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精選閣樓

羅馬帝國:由野心、鮮血與兵器構成的歷史劇,描繪一個時代轉折的篇章

幻月 | 2025-03-26 18:20:04 | 巴幣 1004 | 人氣 66

先前的文章是針對日本連續劇《夏洛克的孩子們》而寫的統括性文章,這次帶來的部落格文章,同樣也是統括性的文章。
 
不過這一次的對象,是一個叫做《羅馬帝國》(Rome)的歷史連續劇的文章─而這個連續劇是由HBO於2000年代中期出品,並且當然是以古代的羅馬為主題
 
這個連續劇總共分成兩季,並且總共長度為22集(因為第一季共12集,第二季則是有10集),據說原本打算拍三季,但是最後以兩季結尾。
 
<羅馬帝國:由野心、鮮血與兵器構成的歷史劇,描繪一個時代轉折的篇章>

 
其實我上一次看這個連續劇的時候,已經是至少一年多以前的事情了,但是不知為何突然認為可以拿這個來寫部落格文章,與是這篇文章就出現了(X
 
不過就像我說的,因為上一次看這個連續劇的時候,距今實在是已經有一段時間以前了,所以這次寫這個統括性的文章,我就不要細究太多的細節…因為我雖然記得劇情的大概走向,但是我還真的很難從腦中挖出支線細節。
 
[I. 凱撒與屋大維:撼動共和制,將羅馬推往帝制的野心家]
 
1.    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將羅馬轉變為帝國,榮耀與黃袍加身最後卻慘死的野心家
 
↑劇中的凱撒的形象

凱撒剛登場的時候,就已經是顯露霸氣的英雄人士了,而由於凱撒以自己的執政官的地位為基礎,企圖進一步擴大自己的權力,因此凱撒的野心很快就引起了元老院的警戒。
 
但是當時凱撒與其盟友.龐貝(PompeiiMagnus)一起主宰羅馬,對於這樣的雙人同盟,元老院認為如果想要打倒凱撒的話,就勢必要將兩人個別擊破,這樣子勝算才會比較大。
 
於是以西賽羅(Cicero)與加圖(Cato)為首的元老院成員,就開始著手分化凱撒與龐貝之間的關係─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認為,龐貝比凱撒還要容易控制,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龐貝也是執政官,而其兵力也足以跟凱撒對抗。

↑加圖認為凱撒對羅馬的共和制度是一種強烈的威脅

元老院開始挑撥凱撒與龐貝,讓旁被認為凱撒其實只想獨攬大權,甚至接著進一步讓龐貝認為,龐貝早晚都會被凱撒給蛋雕,而龐貝如果不想讓凱撒先一手除掉自己,元老院很樂意幫龐貝除掉凱撒。
 
久而久之,隨著凱撒對外征戰並且名利雙收,使得凱撒的威望與名聲開始快速膨脹,龐貝開始認為元老院所說也許是真的,結果最後元老院還真的得逞,成功的讓龐貝背叛凱撒。
 
龐貝在背叛了凱撒之後,很快就掀起兩人之間的權力鬥爭,凱撒決定要先下手為強,於是強行帶軍跨過盧比孔河(Rubicon River),結果就導致龐貝跟著元老院的人一起跑路。
 
而後龐貝雖然聚集強大的軍隊,想要將凱撒給消滅,但是龐貝仍然還是被凱撒給打倒,最後龐貝乾脆一口氣跑路到埃及,想要憑藉自己以前跟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之間的老交情,能在埃及避風頭以圖東山再起。

沒有想到龐貝逃到了埃及之後,埃及的官員竟然為了討好凱撒而謀害龐貝,凱撒到了埃及之後,托勒密王朝竟然沒察覺自己引狼入室,讓凱撒能夠堂而皇之地介入埃及的政務,甚至還進一步挑撥托勒密十三世與克麗奧佩脫拉之間的衝突。因此當托勒密十三世的朝臣看到凱撒聲稱自己是為了追殺龐貝跑到埃及,最後卻干預埃及的政務的時候,大概都是一臉錯愕的表情吧。

↑此為示意圖,並非劇中當事人角色

最後的結果,當然就是凱撒將托勒密十三世與其朝臣徹底剷除,並且也擁立克麗奧佩脫拉成為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新任統治者─於是凱撒不僅主宰羅馬,還間接統治埃及,而在龐貝已經死去、元老院無力抵抗的情況下,凱撒成為終身統治者。

綜觀凱撒的崛起,我們可以說凱撒是個善於權謀的人,他也總是能夠先一步取得消息,並且另外以此做對應─這從龐貝謀反之後,兩度都打輸凱撒來看,就會發現龐貝相較之下只是空有武夫之力。
 
但是另外一方面,凱撒或許也洞悉如何收買人心,這不僅可以從凱撒對自己的部屬的管理可以看得出來,同時凱撒到了埃及以後,卻發現龐貝慘死之後,責罵托勒密王朝羞辱作為羅馬執政觀的龐貝,也能體現出來。
 
當然這也許無關乎凱撒是否真的有意收買人心,或者他只是有著龐貝只能由他親手擊倒的矜持,又或者凱撒其實心裡歧視埃及人,不過確實凱撒還待在埃及的時候,就是利用了各種複雜的手段,將埃及變成了羅馬的附庸。
 
只是諷刺的是,凱撒雖然善於權謀又英明神武,最後卻是死在自己的親信.布魯圖斯(Caius Junius Brutus)的手中─凱撒認為布魯圖斯可為自己服務,但是布魯圖斯最後卻跟著元老院謀害凱撒,實在可謂家賊難防。

