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感上來說,我自己是覺得網路社群上自從2025年夏番之後,對於新番的討論相對冷清了下來。當然,連續兩個季度,都還是有足以代表該季的獨特作品,只是在我自己常接觸的平台中,都不及2024年7月那種熱鬧場面,更追不上2023年10月的集體狂歡。這裡面當然可以細究各季作品組成所造成的影響,但我沒有打算很認真的進行市場調查或分析,因為不論輿論如何評價,也不管是24年秋番,還是25年冬番,我自己還是被很多新作品吸引,看得很開心。
三個月過去了,我從開季二十餘部作品中,撐到最後有完整看完的,大約還有十二部左右。今天想要粗略地回顧一下我到底看了些什麼,對這些作品有什麼感想或聯想。當然這是很個人取向的,而且我只談論我有看完的當季新番。如果你喜歡的作品沒有出現,或是我對你喜歡的作品提出比較尖銳的看法,都還請諸君包容。
對啦對啦,我就是在逃避寫《Ave Mujica》的完結分析。社群亂鬥成那樣,我還在觀望該不該登場。總之,今天還是先以2025年1月新番為主題,談談這些有趣的作品,有趣在哪裡。如果有劇透,我會在小標題上註明,還請在意的諸君,斟酌觀看。
************************************************************************
防雷洨廢話:
25年春番中,
我現在看了《使人誤解的工房主》跟《我是星際國家的惡德領主》兩部,
至少目前看起來都是很標準化的爽文,
但故事都很流暢,滿適合配飯的,推薦給諸君。
以下正文
************************************************************************
《我和班上最討厭的女生結婚了。》:意料之中的爐主代表。
開場就講這部實在有點惡趣味,我承認。但你不要看人家長成這副德性,單看巴哈動畫瘋的平均點閱的話,《我和班上最討厭的女生結婚了。》是在不算續作中,點閱表現最好的校園戀愛喜劇。就算放上續作,也只有《超超超超超喜歡你的 100 個女朋友》贏過這部,何況戀超人到底算不算傳統意義上的戀愛喜劇,我覺得還是有爭議的。不過本來只看新作的話,這季確實就不是戀愛喜劇的主場。而依據我對社群輿論與彈幕的判斷,《我和班上最討厭的女生結婚了。》成為本季校園戀愛喜劇的領頭羊,應該真的不是它有多好看,而是在期待這部還能整出什麼樂子。
為了研究《我和班上最討厭的女生結婚了。》問題到底在哪裡,我幾乎把這部的小說原作、漫畫、動畫三個載體都看到最新進度,相信體驗過其中之一的朋友,應該可以想像這有多痛苦。當然,惡名昭彰的煩躁傲嬌,必然是女主角朱音很不受多數人待見的主因。只是我之前也論證過,並不是傲嬌這個屬性退流行了,而是當今閱聽人在看待傲嬌這個腳色標籤時,會更在意這個性格或特性是如何構成的,以及如何在情境中被運用。
但老實說,一個城邦的頃塌,很難只靠一個城牆的縫隙,《我和班上最討厭的女生結婚了。》必然還存在諸多的文本問題。朱音的傲嬌惹人嫌,只不過是比較顯眼地揭露了這部作品一貫的毛病──腳色過於臉譜化。我自己在看的時候,常常會忘記男主角才人擁有接近功能性障礙的超群記憶力,畢竟作品中對這個設定的使用,很明確是只拿來推動劇情跟創造腳色特殊性的。如果有稍微理解過相關的精神疾病,都能感受到作者對這項特質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了解太少了。
我們不一定要在虛構作品中,追求百分之百的完全真實,但這是讓腳色具備說服力最簡單的方法。真要到才人擁有的那種記憶力,那勢必在性格、人際關係上與常人有很大的差別,而不是只像作品中的表現──需要時才表現出一點無關緊要的心理陰影。就算是心理陰影的刻畫,才人的心理陰影也非常的「情境限定」,而不是深入這個腳色的骨髓,讓他的行為、言行依據這個心理狀態展開,所以我才會說這項設定,幾乎可以判定為只是要推動劇情跟賦予腳色特殊性而已。
