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與內文所用圖片為政大日文系拍攝,並由總召同意使用。
本劇改編自著名短篇《襲擊麵包店》以及《麵包店再襲擊》,由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代表作之一。
有鑑於劇情是改編,且主要架構照搬原作劇情,僅細節不同。因此這篇心得文寫法與2024日文之夜相同,不寫劇情簡介。且會把劇情心得跟演出/呈現心得分開來講。
============防雷線============
一.劇情心得
《襲擊麵包店》與《麵包店再襲擊》屬於前後作的關聯。兩部作品之中,尤其是前者挾帶不少黑色幽默和對於當前社會的反思。
主角「我」(即村上春樹本人的化身)年輕時開口閉口不離存在主義,又不屑社會體制進而產生叛逆的挑戰心態,導致令自身生存的基本需求都無法滿足。
這份飢餓感不光是生理上的飢餓而已,對社會不認同、找不到社會上立足點的孤獨空虛感亦形成了難以抹滅的「飢餓」。於是夥同夥伴幹出一番刺激的大事──襲擊麵包店。
然而他們襲擊麵包店時,不光沉浸在歐巴桑深陷內耗漩渦的焦慮中體悟社會的種種現象,亦因為老闆從容不迫、不急不徐的請客態度亦讓他們深深的自我懷疑。
該段對話頗能體現春樹本人的「堅持」。他認為既然要搶劫,當然不能接受被請客的結果,表現出了急切的自我認同感。而最後他和夥伴接受「詛咒」之餘嗑光所有麵包後,再也沒做出類似的瘋狂行為,融入了社會。某方面也算迷失了自我,深沉的飢餓感在內心深處揮之不去。
多年後,成為丈夫的「我」在妻子的慫恿之下再度搶劫了三十個漢堡,填補當年搶劫麵包未成的遺憾,也終於填上了多年未滿足的「飢餓」。
至於為何妻子會慫恿丈夫的緣故,或許妻子過往也是一樣如此叛逆之人,在經過社會的毒打……或者淨化之下迷失了自我,直到聽聞丈夫的過往才重燃了從前的自己。
以上的細節幾乎藏在台詞裡,若在日文之夜前從未接觸過這兩篇作品,我想可能會搞的不明不白。若在這之後能稍微翻下原著,我想一定好懂很多。
二.演出/呈現心得
**關於演出方面
許多讀者看到標題上明確點出「舞台劇太短令我難過」可能會嚇到。只是單純對於舞台劇長度僅僅約半小時而有些感慨,總覺得看得不過癮。
日文之夜自2021年開始,便以動輒一小時以上的原創舞台劇為主打,吸引許多愛看劇的觀眾。然而近兩年的日夜可能因多方考量不再撰寫原創劇本,而是改編經典文學並將時長縮短。
對於喜愛長劇的觀眾來說,今後日文之夜的舞台劇可能在你們心底深處殘留「飢餓」感。故特此在標題點出此事。
回頭來提本劇的演出方面。以演員演技而言,今年大部分都沒有令人出戲、尷尬或者不合時宜的情形,著實不錯。若是綜合燈光、氛圍、配樂與音效、走位、道具等因素考量,也屬中規中矩之作。
原作劇情之中有些意識流手法在舞台劇中甚難呈現,對此劇組也有盡力的將其還原。例如第一幕中讓丈夫於灰暗燈光底下煩悶而坐、表露苦惱,結合後面的對話,即能深切感受這時候的他究竟有多「飢餓」,運用的很好。
順帶一提,台詞中揭露不少自創的笑點。無論是「我」剎那間迸出一句中文、夥伴挪愉跪倒在地的歐巴桑即將化身「麵包店浩克」、又或者歐巴桑抱怨說「披薩上絕對不能放鳳梨!!」等台詞都數次讓觀眾會心一笑。
再來訴說安排部分,亦為改編的頗有巧思之處。先以《麵包店再襲擊》的夫妻對話為開頭,再藉由丈夫的回憶之中帶出了《襲擊麵包店》的情節,佐以妻子的好奇追問之下,繼續訴說自己被「詛咒」的過往,此一插敘安排的好。
最後一幕更省略了原作開車出門搶劫漢堡店的情節,直接讓外送員外送上門並搶劫,省掉一次轉場的劇組頗為聰明。畢竟傳統舞台劇的轉場頗花時間,如何運用巧思將許多情節融合一體,盡量減少轉場,也是對導演的一大考驗。