↑凱撒最終在元老院貴族謀劃的暗殺事件中慘死

然而同樣諷刺的是,即便布魯圖斯是因為受到元老院的慫恿,再加上他後來對於凱撒的猜忌,才會順著元老院的意思謀害凱撒,但是凱撒的死,並沒有阻止羅馬走向帝制─相反的,凱撒之死帶來的後面一連串的權力鬥爭,反而最終導致羅馬走向由單一統治者主宰整個國家的帝制。
 
2.    屋大維:從亂世崛起的少年英雄,歷經權謀與鬥爭,最後成為冷酷的主宰者
 
本作的另外一個最大的野心家.屋大維,其實是一個打從第一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的角色,但是屋大維的戲份卻整整橫跨兩季─從第一季還是青少年,到第二季最後成為統治者。
 
最一開始的時候,屋大維會登場,是因為屋大維順應母親的意思,要送白駒給凱撒當禮物,而後幾度屋大維的登場,其實都沒有非常顯著的戲份,有的時候還會被自己的母親訓斥。

↑屋大維(少年)剛登場的時候,看起來雖然青澀,但是已經隱約有謀略之像了

但是十分有意思的是,第一季就有在一些地方用劇情說明,凱撒雖然是屋大維的長輩(嚴格來說,凱撒應該是屋大維的叔公),但是凱撒對於這個晚輩,似乎十分的感興趣,甚至還曾經一起長談過。
 
不過到了第二季的時候,屋大維的戲份就增加許多─其中最為顯著的地方,一個是屋大維要處理凱撒所留下的遺產,但是卻在諸多地方受阻,另外一個則是屋大維與馬克.安東尼合謀消滅布魯圖斯,並且架空元老院。

↑屋大維以青年型態再度登場之後,看起來反而更加冷漠而冷酷,也許是選角的緣故

十分有趣的是,屋大維跟安東尼之間,其實存在著很長一段時間的危險平衡,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危險平衡,是因為屋大維原本跟安東尼共同執政,但是兩人之間卻是一直貌合神離,如果用情侶比喻的話,就是同床異夢。
 
原本兩個人共同執政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利益瓜分的糾葛,再加上安東尼又長期跟屋大維的母親.艾提亞存在私通的關係,原本就讓屋大維對安東尼這個長輩沒有好感,但是屋大維或許是看老媽的面子,決定要採取比較正當的作法。
 
於是屋大維為了要能夠使安東尼與自己和平共處,就安排自己的姊姊.奧克塔維亞嫁給安東尼(這同時也是為了解決其他問題,後面會提及),透過兩人成為親家以和平共政。
 
然而安東尼其實也還是繼續跟艾提亞私通,再加上後來發生貨品與貴金屬被搶劫的事情,屋大維的副官懷疑安東尼自導自演,於是屋大維就假藉維持東部行省秩序的名義,將安東尼丟包出去。
 
沒想到安東尼竟然跑到埃及,還在那之後乾脆搭上克麗奧佩脫拉(在凱撒被襲離世之後,安東尼就已經跟克麗奧佩脫拉先見過一次了),結果安東尼就乾脆賴在埃及當土皇帝。
 
原本屋大維就已經發覺,自己最終要跟安東尼決戰,但是他卻依然派遣艾提亞跟奧克塔維亞前往埃及,勸戒安東尼回到羅馬,然而這對母女卻是給安東尼洗臉一頓,於是屋大維還是跟安東尼撕破臉。
 
這個地方比較微妙的是,屋大維很明顯就是要塑造安東尼的惡人形象,因為他原本就沒有必要特地讓自己的母親與姊姊被洗臉,但是屋大維這麼做,或許也是因為他早就猜到,就算真的是自己的母親與姊姊出馬,安東尼也不會軟化態度。
 
從第一季的時候,屋大維原本是個聰明而具洞察力,但是卻又有些稚嫩的少年,到了第二季的時後,已經變成了一個性格冷漠又冷酷,只要能夠利用的對象,全都會拿來用一遍的執政官。
 
或許屋大維的轉變,也是代表一個涉世未深的少年,會在經歷權力爭鬥的洗禮之後,成為一個世故的成人,不過也許就是因為屋大維後來變得冷漠,他才能夠對自己的對手凶狠,乃至最後成為統治者。
 
[II. 各路敵手:凱撒與屋大維崛起的過程中,同樣想要掌權的各路人物]
 
1.    龐貝:第一個出局的敵手,也將自己的厄運帶給了共和制
 
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得知凱撒為了要能夠跟龐貝結盟,就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龐貝,讓龐貝變成自己的女婿(但是岳父的年紀居然會比女婿還要年輕,看起來還真是微妙)。

↑龐貝初登場的時候,還是凱撒堅實的盟友,只能讓人感嘆要摧毀盟約,竟然是非常容易的

不過凱撒的女兒因為難產離世之後,凱撒與龐貝之間就開始出現一些若有似無的裂痕─因為原本兩人就是因著親家的關聯,加諸在權力結盟之上,但是沒有了親家的關聯,兩人就純粹只剩下權力結盟的關係。
 
十分有趣的是,凱撒與龐貝的組合,恰好就是一個策略精明、善於權謀的人搭上了一個驍勇善戰、善於帶兵的人,本該是互補的權力結盟,最後卻是因為出現裂痕造成崩解。

↑隨著一連串的事件,最後凱撒與龐貝之間的結盟徹底被摧毀,凱撒也決定向龐貝宣戰
 
原來元老院發現凱撒開始擴權,甚至無止盡的在高盧(Gallia)作戰,而凱撒的這些戰利品與獎賞,都是想要強化自己在羅馬的威望─元老院對此開始提防凱撒,以免最後自己給凱撒趕下去。