而在書寫上,這種過度講求追逐某種目的,忽略整體脈絡形塑的風格,不只是出現在腳色性格上。網路上備受罵名的「光速扭頭」的橋段,也是這種只追求某種文本效果,忽視合理性與腳色脈絡的精準證據。我們在故事創作時,常會要求作者要試圖「扮演」腳色去重現情節,最少你也要理解腳色跟情節的關係。當你今天被家裡逼著跟討厭的對象結婚,真的只會無止無盡地與對方爭吵嗎?要創造才人與朱音的衝突,《我和班上最討厭的女生結婚了。》幾乎都選擇了最簡單,卻也最容易出戲的方式,因此造就不只在說服力上毫無重量,也讓故事很難具有魅力。
不過指出這麼多文本缺點,倒也不代表我真的多討厭這部作品,更沒有指涉喜歡這部作品的粉絲怎麼樣,你喜歡就好。但令我真正好奇的是,儘管缺點顯眼成這個樣子,但顯然還有相當多的粉絲喜歡以及支持這部作品。原作小說剛完結,我印象中好像出了十卷。這已經很厲害了,我自己體感上,大概2015、16年左右開始,輕小說也逐漸輕量化,能出到五卷以上都能算是成績斐然了。
但這部又跟《不時輕聲地以俄語遮羞的鄰座艾莉同學》不太一樣。我們至少可以很清楚,座艾的插畫,以及腳色之間一些幽默可愛的互動還是很吸引人。我不是說《我和班上最討厭的女生結婚了。》完全沒有優點,只是我判斷不出來,哪個優點巨大到,可以讓人忽視這部種種礙眼的缺點。所以我還在等小說完結篇的中文代理,到時再來蓋棺論定吧。
推薦等級:(找樂子的話,)不容錯過。
《S級怪獸《貝希摩斯》被誤認成小貓,成為精靈女孩的騎士(寵物)一起生活》:那個○頭,畫得真細緻。
雖然我老是在這裡高談闊論,講述文本解讀對於觀看的重要性,但也不代表我本人隨時都用著解析的眼光看著每個故事。就算無法停止腦內的理性分析,我也會在必要時將其拋諸身後。不是阿,在看《S級怪獸《貝希摩斯》被誤認成小貓,成為精靈女孩的騎士(寵物)一起生活》,是要分析個屁?大就完事了,哪來雞雞歪歪那麼多?
以這種導向非常鮮明的作品來說,《S級怪獸《貝希摩斯》被誤認成小貓,成為精靈女孩的騎士(寵物)一起生活》的故事最少有做到流暢完整,不會干擾到主題的展露,這樣就很高分了。這部的主題是什麼?不是我要發表噁男言論,你看著愛莉亞跟一眾配角的胸部回答我,真的有UU以外的答案嗎?而且去批評這種作品過度男性凝視,我覺得也很無聊。它的存在本來就是為了服務特定群體,如果要求所有族群,都必須追逐某種特定的價值,而否定該族群真實存在的需求,我覺得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何況閱讀這樣的作品,真的會對人在兩性關係上產生負面的影響嗎?我一直強調,我們不要取消讀者的責任。過濾作品所傳達的資訊,選擇讓什麼樣的價值觀影響你的現實人生,很大程度還是讀者自己的工作,不要什麼都推給無法回嘴的作品。我相信跟我一樣,完整讀過《我的奮鬥》或《毛語錄》的人一定不少,但我們多數人也不會都在讀完之後,跑去支持新納粹或中國共產黨。不過我還是很慶幸,那些過度檢討ACGN作品是否男凝的白痴浪頭沒燒到這裡來,沒有破壞《S級怪獸《貝希摩斯》被誤認成小貓,成為精靈女孩的騎士(寵物)一起生活》所提供的伊甸園。
硬要說的話,《S級怪獸《貝希摩斯》被誤認成小貓,成為精靈女孩的騎士(寵物)一起生活》在文本上還是有一點讓我注目。利用世界觀下的系統設定,去提供主角群與男主角球球發展性關係的可能性這點上,我覺得滿有意思的。因為本質上,作品並沒有完全消除源自現實世界對於物種之間的隔閡想像,不然那個技能也不用叫做「異」種族交○。所以隔閡這部作品中「人」跟「非人」的,到底是什麼?能不能有更多的想像空間?這就等我氣血平順之後在認真思考吧。
