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科技人,我老闆的故事曾經被說是台灣版的下町火箭,但距離這本書發售已經超過五年的現在,我才真正看了這個故事。
這整套書一共有四本,每本的閱讀量都還算輕度,也沒有太多曲折離奇的細節,在這部分上也算是符合我對於工業發展相關的小說的體量。
而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描述這本書,我會說比起討論火箭,這本書更像是在討論現實與夢想。
雖然故事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在現實中真的存在著這樣一家「植松電機」,但這之間的起落與權衡,恐怕只要比小說中的要來的驚心動魄。
故事的開端是公司遇到競爭對手的攻擊,資金流水即將斷鏈,大巨頭與創投想要借機把公司撈下來或低價取得智慧財產權的險惡局面。但老闆在夢想的支撐之下做出了他覺得正確的選擇,並且在眾人的努力與支持之下一轉攻勢,找到了存活下去的方法。
但你以為我要鼓勵大家無腦投夢想一票嗎?並沒有。
老闆能被創投找上,是因為他管理的公司雖然短期財務狀況不好,但長期有發展潛力。
能夠被大巨頭看上的智慧財產,也是因為老闆以前專心投入在相關科技發展中。
此外能找到好的律師,也是平時做人還算成功,有人願意協助。
夢想沒有不好,只是,除了夢想,還要有很多後面的東西來支撐。
這所謂能夠拿來支撐的東西,就是技術,而這也是我們在工業發展上,很多時候不見得能夠意識到的問題。
這樣的例子讓我不禁聯想到台灣的技術發展,雖然在某些領域我們擁有卓越的成就,但在工業技術中仍有不少挑戰。
也許你會問:我們的半導體技術不是很厲害嗎?
是啊,也許,但做得出半導體,與做得出其它工業產品這件事情不能劃上等號。
舉一個中國很得意的技術「原子筆圓珠」,這個東西直到2017年左右,中國才有獨立生產的技術,而世界上相關技術的把握國家也並不多(當然你要說這種小技術有什麼好邱的,也行,但下町火箭裡面描述的技術看起來也跟這個類似,微小,但技術並不簡單)。
如果有下過工廠,也許就會更能理解某些機械件、結構件在生產上面會遇到的挑戰,而某些神奇的小賽道會在無意間養活一間公司,甚至撐起一個產業。
在台灣,近年我們正在找所謂的「隱形冠軍」,這是一個用來描述不受關注但在各自細分賽道上有著卓越地位的廠商。
舉例來說,台灣有生產板手、打氣筒、橡膠等產業在國際產業間享有領先地位。但即使如此,這些特長有部分可能來自於競爭下的倖存者偏差,如果要往下走甚至保持地位,則需要長期持續的投入技術研發成本。
在小說中,描述到主角的企業花了很大筆的經費在技術研究上,甚至到了某些年輕員工覺得不滿的程度。這樣的研發熱誠可能並不多見,在實際上也未必能夠像是小說裡面那樣能夠得到好結果。就以故事裡面的產品「燃料閥」,簡單說大概就是一個控制燃料進出的開關為例。如果在台灣要研究這種東西,得要獲得多少的支持,排開多少的障礙?
但我們就會因此受限於產業現況,持續進行價格戰爭,不再考慮技術研發嗎?
肯定不是的。
如果台灣的內需市場小,我們就更應該往國際擴張,在一邊獲得市場的狀況下累積技術實力。說得很簡單,但實際運作起來,我也還在跟市政府想辦法推動這一塊。
回到下町火箭,對於我這樣的創業者來說,該輸無疑像是童話故事般美好。但即使我知道那是童話故事,也還是會希望有一天能夠和他們走向類似的道路,最後有自己的工廠,以及能夠飛上天空的火箭。
以書本的閱讀體驗來說,由於已經知道結局(畢竟要寫實),所以中間稍微沒有那種緊張感,但接連遇上各種可能的麻煩也還是會讓人心頭一緊。如果對於想要創業的人來說,裡面關於智慧財產權以及大公司併購的議題蠻有警世意味,如果對於智財還沒有太有想法的,可以當作小故事看一波。
最後,有夢想很好,有背負夢想的技術力,更好。
額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