↑元老院開會的時候,常常都對凱撒非常有意見

就如上面所說過的,元老院開始想要分化龐貝與凱撒之間的權力聯盟,而一開始的時候,龐貝在態度上還滿堅定的,認為自己跟凱撒是最好的盟友與朋友,於是就堅決抵抗元老院的挑撥。
 
但是隨著後來凱撒威名遠播,甚至還開始出現凱撒獨攬愈來愈多的權力,龐貝開始懷疑元老院的說法也許是真的,而最後龐貝就被成功策反,於是龐貝的敗亡也就被注定了─因為凱撒也許其實也只是在利用龐貝,或者也許兩人的權力結盟帶有互相利用的色彩,但是一方決定蛋雕另外一方的時候,結果就顯而易見了。而且說不定凱撒一開始也無法理解,為何龐貝會真的笨到願意被元老院給擺布。

↑此為示意圖,並非劇中的當事人角色
 
碰巧十分有趣的是,元老院與龐貝之間,其實也存在互相利用的關係─龐貝曾經跟西塞羅暗示,若非是因為他需要一個後盾合理化自己與凱撒的爭鬥,他其實也是可以將元老院蛋雕的(但是元老院無法承擔被龐貝蛋雕的風險,因為元老院並不掌握兵力,所以到頭來元老院一直都是最大輸家)。
 
只是回顧兩個老友之間的關係,龐貝曾是被認為有王者風範的人,而凱撒則曾只被認為是青年才俊,但是凱撒更加平易近人,也更加懂得如何攏絡人心,反而龐貝長期守護羅馬,卻沒怎麼專注於培養自己的民心。
 
當然了,龐貝只是這個連續劇作品中,諸多砲灰裡面的第一個大型砲灰,但是龐貝的敗亡,不只開啟了凱撒獨攬大權的序幕,另外一方面也開啟了元老院在權力上被削弱的開端(只是龐貝跑路到埃及,結果卻被埃及人給殺了,還被埃及人給屍首分離,也是夠淒涼了)。
 
2.    布魯圖斯與西塞羅:企圖維護共和制,最後卻只是白忙一場,還淪為叛國賊
 
布魯圖斯雖然是凱撒的養子,但是布魯圖斯其實是凱撒與其情婦.賽維莉亞之間的私生子,但是看起來布魯圖斯似乎並不曉得這件事情,又或者賽維莉亞似乎也沒有提過這個關係。
 
不過很怪異的是,布魯圖斯雖然跟凱撒關係親密,凱撒也對布魯圖斯有一定程度的信任,但是布魯圖斯卻在奇怪的地方,特別對凱撒沒有自信─尤其布魯圖斯竟然認為,凱撒可能打不贏龐貝,而一度抽手落跑,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所以就像羅馬並非一天蓋成,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如果出現裂痕,同樣也不會是一天造成的─凱撒與龐貝之間是如此,而凱撒與布魯圖斯之間同樣也是如此,只是差別在於狀況不完全相同。
 
凱撒在羅馬的親戚(諸如屋大維、阿提亞之類的親戚)遭到龐貝威脅的時候,布魯圖斯不但沒有維護,反而還暗中表態自己對凱撒沒有信心,甚至還密謀跟自己老交情的元老院成員.卡西歐斯(Cassius),要趁著龐貝敗走的時候一起跑路。

↑布魯圖斯曾經因為對凱撒沒有信心,結果居然在凱撒跟龐貝對峙的時候溜走

對於這樣的下屬,要說凱撒會沒有信心似乎也是很正常,不過也許凱撒一向都是希望能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即便布魯圖斯並不是一個會讓人有信心、甚至有些窩囊的下屬,凱撒還是盡量在大多數的場合信任布魯圖斯。
 
偏偏元老院看得出來,布魯圖斯與凱撒之間的信任,已經出現裂痕,於是卡西歐斯再度出馬,甚至這次就連西塞羅都跑出來,一起跟著卡西歐斯想要離間布魯圖斯,希望喚回布魯圖斯的良知以對抗惡勢力。
 
布魯圖斯一開始的時候,同樣也說自己不想涉及此事,但是隨著後來凱撒對於布魯圖斯的態度的轉變,讓布魯圖斯認為凱撒將自己貶官,於是布魯圖斯最後屈從於元老院,趁著元老院開會的時候謀害凱撒。

↑卡西歐斯雖然是鼓動布魯圖斯背叛凱撒的人之一,但是卡西歐斯最後跟布魯圖斯一樣,都被屋大維與安東尼給徹底消滅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帶出同樣也跟元老院有牽扯的西塞羅了─我想各位大大應該都知道,西塞羅是著名的文學家與雄辯家,但是可能並不是大家都知道,西塞羅也是那個年代出名的政治家。
 
只是西塞羅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算是越級打王的代表性人物─因為西塞羅才剛登場,就先槓上了龐貝,而且在龐貝遭到消滅之後,接下來西塞羅又接著槓上凱撒(換言之,他就像是劍士才剛二轉,結果就跑去在跟地獄巴洛谷打架)。
 