回到作品整體上,這部讓我印象深刻的,除了過量的UU,以及畫工精緻的○頭之外,還有矢野妃菜喜精準熟練的情色聲線。作為這幾年逐步嶄露頭角的聲優,矢野妃菜喜在這裡的表現與敬業程度,完全不愧對粉絲跟廠商對她的支持。當然,以我一個非專業人士的眼光來看,《S級怪獸《貝希摩斯》被誤認成小貓,成為精靈女孩的騎士(寵物)一起生活》的女聲優們表現都能稱之為可圈可點,只是矢野妃菜喜並沒有被之前的腳色形象所侷限,鮮活地演繹了這個看似溫柔美女的臭癲婆(她整天想強○她的寵物貓耶,這能不算臭癲婆嗎?),讓我對她未來的表現更感到期待。
推薦等級:充血時,或者想充血時的優秀選擇。
《在沖繩喜歡上的女孩方言講得太過令人困擾》:美好的是沖繩,也是青春。
※部分劇透。
因為某北海道辣妹的影響,讓我在《在沖繩喜歡上的女孩方言講得太過令人困擾》開播之前,也擔心這部會包著地區文化介紹的皮,主打東京少年多有魅力,而開展成建立在都市優越潛意識之上的後宮番。這樣的書寫角度不是不行,我並沒有反對全然的使用優越視角,但就很容易讓沒有帶入感的讀者索然無味。不過實際看過之後,跟想像的落差真的很大,而且是朝好感的方向狂奔。雖然製作上偏窘迫,卻絲毫不影響整體舒服地觀看感受,以及其實滿值得注意的文本設計巧思。
我們要到EP.11的結尾處才會發現,女主角喜屋武飛夏原來是具備戀愛情感的。儘管在下一集又想當然爾地轉回誤會鬧劇,但這驚鴻一瞥,就給明明推進戀愛主線極慢的這部作品,留下令人遐想的未爆彈。回看這季的《在沖繩喜歡上的女孩方言講得太過令人困擾》,雖然大部分的篇幅都是搞笑居多的日常文化衝擊,但總是會抓到合適的空檔,依據當前的腳色關係進度,找到效果最好的戀愛喜劇痛點,然後像個愉快犯一樣一擊脫離。
不得不說,這樣的操作手法,在《在沖繩喜歡上的女孩方言講得太過令人困擾》當中效果特別好。日常中藉由文化衝擊所帶來的搞笑方式,以及主角阿照多次擅自誤會的鬧劇,基本上處理的手法都是一致的。在固定節奏且固定形式的重複下,必然還是有享受於此的觀眾。只是從客觀數據來看,近幾年的動畫場域中,日常番的數量跟熱度都很明顯的下滑,一定程度也在表示現今觀眾對於主線劇情的依賴性。因此《在沖繩喜歡上的女孩方言講得太過令人困擾》用這種方式去暗示主線的進行,卻也沒有真的進入戀愛主線,成為一種有效挑逗觀眾的手法。
另外,本作對於第二女主角比嘉夏菜置放的關係位置,實在是非常精妙。以戀愛劇情的架構來看,劇中跟阿照在同等位階的,不是看起來有機會標題勝利的飛夏,而是比嘉夏菜。但問題比嘉跟阿照又有一個奇妙的對照點,兩者都是單戀愛慕對象。這個對照下,儘管沒有刻意書寫,但青春的青澀跟扭捏便躍然紙上。而真正能決定這三人戀愛關係是否有所進展的飛夏卻依然雷打不動,頂多就是讓我們知道她也是個有戀心的少女。在這樣吊人胃口的人際關係設計下,又能從另外一個角度解決,一部分觀眾對於日常搞笑的不耐煩。
值得注意的是,《在沖繩喜歡上的女孩方言講得太過令人困擾》雖然有故意在操作觀眾對於戀愛進展的期待感,但本身力道拿捏卻非常精準。還是看得出整個故事的重心,依然擺在沖繩文化與同儕間的日常互動,我們甚至可以說戀愛情節如果不是拿去給喜劇搞成鬧劇,多半的時候還是作為調味品在這個故事中作使用。這樣的搭配方式,不只讓整部作品調性取得統一,也不致淪於索然無味。也因如此,《在沖繩喜歡上的女孩方言講得太過令人困擾》會是我這季最推薦的放鬆小品之一。
推薦等級:值得一看。
《全修。》:有些人進不去,但進去的人忘不了。
該說的都在裡面了,我實在很著迷與這種喜愛作品進行深度交流,寫完後劇烈的暈眩感跟脫力感。那天寫完我直接在電腦桌前睡死,睡到連眼鏡都掉了。總之,我非常,非常喜歡《全修。》,也認為其所提供的觀看體驗是很少見的。只要能對到頻率,就連前段稍嫌粗糙的表層劇情,都能找到製作組企圖賦予的意義。總之,站在我個人的角度,我會堅持這是本季最不能錯過的作品,沒有之一。
推薦等級:對某些人來說,一期一會。
《平凡上班族到異世界當上了四天王的故事》:原作真的更好看。
