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點 / AI 生成文章 / 幸福
甜點
前陣子跟友人碰面,帶了歐咪壓給 長崎蛋糕 給我,說有多好吃。
回家吃了之後,覺得好像還不錯,但沒有到非常驚訝的感覺。
過了一陣子和另一個人去吃下午茶,點了普通的蜂蜜蛋糕。
一吃才驚覺!我的天啊長崎蛋糕真的很厲害!
一般蜂蜜蛋糕是鬆軟的口感,而長崎蛋糕口感綿密厚實,跟一般蛋糕完全不一樣。我不知道長崎蛋糕怎麼做的,但真的..很猛..。
在吃下午茶的那個當下我表達了自己的驚訝,覺得也差太多,而友人則是在旁邊說:「你也太誇張」。
讓我覺得長崎蛋糕非常適合拿來送禮,或多買幾條放家裡,有客人來的時候可以用長崎蛋糕來招待。
這讓我想到另一件事。
也是吃下午茶,在菜單上看到看起來好像不錯吃的「斯康」。
之前沒吃過斯康,且菜單上的照片,現在想想..我是不知道有沒有到好吃,但視覺上看起來不錯,所以就點了。
結果...恩..也太乾!吃一口斯康就要喝一口水,不然它會黏在口腔中。
我不知道是所有斯康都是這樣,還是我吃的那間它料理方式比較不一樣。
總的來說..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評價,因為就如前面提到的,不知道是否所有斯康都是這樣。但我記得他們水果茶還不錯喝。

AI 生成文章
最近看到不少文章我不確定它是否整篇都是 AI 生成,但很明顯的格式就是 AI。
這就讓我覺得..,我為什麼要看 AI 生成的東西呢?我看部落格當然是想看那位作者的真實想法,我是想了解另一個「人」的想法。AI 生成的東西重要,但它只是工具,工具沒有想法。
這讓我想到之前有聽過有些人認為 AI「有意識」。
老實說我還不太清楚「意識」是什麼,不知道要如何定義意識。所以這件事就先放到一旁吧。
現在 AI 生成文章有上升的趨勢,跟其他所有創作一樣。一方面它降低了創作的門檻,因為之前跟友人聊天,說要幫其他部門把某個工作的流程,也就是 SOP 弄出來。發現有些人他知道要怎麼做,但不知道要如何描述。我做一些專案也有發現,有些人不太知道要怎麼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 AI 是有起到輔助的作用,幫助這些人表達自己的想法。但究竟是他的想法,還是 AI 的〝想法〞呢?
對於 AI 生成的內容呈現上升趨勢,老實說我不知道該如何看待。一方面我覺得沒有人能去認定或限制他人說「怎麼樣才是創作」,另一方面又覺得..這種大量免洗的方式〝不是創作〞。
幸福
前陣子《高中哲學讀本》看完第二冊的最後章節「幸福」。最近蠻常在想...各式各樣的事。
以前有段時間,賺了點小錢,很常吃美食出去玩什麼的。在享受完那些東西後,總會覺得少了什麼,覺得做這些事情很沒意義,好像沒有一個底,像個無底洞一樣,永無止境追求那些空洞的東西。
追劇的時候也一樣,劇結束後也有同樣的感覺。在看劇的那個當下很專注,沉浸在劇中。但同樣的,劇結束後回到現實,那空虛感又回來了。
好像做那些「麻痺大腦」的事都會有這種感覺?比如美食、旅遊、玩樂、滑手機、看廢片等等,結束後都會有種空虛感,是因為這就是如那些大哲學家所講的,不是「最高的善」嗎?
自己所在的環境、生活狀態、腦中的知識等等,跟這些好像都有關?簡單來說,就是對自己目前的生活是否滿意?不只是外在條件,比如住的房子、使用的交通工具、手機、食物、衣著等等,還有自己對自我的認識、對他人的認識、對世界的認識。
恩…一方面覺得很不切實際,同時又覺得這些東西很重要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