西塞羅一開始的時候,處心積慮想要將龐貝與凱撒打倒,結果就是龐貝後來被凱撒消滅,而沒有了龐貝這個敵人之後,凱撒雖然決定不要動元老院,但是卻也沒有將元老院放在眼裡。

↑西塞羅大概沒有想過,打倒了一個凱撒,後來會成就一個屋大維

而以西塞羅與卡西歐斯為首的元老院策反布魯圖斯之後,布魯圖斯卻又緊接著被同樣有著強烈權力慾望的安東尼給排擠,甚至還接著引來屋大維帶上安東尼形成共同執政,導致布魯圖斯跟卡西歐斯雙雙被定調為叛亂團體。
 
我們再來都知道結果,那就是西塞羅後來被拔官,而布魯圖斯與卡西歐斯也被放逐,甚至最後進而被屋大維與安東尼消滅─當初元老院在開議的時候,全部一起上前圍攻凱撒,結果最後卡西歐斯在戰場上死於亂軍之中,布魯圖斯也給屋大維與安東尼的軍隊剁成面目全非的屍塊。

↑布魯圖斯知道自己終究難敵安東尼與屋大維,於是只能選擇從容赴死

一直跟布魯圖斯有聯絡的西塞羅,則是老早就被屋大維給暗中處理掉,於是這些共和主義者雖然反對帝制,但是不論是面對凱撒還是屋大維,顯然最後都變成只是徒勞無功。

↑最終西塞羅知道自己氣數已盡,於是便欣然赴死

當然並不是說反抗沒有意義,就不要反抗,只是由於凱撒已經開啟了個人統治與個人領袖魅力的基礎,這種趨勢一旦被打開,就不可能走回頭路─尤其凱撒被暗殺也引起軒然大波,這就注定布魯圖斯與元老院更不可能在羅馬存活。
 
諷刺的是,不論是西塞羅還是布魯圖斯,甚至是將布魯圖斯當成提線人偶的卡西歐斯與元老院,即使排除了凱撒,最後不是被消滅就是被架空,不管是哪一種意義上,都是成了砲灰。
 
*題外話:本作飾演布魯圖斯的托比亞斯.曼奇斯(Tobias Menzies),後來會在一些連續劇作品中演出配角。而《王冠》(The Crown)第三季與第四季中年時期的菲力普親王(PrincePhililp),就是由托比亞斯.曼奇斯演出。
 
3.    馬克.安東尼: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從凱撒的小弟扶正為統治者,最後卻敗給屋大維
 
作為這個作品裡面,最後也是砲灰擔當的馬克.安東尼(Marc Anthony),同樣也是在第一季的時候就已經登場,到了第二季的時後才吃便當退場。

↑劇中的馬克.安東尼,常常擺出一副跩樣,似乎是給人一種帶有強烈傲氣的感覺

安東尼一開始登場的時候,就已經給人一種有些傲慢又無禮的感覺,不過卻也是個很有能力的人─畢竟安東尼也是凱撒底下的人,而且也是受到凱撒一定程度的信任,這樣就已經很明顯了。
 
不過到了第二季以後,安東尼的戲份才出現顯著的增加,尤其是安東尼跟屋大維一起消滅布魯圖斯,甚至是進而將元老院給架空之後,兩人等同就成為了羅馬實質上的共同統治者。
 
但是安東尼一直以來,都給人一種私生活不太檢點的感覺─當然這樣說會顯得有些奇怪,不過安東尼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個有些風流的人,甚至還可說是特級自走砲。
 
即便如此,安東尼還是有固定的砲友,而那人就是屋大維的母親.艾提亞,而這件事情打從第一季後期以來,就一直引發大大小小的各種問題(當然我們也都能夠猜到,這是因為屋大維認為自己的母親行為不檢點的主因)。
 
不過即便是這樣,安東尼不論是在政務還是在軍務上,都可以說是具有強大能力的人,再加上安東尼自己對於底下的軍人的訓練,乃至實際作戰的能力,都是使其具備民心的基礎。
 
在凱撒被刺離世之後,安東尼就開始正視崛起─此時的安東尼已經不若在凱撒統治的後期,還只負責協助與輔助處理政務與軍務,而是安東尼乾脆就自己當起了統治者,甚至想要瓜分凱撒的遺產。
 
但是這個過程中,自然就會遇到對這個狀況不甚滿意的屋大維,所以打從一開始的時候,即便屋大維跟安東尼為了打擊布魯圖斯與元老院結成聯盟,兩人就已經出現貌合神離的狀況。

↑屋大維與安東尼一起出兵,要剿滅卡西歐斯與布魯圖斯

因為屋大維與安東尼不僅在歲收的方面難以達成共識,甚至就連在外征戰帶回羅馬的戰利品,同樣也是無法達成共識,甚至還需要艾提亞居中協調,兩人才能勉強達成該如何均分。
 
然而後來即便屋大維用自己的姊姊.奧克塔維亞作為聯姻對象,想要終結安東尼與艾提亞之間的關係,屋大維還是看不慣安東尼與奧克塔維亞同床異夢、三天兩頭找艾提亞的行徑,再加上屋大維與其副官懷疑安東尼在貨品被打結的事情上自導自演,於是屋大維的不滿就爆發了。
 
屋大維假借維持東部行省秩序的名義,將安東尼丟包出去埃及,結果安東尼雖然表面上說自己未來還是會繼續跟艾提亞聯繫,等到安東尼真的跑到埃及的亞利山德拉(Alexandria)當起總督之後,他反而變成渣男找上了克麗奧佩脫拉。
 