烏兒曼妲的腿、大塚明夫的魔王聲線、神來一筆的居酒屋,這三個原因是我能撐到最後的理由。製作貧窮,改編節奏跟順序意義不明,原作中許多捏他梗可能因為版權原因被拿掉,導致《平凡上班族到異世界當上了四天王的故事》的動畫版失去很多應有的樂趣。原作本身在處理所謂商戰、組織管理等專業項目時,就稍嫌難以說服讀者。不過因為原作靠著搞笑手段與賣CP等方式,讓這個缺點不至於壓垮整部作品。
同時,漫畫作為載體,閱讀的進度可以更大程度掌握在讀者手中。你真覺得他這段劇情無聊或難以想像,大不了翻快一點,就算翻過頭了也隨時可以回來確認情節或台詞。但這件事情,當載體改變為動畫時,實行上就不是那麼直覺了。而這是我認為《平凡上班族到異世界當上了四天王的故事》在改編時最可惜的地方──沒有更用力的咀嚼過原作,並沒有替原作藏拙。不過那個居酒屋的迷因感是真的很強,有些東西動起來還是有其獨特趣味。而且至少動畫組還知道要強調烏兒曼妲的可愛之處,讓我順利挺到最後。整體來說,我還是比較推薦漫畫原作。
推薦等級:就算只是來看腿的話,也是有空再看就好。
《群花綻放、彷如修羅》:成魔之後,還剩什麼?
我到現在都還能背出EP.1領域展開的正確時間點秒數,因為那段我看了至少二十次。在看漫畫原作的時候,我就十分期待朗誦片段會如何被動畫演繹。而最終的成品高過我的預期,不只是單純的聲優演技,畫面、音樂乃至意象的使用,都堪稱精采絕倫。我認為《群花綻放、彷如修羅》並非單純的炫技,也並非只是依賴「大場面」來吸人眼球。至少從原作開始,朗誦片段的選擇,一直都會服膺情節與腳色。在這個穩固的出發點上,製作組在從其脈絡上開展目眩神迷的演出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也就是必然了。
但隨著劇情進展,原作文本的破綻越發明顯,而且這裡的破綻還是很難靠動畫改編去掩護的。主要是劇情上衝突與解決的配重發生問題了,當然多數故事都在衝突跟解決這個衝突中行進,問題在於《群花綻放、彷如修羅》的解決速度太快了,會顯得衝突本身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只是支線劇情這樣處理,那問題不會太嚴重,可是這部的主線上幾乎都會呈現這個問題,進而讓第一季的文本中,幾乎不存在「懸念」這件事。「懸念」是誘導觀眾耐下性子,繼續把故事聽完的重要手段,而這張牌沒辦法用的時候,文本魅力的展現就顯得困難重重。
儘管還處於積極熱血的青春期,但高中的同儕相處中,已經不見得每一個人際關係的問題,在發現當下就會找到最好的和解辦法。反過來說,去營造同儕中相處的各種疙瘩,在時間線上堆疊為下一個人際關係大事件,會讓青春感的再現上,得到更好的書寫表現。比如《排球少年》中,影山飛雄在國家青訓隊裡受到宫侑的刺激,又變回球場上的暴君。雖然沒多久後,在對上伊達的練習上時,跟隊友衝突被教練點醒,重新調整自己。但他真正走出心魔,卻要等到在IH對上宮家兄弟。這段相對漫長的情感經營,我們就能從更多面向看見影山如何在隊友的影響下,深刻且真實地接納隊友跟自己。
而《群花綻放、彷如修羅》的主架構本身,就是依據朗誦這項活動,去展示參與其中的學生們,如何開展相互的關係性。如此簡化「關係」本身的複雜性,自然在閱讀上,容易讓某一部分的讀者產生乏味感了。這個問題擺在《群花綻放、彷如修羅》就會變得很嚴重,不只是受限於朗誦這個小眾題材的天生劣勢,故事發展的節奏上,為了更展現腳色間細膩的感受與情誼,已經被抓得比較慢了,綜合導致《群花綻放、彷如修羅》很難突進到大眾視野中。雖然以大眾的視角來看,有明確主軸跟故事任務的《群花綻放、彷如修羅》,可能還算不上日常番,但其敘事口吻以及速度感上,確實追不上這幾年主流作品的快節奏。
雖然還不到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誇張程度,但於我而言,《群花綻放、彷如修羅》的魅力都在演出表現上。文本還不到漏洞百出,只是無法忽視其單調手法造成的乏味,又更顯得每次領域展開精彩之餘,跟文本本質層面,互動下產生的不和諧感。不過這也是要近乎看完第一季才會產生的感想,《群花綻放、彷如修羅》的選材導致其在各平台點閱不理想,可能某種程度上是在揭示,冷門題材作為引流手段的使用,還是需要一定的包裝,否則還是會如同《群花綻放、彷如修羅》一樣,跌入這個略顯尷尬的窘境。
