要讓眾生四求四得「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有業障干擾,告知您如何處置,缺乏福報則開示要補多少福報,解決種種眾生的疑難雜症,來鼓勵眾生學佛。這就是牟尼精舍在做的事情,而且我們還義務免費。
白髮人送黑髮人,世間常有。奉勸世人要如了凡先生般行大善,是「行大善」,不是偶爾捐個零錢,就說自己一直有做好事。捐10元與捐10,000元是不一樣的,爾而做一次與每天做也不一樣,不同的數量當然有不同的結果。不要說這個很現實,這就跟買東西一樣,商品標示200元,您付2元是買不到那樣商品的。
釋迦牟尼佛慈悲,介紹了藥師法門讓眾生四求四得。人生想要更好,或是人生遇到困境,請記得有牟尼精舍,記得我們推行的方式,務必謹記在心,並且每天誦經與時時斷惡修善,檢視自己的心念。也要以淨土為依歸,推己及人,教導大家認識因果,學習佛法。久之,感應自然有,點點滴滴,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