早在凱撒剛遇刺離世沒多久,安東尼就已經在前往埃及維持秩序的時候,跟克麗奧佩脫拉有過一面之緣,而當時的兩人雖然不歡而散,但是顯然克麗奧佩脫拉對於安東尼印象深刻。

↑克麗奧佩脫拉在第二季前半段再度登場的時候,就是跟安東尼的對手戲

結果就是安東尼搭上了克麗奧佩脫拉之後,竟然就直接變成了埃及的土皇帝,這雖然讓屋大維更加不爽,但是屋大維還是讓奧克塔維亞與艾提亞前往埃及,想要勸解安東尼回到羅馬。
 
但是對於已經可以在埃及當土皇帝的安東尼來說,他當然沒有理由回到羅馬跟屋大維大眼瞪小眼,所以安東尼就將前往亞利山德拉的艾提亞母女洗臉一頓,然後將兩人遣回羅馬。
 
這最後當然激怒了屋大維,於是屋大維發出了宣戰通告,我們當然也知道最後的結果如何─屋大維從羅馬的軍隊將安東尼的軍隊徹底消滅,而安東尼帶領的自己的軍團與埃及的當地聯軍完全潰敗,最終安東尼在皇宮中自殺。
 
綜觀劇中對安東尼的形象的描繪,安東尼可以說是被描繪成具有相當政務與軍務的能力,也有些我行我素的人,但是同時安東尼也是一個野心勃勃、想要排除敵人成為統治者的人。
 
但是要說安東尼在哪個地方走錯,最明顯的地方恐怕只能說是安東尼錯估了屋大維,始終將屋大維當成艾提亞身旁的小男孩,卻忘記屋大維在成長的過程中,已經變成了一個冷漠而嚴酷的主宰者。
 
只是我個人認為安東尼最後在收場的描繪上,有一個稍微微妙的敗筆─安東尼被遣到了埃及之後,突然就貼在克麗奧佩脫拉旁邊,也很難看出有什麼原因會讓安東尼一定要跟克麗奧佩脫拉一起(而且這個地方在劇情進度上,也有些匆促)。
 
不過或許就是當土皇帝的感覺實在是太讚了,已經足以讓安東尼忘記艾提亞的存在,所以安東尼才會決定賴在埃及吧…誰知道呢(X
 
4.    克麗奧佩脫拉:看似是結盟高手,但是最後卻看走眼,於是賠上了自己的霸業
 
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克麗奧佩脫拉,同樣也是在本劇的第一季出場,不過也是到了第二季的時後領便當─當然了,這是肇因於歷史之壁的緣故,所以克麗奧佩脫拉最後會退場,其實應該不會讓人意外。
 
最一開始的時候,克麗奧佩脫拉(Cleopatra)就是以托勒密十三世的姊姊與妻子的身分登場,但是當時的克麗奧佩脫拉與托勒密十三世的關係不融洽,甚至還可以說是互為敵人。
 
原來托勒密十三世鄙視克麗奧佩脫拉,甚至認為克麗奧佩脫拉太過熱衷於介入國政,另外一方面托勒密十三世底下的朝臣也在旁搧風點火,於是兩姊弟之間的關係開始惡化。

↑托勒密十三世與其朝臣
 
最後當凱撒來到埃及的時候,凱撒為合理化自己介入埃及政務的行為,而找上克麗奧佩脫拉,也剛好讓克麗奧佩脫拉稱心如意─於是克麗奧佩脫拉勾結凱撒,進而讓凱撒得以介入埃及的政務。

↑第一季的時候初次登場的克麗奧佩脫拉
 
結果就如上所說,托勒密十三世的朝臣都被凱撒剷除,而托勒密十三世本人更是被凱撒的軍隊給處理掉。於是克麗奧佩脫拉順理成章成為了新的埃及統治者,還等同是有了凱撒這個特大型強力後盾。
 
克麗奧佩脫拉於是大行其道,而即便後來凱撒遇刺離世,她還是繼續以自己的勢力統治埃及─十分有趣的地方是,克麗奧佩脫拉曾在凱撒離世之後,跟安東尼有過一面之緣。
 
當時的安東尼為了要處理凱撒留下的遺緒,特地前往埃及進行視察,但是以前跟在凱撒背後的安東尼,如今成為了地位等同凱撒的統治者,結果兩人第一次交手就不歡而散。
 
不過似乎是這一次交手的經驗,讓克麗奧佩脫拉留下深刻的印象,結果後來安東尼被屋大維外派到了埃及之後,安東尼很快就搭上了克麗奧佩脫拉,並且隨之而來的就是屋大維針對安東尼的全面宣戰。
 
此處我們不用多說,當然上面就寫過結果了─安東尼最後兵敗自盡,克麗奧佩脫拉面對屋大維的強兵壓陣,最後因為決定不要向屋大維屈服,於是就用自己豢養的毒蛇自盡。

↑克麗奧佩脫拉最終不願向屋大維屈服,於是後來就選擇自盡

只能說克麗奧佩脫拉或許是因為有凱撒的前車之鑑,所以對自己看男人的眼光很有自信,認為自己當初靠著凱撒成為埃及的統治者,也許就能如法炮製借用安東尼之手反咬屋大維,但是顯然最後克麗奧佩脫拉是看走眼了。
 
不過畢竟安東尼雖然在政務與軍務上都可算傑出的人才,屋大維顯然在軍務與戰術上都更勝一籌,所以也許克麗奧佩脫拉並沒有料想到,最後安東尼竟然會被屋大維給打倒─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克麗奧佩脫拉的最後一次豪賭,讓她賠上了自己的一切。
 
[III. 其他主題]
 