推薦等級:至少要把領域展開看一看,劇情的話就看人吧。
《不幸職業【鑑定士】其實是最強的》:有大有小,給過。
在通俗動畫這個領域中,故事的經營與設計真的跟商業表現能掛勾嗎?《不幸職業【鑑定士】其實是最強的》在文本上有諸多肉眼可見的缺陷,不論是扁平又臉譜化的人物形象,還是粗糙短暫的情感經營,以及太過刻意的善惡對抗,都顯得這部作品好像只在意展現出簡單卻完整的故事邏輯,其他的文本要素就不在乎了。但必須承認,當故事本身不是作品最想呈現的重點,這就是一個非常精準且有效的策略。就如同也是一月開播,但還有下半部沒播完的《離開A級隊伍的我,和從前的弟子往迷宮深處邁進》,真正想給與觀眾的,顯然不是故事本身。
我更傾向認為,這兩部作品最想提供給觀眾的,應該是帶入感。這裡的帶入感,並不是指完全讓我們假想為主角,如何在故事中龍傲天而已。其實像這類作品,我覺得反而有點接近《刮掉鬍子的我與撿到的女高中生》那一類的拯救系桃文──提供一個情境,讓觀眾去聯想,假設是我發生這個狀況,我會怎麼做?所以《不幸職業【鑑定士】其實是最強的》會很強調主角的「被挑選感」,讓觀眾在聯想時,會更往「我是獨特的」這一個思考方向前進。
如果有大量閱讀現今動漫畫領域中的「廁紙」作品,會發現這樣的帶入操作,幾乎可以說是現在的主流。以往像《刀劍神域》、《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那種以規模更龐大的故事情境,提供更完整帶入的作法,不得不說在當下是相對少見跟不流行的。所以雖然片段且簡略,卻又邏輯自洽的情節在《不幸職業【鑑定士】其實是最強的》就顯得無比重要。因為這種作品本身企圖服務的標的,就不一定是講一個精彩的故事,而是觀眾的某一種情感而已。
我不覺得這樣的設計策略有什麼問題,畢竟每部作品想要達到的功能與目標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也不可能用「衝擊諾貝爾」這樣的高標準來看這類目標意識十分鮮明的娛樂作品,那樣只是找自己麻煩而已。因此,以《不幸職業【鑑定士】其實是最強的》自我設定的目標來說,文本上種種的缺陷很難算作真正的缺點,反而應該當成其達成目的的手段與犧牲,所以整體來說,我認為《不幸職業【鑑定士】其實是最強的》,還是有圓滿完成任務的。
推薦等級:配飯好朋友。
《中年大叔轉生反派千金》:有趣的套路挑戰者。
※部分劇透。
阿,這個就有意思了。眾所周知,反派千金在這幾年突發性蓬勃發展,而且整體的體系擴充非常快速完整,不論是男性向、女性向、百合、經營類或戰鬥冒險,都可以看到這類題材的身影。問題是因為大量作品的出現,儘管各有其設定的服務客群與手段,但難免會在很基礎面有著大量的雷同跟重複。對題材內的作品來說,想要鶴立雞群,變成是一件得下點心思琢磨的事了。
當然,還是有很多這種主題的作品,企圖以不同的內容或形式去改變敘事重心,以此來達到差異化或陌生化的效果。比如《因為是反派大小姐所以養了魔王》就試圖以更古老的言情故事模型來創造新的閱讀體驗,又如《女性向遊戲世界對路人角色很不友好》跟《反派千金等級99》都試圖對反派千金已然形成的固定架構,發起合理性質疑。這些從文本不同面向下手的舉措,都讓作品在閱讀上,可以達到耳目一新的效果。
然而《中年大叔轉生反派千金》卻從一個鮮少有作品的角度,對這個逐漸壯大的題材發出挑戰──為什麼反派千金的故事裡,一定要有壞人?我們從立場的位置來看,會發現《中年大叔轉生反派千金》根本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反派,乃至善惡二元中的惡都不存在。就連《轉生成女性向遊戲只有毀滅END的壞人大小姐》都只有在核心腳色群中排除反派千金系故事既有的善惡對抗,人物關係的更外圈,依然是有一個還不得而知的反派勢力在阻饒主角群的故事行進。
