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鍵盤長期使用心得第十四篇,A75 這把自從剛發售至截稿前,討論度一直很低,雖然 A75 也疊代更新出 MAX 版,但相較其他產品,觀察其餘開箱者針對該款的開箱,觀看次數及迴響也偏低,不過這款產品仍有些值得一談的地方。
本款至截稿前使用已滿八個月,另外如果對鍵帽、鍵盤、軸體有興趣的可以點以下傳送門,觀看我發佈的其他篇開箱文及鍵盤長期使用心得,謝謝。
1. 初期使用狀況及心得:
Monka A75,第二十四把入手的客製化鍵盤;起初是看到魔咖針對 75% 配列同時間推出兩款定價低、配列一致、不同外殼材質的鍵盤才決定入手,想說兩把入手把玩看看差異。
初期使用的感想,大致上與開箱文提到的差不多,偏高的LED燈亮度、還OK的雙層金屬塗層工藝、偏脆的中低音調打字音、特定按鍵有金屬空腔音。
2. 改造歷程:
現階段仍維持既有開箱文配置,即發狗外設 集賢白軸v2 + O1N EXTENDED MIX - 精靈寶鑽鍵帽;原開箱文有提到 A75 特定按鍵有金屬空腔音的問題,並提到改善方法,起初有想花時間改善,但後續長時間用下來,金屬空腔音最明顯也有點不太能接受的按鍵只有右邊 Shift 鍵,Enter 鍵上方的 |\鍵雖然也有點空腔音,但樓主體感勉強還能接受,其餘不仔細聽是聽不出來,聲音一致性也是,除非比較左右兩邊的聲音差異,不然一般打字情況下並不會發覺,目前仍維持原廠狀態繼續使用中。
軸體的部份,除了開箱文測試的幾款軸體外,後續也有嘗試其他款軸體,仍然是集賢白軸v2的手感與聲音較符合樓主喜好,切奶油似的滑順偏黏手感、回彈頂蓋的軟彈啵啵聲、集中偏脆的中低音調,外加白色的軸體配色,整體呈現特殊聲音與手感且外觀一致性高的主題。
鍵帽的部份,這套 精靈寶鑽鍵帽 長久使用下來也未出現打油或熱昇華圖案暈開等狀況,雖然這套鍵帽有 火炎森美 圖案印歪的瑕疵傳統,但至少目前來看是耐用的,鍵帽與金屬外殼的潔白底,搭配綠色字符與 LED 燈切換成綠光,整體設計很打中樓主的喜好,鍵帽應該會撐到打油或圖案暈開才會替換。
3. 附上打字音:
這邊提供 集賢白軸v2 + 精靈寶鑽鍵帽的打字音,由於現階段仍維持既有開箱文配置,故這邊仍放原本開箱文的打字音;這套配置屬觸底聲偏脆的中低音調,回彈頂蓋聲為集賢白軸v2特有的啵啵軟彈聲,整體音量偏小,不過聲音一致性差、特定位置的按鍵有金屬空腔音;若先撇除缺陷,整體聲音有像填充滿配且偏悶低音的音色,只是偏悶變成偏脆,若加上聲音缺陷,變成有點怪但整體仍有特色的打字音。
4. 改造後的總價格:
由於目前仍維持開箱文既有配置,後續也未再添加或更換,成本仍維持開箱文所提到的金額,但由於原開箱文描述有誤並需微調,故重新計算。
鍵盤入手價NT$939,扣除原廠軸體與鍵帽轉手價、瑕疵部份退費後,套件成本價NT$396;鍵帽入手價NT$1430,不過鍵帽可組兩套鍵盤,理應用一套即半價計算,故NT$715;軸體一罐90顆NT$525,以單顆計算$5.8,用掉81顆為$472;導光柱一個NT$1,用掉81個NT$81;總成本為NT$1664。
5. 長期使用心得:
長期使用下來,有兩點額外說明;一是品控瑕疵,原開箱文提到的底殼右下角有非常嚴重的磕碰缺一角,後續不影響使用,整體白色較難察覺也還不至於影響美觀,只是每次移動鍵盤摸到缺角的地方仍有點刮手。
二是外殼塗層工藝,A75 上蓋與底殼的兩種不同塗層工藝,長時間用下來耐用也實用,至少到目前為止仍無掉漆或上蓋掉閃粉的狀況;上蓋的閃粉滑順厚漆,易清潔也好摸,底殼與旋鈕的噴塗工藝,由於表面有小顆粒觸感,能增加手指的握持感,更容易抓住底殼與旋鈕,也不會殘留明顯的指紋痕跡,整體使用下來實用。
最後整體使用感想,A75 讓樓主覺得是款以 CP 值、實用為導向的產品,固然整體用料與工藝並不頂級,也沒什麼設計亮點,但整體表現以這價位來說可圈可點;以產品面來看,樓主倒覺得挺有趣的,NT$1000 以下的金屬鍵盤能有怎樣的表現,樓主覺得魔咖交出這款 A75 的成績單相當不錯,不免俗還是要嘴一下品控問題,但正常狀態的 A75 在這價位,鮮少有品牌商能推出同樣品質及用料的產品,A75 滿好體現如今鍵圈 捲 的狀況。
6. 是否推薦:
至於是否推薦,先說明本款即一代的款式,原先只推薦單模版本,畢竟三模版本的定價偏高,目前市面上在相近價位有更優秀的選擇,但由於已無販售單模版本,三模版本只推薦買軸體最便宜的款式。
A75 第二代即 A75Max,樓主認為升級比較明顯的地方有塗層工藝升級、支援 VIA、鏡面配重,鏡面配重應該與前行者 K75 同款,支援 VIA 光這點差異就挺大的,在千元級別的產品當中,支援 VIA 仍不是多數,若有中意的配色,倒是可考慮軸體最便宜的款式,其他款的價格有點偏高。
7. 實測是否支援SignalRGB:
實測結果,不支援,A75 並非採用常見的晶片方案,目前使用中國大老開發的插件確實無法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