1.    路修斯.佛瑞納斯與泰圖斯.波羅:兩個真正的主角,推動作品的劇情,也看著羅馬從共和走向帝制
 
寫到這個地方,我們雖然可以依照凱撒與屋大維的崛起,分別作為第一季與第二季的主軸,但是其實這個作品還是有真正的主角─那就是路修斯.佛瑞納斯(Lucius Vorenus)與泰圖斯.波羅(Titus Pollo)這個二人組。

↑第一季的時候,初次登場的泰圖斯與路修斯

畢竟這個連續劇作品裡面,有不少的劇情都是跟這個二人組十分的相關,甚至可以說有很多的劇情,如果沒有這個二人組的話,就不會產生任何的後續─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很像歷史小說裡面,作者虛構的人物,見證歷史的發展。

↑有不少網民認為,這幅畫作中凱撒右側的那兩個士兵(紅色圓圈框起來的人),應該就是路修斯與泰圖斯

一個有趣的事情是,路修斯與泰圖斯並非完全虛構的人物,而是凱撒在自己的日記中,曾經提及的兩個第十一師團的士兵─只是關於這兩個士兵的事情,目前所存的紀錄甚少,所以其實有非常大的發揮空間。
 
而且這個二人組幾乎是剛登場沒多久,就解救了原本被艾提亞派去送白馬給凱撒、中途卻被高盧人給劫走的屋大維,結果就讓這個二人組從此跟凱撒與屋大維結下不解之緣。

↑少年屋大維才剛登場沒多久,就先是被綁架,然後就被二人組給救了

接下來,這個二人組因為過去曾經跟龐貝有交情,所以後來當路修斯與泰圖斯被凱撒派遣追擊被打倒的龐貝的時候,這兩人就偷偷把龐貝給放跑,結果後來就促成龐貝跑路到埃及,乃至後來龐貝在埃及被殺、凱撒干涉埃及內政的發展。
 
後來路修斯與泰圖斯因為各自的私事,並沒有出現在凱撒前往元老院的開議,結果就間接導致凱撒在沒有任何護衛官的情況下,在元老院被布魯圖斯與其他元老院成員刺殺的事件。
 
不過同樣也較為有趣的是,屋大維下令要將西塞羅處理掉的時候,負責殺死西塞羅的人就是泰圖斯。而當安東尼被屋大維擊潰,卻無法下定決心自殺的時候,則是路修斯協助安東尼自殺,還幫安東尼的遺體換上全套鎧甲。

↑泰圖斯受命殺害西塞羅的時候,還不忘禮貌性地先打個招呼

路修斯協助安東尼自殺,還幫安東尼的遺體換上全套鎧甲

同樣也可以提及的一個有趣的事情是,上面提到艾提亞與奧克塔維亞跑去埃及,結果卻被安東尼給派人洗臉還被遣回羅馬,當時安東尼就是叫路修斯去做的。

↑安東尼讓路修斯出馬,將艾提亞與奧克塔維亞洗臉一頓並且遣回羅馬

當然這個二人組並不是只負責協助推動劇情的NPC,而是本身自己也帶有劇情的角色─不然這兩個角色的可取代性會太高,而且也會造成整個劇本看起來太過莫名其妙。
 
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路修斯是屬於性格比較理智而冷靜的人,泰圖斯則是比較感性而較易衝動的人。當然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很可能也是因為路修斯是有家庭的人,而泰圖斯則是一個單身的羅漢腳。
 
不過隨著劇情的推展,路修斯因為長期在外務軍而不在家,所以家裡就環繞著自己的家人發生了悲劇(先是女兒的問題,後來又有妻子可能外遇的問題),泰圖斯則是先後養了女性奴隸,但是同樣也環繞兩個女奴發生悲劇。
 
於是十分微妙的是,這個二人組雖然曾經都是第十三軍團的幹部,但是卻先後當過士兵,又當過黑社會人士,甚至最後還因為各自的立場,最後一個變成了屋大維的親信,另外一個則是成為了安東尼的隨從(而且前方所提的艾提亞與奧克塔維昂被安東尼洗臉,其實就是安東尼命令路修斯將兩人遣返羅馬)。

↑路修斯後來成為了安東尼的隨從

而在兩人各自的經歷的過程之中,路修斯與泰圖斯的性格也是發生了轉變─後來路修斯成為了比較感性而較易衝動的人,反而泰圖斯變成了性格比較理智而冷靜的人。
 
只是這個二人組直到最後,還是涉入了最後的一個有趣的劇情,就是圍繞克麗奧佩脫拉與其兒子.凱薩利昂(Caesarion)的事情─因為劇中似乎暗示,泰圖斯與波羅斯在第一季的時候,曾經到埃及協尋克麗奧佩脫拉,卻在將其護送回到亞歷山德拉城的過程中,發生了泰圖斯與克麗奧佩脫拉一夜情的事情。
 
當時克麗奧佩脫拉對外聲稱,凱薩利昂是其與凱撒的兒子,而大多數埃及人與羅馬人也都這麼認為(凱撒利昂甚至如此),但是路修斯知道事情的真相,還企圖說服克麗奧佩脫拉,讓他將凱撒利昂帶走。結果一開始路修斯說出凱撒利昂的真實身分的時候,克麗奧佩脫拉居然咬定路修斯在唬爛。