《中年大叔轉生反派千金》固然還是有所謂的阻礙跟挑戰,否則故事的張力難以展現。只是仔細看的話會發現,《中年大叔轉生反派千金》阻礙主角憲三郎的困境,基本上都不來自固定的「人」或「意志」。不管是被困在魔術方塊迷宮中,還是舞台劇遇到的麻煩,「難題的出題者」通常就是難題本身。與其說是來自某個是陣營或腳色的惡意,倒不如說更像是天災或意外的概念。
以這個操作為中心點,整部《中年大叔轉生反派千金》在人物關係上幾乎都在貫徹這樣的思維。格蕾絲本人並非真的是個性很糟的壞貴族,她只是對自己跟他人很嚴格而已;憲三郎不是遭社會遺棄或壓榨的傳統穿越主角,他不但有著正常、體面的工作,甚至還有著堪稱幸福美滿、和樂的家庭。這些人物設定擺放到反派千金,乃至穿越故事的體系中,都顯得非常獨特與少見,讓《中年大叔轉生反派千金》就算也講著如同其他作品套路化的情節,也必然有自己特有的風味。
不過這麼徹底的在各層面上去「惡」化,同時也產生了一個文本上很難規避的副作用,就是故事本身很容易太過平淡。畢竟善惡二元之所以在文學史中被使用了幾千年,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這是最容易想像的對立,也是最簡單合理創造衝突的手段。當故事不存在善惡,純粹變成主角挑戰困境,就等同少了一層讓故事可能更具想像空間的層次。
但我覺得這也很難算是缺點,而是一種風格選擇,也不是每個觀眾讀者都在追求苦大仇深,這樣平淡卻清新的敘事方式依然還是有其受眾。總而言之,站在文本分析的角度,我非常推薦對於那些,想要挑戰陳舊題材,並找出突破套路新風格的創作者,站在編寫故事者的角度來看一次《中年大叔轉生反派千金》。其所對套路提出的挑戰,並非常見的形式或設定上,而是從觀點、立場上出發,非常值得思考如何效仿。
推薦等級:挺有意思。
《歡迎來到日本,妖精小姐。》:夢醒時分,才是美妙的開始。
以近年來ACGN中的異世界穿越作品來說,冒險故事中參雜了戀愛要素,甚至以戀愛要素為中心開展的冒險故事,從來沒有少過。但要像《歡迎來到日本,妖精小姐。》如此鮮明地將兩者的切割,在經由腳色把兩邊的主題交織,這樣的作法實在很難說叫常見,這也是《歡迎來到日本,妖精小姐。》第一眼令人印象深刻的主因吧!
《歡迎來到日本,妖精小姐。》在設計兩個世界之後,在文本上賦予兩個世界的敘事任務,很明顯的是不一樣的。冒險在異世界,現實日本則更多涉及戀愛主線。這個框架設計本身問題不大,但容易有一個特點:兩者同時存在後,觀眾就會進行比較。就算兩者還是隸屬在同一個大故事下,但觀眾會在刻意顯示的差異化之下,被某一端的故事吸引走。看彈幕老是在刷「別探險了,快起床談戀愛!」,也就不難得知,多數觀眾應該更享受《歡迎來到日本,妖精小姐。》的戀愛故事。
而這個喜好的選擇,純粹是冒險故事的魅力不如戀愛嗎?我依然認為這個結果,是比較出來的,至少在《歡迎來到日本,妖精小姐。》文本中是這樣沒錯。可是平心而論,《歡迎來到日本,妖精小姐。》的冒險篇章真的很糟嗎?我覺得也不至於,其衝突跟解決方式雖然都偏常規,但至少穩穩地在及格線以上。而且對於異世界的世界觀設定上,喜不喜歡或新不新穎當然還是見仁見智,不過卻不能否定原作者的確花了許多心力打造一個沒那麼俗套的系統。只是在比較之下,主角卡茲西霍跟瑪莉的互動更吸引人。而且礙於這季戀愛喜劇含量過低,戀愛線更被人重視也不令人意外了。
《歡迎來到日本,妖精小姐。》在現實日本展開的故事會更引人注目,從設計上來看,除了戀愛動人之外,很大程度應該是根植於「文化自信」的書寫。瑪莉在日本探索的腳色定位,嚴格來說更像一個外國觀光客,經由卡茲西霍的介紹,讓她體會、理解在日本生活的魅力所在。「跟別人比起來,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很棒的」這句潛台詞,幾乎可以說是建構《歡迎來到日本,妖精小姐。》日本故事線的主要依據。這就很有效,因為對日本國內很多觀眾來說,很輕易就可以產生認同感。而面相喜歡ACG與日本文化的外國觀眾,也是相當具有說服力跟吸引力的。
雖然當季的戀愛喜劇相對少,可能讓《歡迎來到日本,妖精小姐。》的冒險故事遭部分觀眾嫌棄,但也是在這個前提下,更顯得這部作品在這季中不容忽視,最少對糖狗來說是如此。就此而論,《歡迎來到日本,妖精小姐。》情感線本身的經營上,老實說並沒有特別突出。不過只要操作在基準線以上,加上天時相助,《歡迎來到日本,妖精小姐。》還是一部屬於2025年冬番的高標戀愛喜劇。
推薦等級:龍媽超可愛。
《雖然是公會的櫃檯小姐,但因為不想加班所以打算獨自討伐迷宮頭目》:那個腿可以玩一年。
確實,以故事本身來說,《雖然是公會的櫃檯小姐,但因為不想加班所以打算獨自討伐迷宮頭目》的文本,在奇幻冒險ACG當中,真的稱不上有吸引力或有趣,有點太常規或太容易想像了。但你真他媽是來聽故事的嗎?李依演繹的暴躁老姊、CW精美絕倫的人物繪畫(我特別指的是那個腿),以及幽默風趣的人物互動,才是多數觀眾拜服於亞莉納裙下的原因吧。
如果要細究《雖然是公會的櫃檯小姐,但因為不想加班所以打算獨自討伐迷宮頭目》的文本操作,我覺得比較可惜的點,是對於加班這個主題的想像跟運用,還處在比較表層的位置。我們當然相信加班是亞莉納這個腳色的真實困境,但這個困境的成立跟解決都更像是為了服務更大的劇情,而不是有更具深刻層面、對角色心裡深層影響的開展方式。
不過我還是那句話,要求到這種重量的文本經營,對《雖然是公會的櫃檯小姐,但因為不想加班所以打算獨自討伐迷宮頭目》來說太過分了。這部作品服務的感受標的,就不是站在被壓迫者的勞工階級角度,向資本社會發表革命宣言,要找馬克思好好聊聊,倒不如去找宮崎駿。某種程度上,我還是同意多數網友的意見,《雖然是公會的櫃檯小姐,但因為不想加班所以打算獨自討伐迷宮頭目》不講故事的時候,特別好看。這也沒什麼不好的,那個ED我聽得多開心,每次都捨不得切掉。
推薦等級:特殊愛好者的福音。
《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 3rd season 反擊篇》:異世界最後榮光,當之無愧。
這次寫冬番總評,作品順序完全是依照維基百科上的開播日期,不涉及我個人的喜好程度。但就這麼剛好,讓大哥壓軸,實在是我個人感受上的意外之喜。而且冰華爆蛋槍、北斗百烈拳正宗繼承人愛蜜莉雅、一覺醒來社群性癖全變成阿嬤等等本季的諸多戰績,顯示了這部長壽的大IP,依然還是具備很強的傳播力跟迷因潛力。
受惠於前半部的壓迫感,《反擊篇》在映襯之下更顯得爽度爆表。不過應該注意的是,原作發表這段故事時,距今也至少七八年前了,但其故事依然被當前的觀眾喜愛。在頻繁推陳出新的ACGN領域中,這是很值得深究的文本樣態。因為從這記諸多片段中,都不難發現,原作者長月達平在敘事技巧上,是一個標準的「正攻法」的信仰者。我不是宣稱長月老賊不懂更複雜的敘事手腕,只是在創造腳色衝突時,他更習慣也更喜歡依賴情感脈絡這種古老的敘事手段。不管是劍聖一家的傷痛,還是加菲爾如何從心魔中突破,敘事上的選擇都是從過往回憶裡提出挑戰,同時解決辦法也是對於回憶的新理解。
或許不得不承認,這樣真的很老套,卻非常有效。威爾海姆的愛情、加菲爾的成長,都透過這種老套手段動人心弦。但之所以後來要開發這麼多迥異的敘事手法,有一個很基本的原因,在於這種高度依賴腳色脈絡的情感型塑是有其極限的,是有前提的。最大的前提,就是腳色本身要得到觀眾的認同。威爾海姆跟加菲爾都不是新腳色了,在此之前都有相對足夠的篇幅去累積觀眾的好感了。可是當主角換成因為動畫修改,導致這季才正式登場的歌姬莉莉安娜,可能因為腳色積累的情感印象還不夠深刻,強行進入回憶,試圖創造共鳴感的效果就很有限,這應該也是歌姬回普遍不受好評的原因。