↑此為示意圖,並非劇中的當事人角色

克麗奧佩脫拉當然是否認這件事情的可能性,甚至還無法理解為何路修斯一定要一口咬定凱撒利昂其實是泰圖斯的兒子,但是路修斯認為屋大維如果知道凱撒利昂還活著,一定會不計代價除掉凱撒利昂(屋大維雖然是凱撒的姪孫,但是凱撒利昂卻是凱撒親生兒子…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最後克麗奧佩脫拉同意路修斯帶走凱撒利昂,結果反而路修斯變成了帶走凱撒利昂的安東尼殘黨,屋大維於是命令泰圖斯一定要找到路修斯,並且也要將凱撒利昂除掉。
 
這個地方,就也一定要提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泰圖斯比起路修斯,其實是更受到屋大維的信任,而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泰圖斯不僅曾經跟屋大維一起練習打鬥,還曾經帶屋大維去妓院轉大人。說到底,也許在屋大維看來,泰圖斯這個跟自己很有交情的大叔,是比較值得信任的人。

↑此為示意圖,並非劇中的當事人角色
 
面對自己可說是從小看到大的少主,泰圖斯當然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背叛屋大維的信任,而且泰圖斯也察覺到凱撒利昂可能是自己的種,於是他只好就這樣硬著頭皮跑去埃及,試圖找出路修斯與凱撒利昂的行蹤…
 
2.    艾提亞、奧克塔維亞以及賽維莉亞:在權謀的世界裡,諸多企圖生存的女性角色們
 
最後可以稍微留下篇幅的一個主題,大概就是女性角色了(因為我原本想要留下的篇幅,是要拿來介紹配角的,但是後來覺得介紹女性角色比較有趣,於是就變成現在的狀況了)。
 
當然在這個連續劇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最有趣的一個就是艾提亞了─也就是我們在前面的時候曾經提及過,屋大維不太喜歡的自家母親AKA長期跟安東尼有特殊性關係的那位地方太太(X

↑第一季與第二季都有登場的艾提亞
 
這樣講是有些失禮了,不過確實屋大維並不喜歡艾提亞,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艾提亞不僅跟安東尼有特殊性關係,甚至還跟自己家的保全大叔(X)保鑣大叔(O)有一腿。
 
雖然屋大維在這方面一直都有很強烈的潔癖,但是對於艾提亞來說,這反而是其生存手段─因為顯然屋大維的父親從來沒有登場,而我們也能推測,或許這是因為屋大維的父親已經離世,艾提亞才會將特殊性關係當成自己的利器。
 
不過不得不說,艾提亞不僅跟保鑣大叔有一腿,來換取保鑣大叔協助維護自己家的安全,雖然應該還可以算是合理,但是後來為了要掌握權勢,結果跟安東尼有一腿,就變得有些微妙了。
 
因為安東尼是個心高氣傲的人,所以也許艾提亞認為自己可以駕馭安東尼,但是屋大維似乎更加不太能夠苟同這種行為,所以安東尼與屋大維之間,衝突自然不會少。
 
此外十分有意思的是,艾提亞因為都是利用特殊性關係掌握權勢,所以她似乎常常都是把屋大維當成不懂事、只會亂講話的小屁孩。不過最後艾提亞還是被屋大維給騎到頭上,還等同成了無名也無實的太后。
 
但是同樣不得不說的是,艾提亞看男人的眼光,實在也是沒有多好,因為姑且不論保鑣大叔只是饞艾提亞的身子,感覺安東尼雖然垂涎艾提亞,卻是一個到處亂吃的渣男。
 
不過要是在這說到安東尼的話,我們就不得不提另外一個同樣也是屋大維身旁的女性,但是命運似乎又比艾提亞更加坎坷,而且還活像是倒了三輩子的楣另外一個角色─那就是屋大維的姊姊.奧克塔維亞。
 
奧克塔維亞一開始出場的時候,表現給觀眾的形象就是親切友善的姊姊,而她確實也是對屋大維十分友善(儘管兩人曾經對於婚姻的概念,有過一些小衝突),也算是跟屋大維關係融洽。

↑第一季的時候登場的奧克塔維亞
 
但是隨著屋大維參軍並且回歸之後,屋大維的性格變得冷漠而冷酷,這對姊弟之間的關係也開始出現變化─成長後的屋大維,開始變成為了對權力有著強烈的渴望,性格上也不擇手段的人。
 
於是當奧克塔維亞跟艾提亞發生衝突,結果跑去外面的遊樂館鬼混的時候,屋大維並沒有體諒奧克塔維亞,而是將奧克塔維亞給洗臉一頓,之後又將母親與姊姊給各打五十大板。
 
而屋大維與奧克塔維亞後來的關係跌落冰點,更是先後涉及兩個男人─其中一個就是深受屋大維信任的副手.阿格里帕(Agrippa),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在上面所提及的安東尼。
 
阿格里帕剛登場就可以看出,阿格里帕雖然也是屋大維認識一段時間的朋友,但是阿格里帕也對奧克塔維亞頗有好感,然而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在於,阿格里帕一直對自己並非出自名門感到自卑。

↑阿格里帕雖然對奧克塔維亞頗有好感,然而卻一直對自己並非出自名門感到自卑
 
結果就是阿格里帕雖然跟奧克塔維亞數度糾葛,但是兩人還是藕斷絲連,而後屋大維安排安東尼跟奧克塔維亞結婚之後,情況卻沒有變好─奧克塔維亞並沒有真的跟阿格里帕切斷關係,而艾提亞還是繼續跟安東尼往來。

↑安東尼與奧克塔維亞的婚禮
 
當然我們不難猜出來,安東尼被屋大維遣去埃及,目標是想要讓安東尼停止跟艾提亞往來,只是我們發現奧克塔維亞最大的悲劇,就是愛她的男人對於自己的愛沒有勇氣,而許配的對象則是完全不愛自己。
 