不過畢竟《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 3rd season 反擊篇》的原作,還是一個篇幅超長的大長篇。所原作的結構來看,水門都市篇是一個彙整跟過渡的章節,許多懸念跟新的伏筆都要到後頭才會展現。所幸,官方已經宣布會有下一季,菜月昴漫長的征途還沒有結束。不過也必須說,因為原作體量實在太大了,現在的熱度越來越集中在老粉圈中,導致《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 3rd season 反擊篇》多少還是慢慢帶有越來越多同溫層內狂歡的味道。
推薦等級:老粉千萬別錯過。
待補清單:
接下來簡單帶過一些這次沒提到,或是我沒還看完,值得一題的作品:
《BanG Dream! Ave Mujica》:
看是絕對看完了,還看了不只一次,但我還在思考,要如何從評析的角度處理這個難得一件的現象級作品。倒也不是找不到切入的角度,是我在評估要不要傷害某些人的感情,以及傷害到什麼程度。我已經
錄製一集節目先粗略地討論過了,不過那集裡面,至少我自己覺得我很收斂了= =,而且還有半集是在讓搭檔發廚。真的要更深入的討論母雞卡,我還得想一下怎麼進行。
《一桿青空》:
我確實對女高中生興趣番相對比較不感興趣一點,而且中學時被逼著學高爾夫也沒留下太多美好回憶。不過許多翠友宣稱真的好看,或許哪天要做類似題材的專題或彙整,可能會找出來看一看吧。
《我獨自升級 第二季 -起於闇影-》:
可能受限於年紀,我現在對單純爽番是真的很沒耐性,下巴第一季我就撐不太住了。不過除了我一直對日本改編的韓國ACG這一個大議題很感興趣,同時在看了一些網路上的故事介紹,發現《我獨自升級》本身對於從韓國人視角下打開的國族想像,感覺滿有趣的,所以為了研究需要,遲早會找來看看吧。
《金牌得主》:
這個單純只是太忙了,大老鼠+又不是我習慣會打開的平台。網路上盛讚如潮,第二季也銳意製作中,回頭補票應該是確定的,只是怕我又忘了而已。
《這公司有我喜歡的人》:
漫畫早就看到完結了,但作為一部幸福模擬器,這部的題材跟帶入的路徑比較不合我個人的味口。好看是好看,但電波不對,所以就沒看完動畫版了。
《紅戰士在異世界成了冒險者》:
這個也是因為忙,但我非常推薦諸君有空把他找來看一看,不論是漫畫還是動畫。《紅戰士在異世界成了冒險者》、《異世界失格》、《世界啊!臣服在我的烈焰之下吧!》這三部可以說是我近年來看過,最具顛覆感跟新奇感的異世界漫畫,極度推薦諸君有空至少把它們的漫畫原作找來看看,玩的真花。《紅戰士在異世界成了冒險者》漫畫我看到最新進度,勢必還要找時間把動畫補完,因為他也是屬於動起來比較有趣的那一邊。希望會有第二季,接下來才會觸及到這個故事的核心設定,很多伏筆真的非常精妙。
結語:成熟的內容產業,才能分眾分得如此精彩,令人羨慕。
雖然在社群上,很多人認為這一季整體來說偏弱。但我認為很大的原因在於這季的作品,各自瞄準的客群差異是很大的。除了《我獨自升級 第二季 -起於闇影-》跟《BanG Dream! Ave Mujica》能引發破圈層級的討論,其他作品基本上都有明確的服務族群。儘管好像缺了一個真正的全方面霸權來鎮場,但這樣面像多種喜好,各自能找到投其所好的作品的季度,我認為還是很難得的。
今年的重頭戲,看起來是要等到七月。接下來的春番,感覺上類似冬番的狀態,不過我至少還有我的《小市民系列》第二季,已經保底了笑死。總之,也祝福諸君能在之後眼花撩亂的新作品中,找到自己的摯愛,就如同《全修。》之於我。他人的評價本來就不代表什麼,我們對於作品帶來的感動,也只需要存在於我們自己內部就好。我提供我的看法與諸君分享,不同意理所當然,能同意算我賺到,這,或許才是快樂看番的重要心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