阿格里帕在這方面來說,就是性格不夠勇敢還顯得軟弱,安東尼在這方面則是以渣男的姿態大行其道,甚至還跟克麗奧佩脫拉搭上。也因此後來奧克塔維亞自承懷孕的時候,阿格里帕詢問是誰的孩子,奧克塔維亞就表示自己的身邊有兩個男人,但是那兩人都沒有勇氣或自覺,要成為孩子的父親。
 
*題外話:本劇飾演阿格里帕的艾倫.利奇(Allen Leech),後來英國時代劇《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中一開始不被承認、後來才扶正的三小姐的女婿湯姆.布蘭森(Tom Branson)就是由艾倫.利奇演出。
 
最後作為一個附註,我們同樣也可以把賽維莉亞(Servillia)拉進來─賽維莉亞就是本文前面所提及的,凱撒的情婦與布魯圖斯的生母,而且也同時是一個非常悲劇的角色。

↑第一季與第二季的時候都有登場的賽維莉亞
 
賽維莉亞一開始的時候,是以凱撒的情婦的身分登場,但是我們都知道凱撒自己其實也是有家室的人,所以在這個層面來說,如果我們說凱撒是渣男,其實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然而在凱撒後來拋棄賽維莉亞之後,賽維莉亞就開始變得有些歇斯底里,甚至還曾經在凱撒不在羅馬的時候,鼓動暴徒攻擊作為凱撒的親戚的艾提亞的宅邸,導致艾提亞曾經不敢出門。
 
後來布魯圖斯被以西塞羅為首的元老院成員策反的時候,賽維莉亞也暗中推了布魯圖斯一把,讓布魯圖斯的謀反之心變得更加堅定─以這一點來說,賽維莉亞對於凱撒的復仇,應該也算是成功的。

↑賽維莉亞暗中鼓動布魯圖斯背叛凱撒
 
但是賽維莉亞被凱撒拋棄之後,不僅性格變得激進,也開始沉迷於巫術的詛咒與降頭術之類的活動,而這從賽維莉亞不只暗中推動布魯圖斯背叛凱撒,更是經常暗中詛咒凱撒,可以看出端倪。只能說,說不定賽維莉亞就是被凱撒蛋雕之後,才會導致性格變得歇斯底里,甚至走火入魔。

↑此為示意圖,並非劇中當事人角色
 
話雖如此,賽維莉亞最後是在艾提亞的宅邸前方鬧事,結果賽維莉亞已經不打算驅逐賽維莉亞,最後就讓看守宅邸的衛兵收拾掉賽維莉亞,而賽維莉亞也就落得最後慘死路邊的下場。
 
雖然賽維莉亞收場的方式,在我看來多少是有些芭樂的,不過也許編劇早就已經很難編下去,不然賽維莉亞作為在官場與床邊失去一切,最後還死不瞑目的女性角色,實在也可作為單獨研究的對象了(X
 
[結語:屋大維最終成為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但是販夫走卒的日常生活仍會繼續]
 
在克麗奧佩脫拉自殺之後,路修斯帶著凱撒利昂跑路,而在途中遇到了前來追殺的泰圖斯,不過泰圖斯因為從路修斯的口中,得知凱撒利昂的真實身分,因此決定要幫兩人跑路。

↑泰圖斯與路修斯在埃及會合之後,決定要讓凱撒利昂過不為人知但安全的生活
 
一開始路修斯與泰圖斯還將凱撒利昂冒充為奴隸,沒想到在經過羅馬軍的哨戰的時候,凱撒利昂卻暴露了自己的身分,導致這個二人組跟羅馬軍打起來,而雖然二人組打贏了哨戰部隊,但是路修斯卻在過程中受到致命傷。
 
於是路修斯最後在回到羅馬之後因為傷重不治而離世,至於泰圖斯則是向屋大維謊稱自己殺了凱撒利昂之後,就帶著被自己改名的凱撒利昂,從此隱遁在羅馬的世界裡面。

↑泰圖斯謊稱自己殺了凱撒利昂之後,便將改姓易名的凱撒利昂(右前)帶在身邊,隨後隱遁起來生活

屋大維自然就不用說,當然還辦了一場華麗隆重的登基典禮,於是一方面屋大維成為了主宰者,另外一方面泰圖斯則是隱遁起來,成為廣大的國民之一繼續過自己的生活─所以顯然不論統治者是誰,最終大家都還是過各自的日常生活。

↑屋大維的凱旋典禮
 
*
 
沒有想到這個文章最後洋洋灑灑也是寫了這麼多,所以如果真的有哪位大大可以耐著性子一起看到這個地方,請容許我稍微道歉。
 
不過畢竟以前我並沒有看過以古代羅馬為主題的歷史劇,再加上裡面有不少自己以前聽過,但是卻鮮少深入認識的角色,所以才會一不小心就寫太多。
 
當然了,因為這個連續劇作品已經是將近一年前看的了,所以如果有哪些地方寫錯或是搞錯的話,絕對是歡迎提出指正,或是如果有任何看法的話,也還請在底下不吝提出來。
 
下次的文章…我也不曉得,最近在面試找工作的時候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失業的日子也許暫時還會繼續下去,所以下次的主題就隨緣吧(X
 
幻月

1則留言

2025-03-27 11:05:43
親愛的勇者:
感謝您對勇者小屋的支持,
我們會將此篇設定在首頁的精選閣樓中增加曝光。

巴哈姆特小管家 敬上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