綜上所述,對於今次劇組的安排大多都是讚賞,然僅有一處我深感疑惑。
中場休息之後先開始了舞團的表演,再安排了妻子追問之下,並由丈夫娓娓道來「詛咒」的劇情。但於下一幕卻未有接續該段對話道出回憶,而是又安排了舞團的表演。舞團的演出穿插的過於怪異,令看劇時頗有疙瘩感。
我認為有兩個改善方法。一為:將夫妻在「間幕」中的對話移到中場休息之前,讓觀眾能期待後續發展;二為:將夫妻對話與「第三幕」被詛咒的回憶之間穿插的舞團表演移至最開始的地方,以十分魄力的舞蹈作為震撼觀眾的開場也是不錯的選項。
=========
**關於呈現方面
提起呈現氛圍的方面,首先得提今次的燈光運用。不僅第一幕中以灰暗燈光映照丈夫的孤影部分可圈可點,第二幕藉以耀眼到模糊的白光來模擬烈日難耐、以及第三幕藉以昏暗紅光表達夕陽西下的運用也很好。
燈光的部分僅有一處我有別的看法。第一幕之中,丈夫開了個「炒除臭劑當宵夜」的玩笑,並且妻子冷淡的姿勢顯露無奈的霎時間,左前方的燈光旋即亮起,燈光實在亮的太早。
以表演手法而言,點亮燈光時常當作「此刻心境上有了良好轉變」的劇情暗示。若於丈夫娓娓道出:「(結婚前)我與夥伴襲擊過麵包店」,令妻子感到好奇時再亮起燈光,不僅時機較為恰巧,也能呈現出「冷淡的妻子突然對丈夫感興趣」此一心態上的轉變。
再來是音效與配樂部分。這部分實在無可挑剔,詭譎怪異、深刻懷疑的氛圍都傳達的很好,餓肚子的音效也頗為深動。更棒的是,我透過直播觀看時也甚少有配樂蓋過人聲,導致聽不見角色說話的情況。
道具的部分算是中規中矩,出現的時機恰當卻沒有令人特別印象的點,就此略過。
再來說說走位的部分。較有印象的是「炸麵包」猛然推開春樹的夥伴,自顧自的演講行為將其嚇到的模樣。
最後提一下呈現上最令我意外的段落。
《麵包店再襲擊》夫妻的搶劫行為始終都沒受到警察制裁;然而於本劇的結尾之中,以警察登門此一懸疑又緊張的氣氛作為謝幕,不僅容易聯想夫妻的下場,亦很好的傳達出「挑戰社會秩序是要付出代價」的警惕,令人印象深刻。
=========
**關於其他方面
去年的日文之夜於中場休息之時,有長達三、四分鐘觀眾得摸黑離場,這部分於我當時的心得文內亦有點出。今年的日夜總算是記得立即開燈了,改善的很好。
也特別提一下最後的登台謝幕。不管是歐巴桑丟老闆麵包、春樹舔夥伴的菜刀、外送員拿下安全帽擺Pose、亦或者夫妻朝著觀眾席開槍的樣子都十分逗趣,耍寶的模樣讓大家都表露微笑。
三.演員心得:主角們
村上春樹/むらかみ はるき
前面已有提過,主角的「我」以及後來的丈夫都是村上春樹本人的化身。下文為了讓觀眾閱讀方便就稱呼年輕的他「春樹」,中年的他為「丈夫」。
演員是位女生,不過演繹出的感覺有符合與原作中的春樹之印象。不僅聽來充斥叛逆心態,滿口哲學理論的台詞亦能深刻感受他亟欲挑戰社會的執著。與麵包店老闆的對戲中,也表現出了對於老闆態度的不屑情緒。
本劇對於其人物描寫之中,最讓我意外的是麵包店那一段。原作的春樹面對內耗身心的歐巴桑完全不理不睬,但本劇的春樹還有關心一下捂頭焦慮的歐巴桑,側面凸顯出他尚有良善的一面。
=========
丈夫
長大後的春樹已然迷失原先的自我,融入社會後成家立業。演員對丈夫演繹出的語氣是死氣沉沉、對事事黯然、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以上幾點都符合劇中的氛圍。
至於丈夫到了後段重新填上內心的「飢餓」,內心仍然毫無波瀾,僅僅心底的那座火山消失的感覺。也透過演員那還是少有昂揚、聽來甚少起伏的遲疑感傳達出來,很不錯。
=========
妻子
第一幕從演員的言行舉止之中,很能感受到妻子對結婚生活的冷淡。直到聽聞丈夫說出了其襲擊麵包店的過往,語調中才重新對丈夫燃起興趣,有了不少的情緒起伏。
更於最後一幕妻子主導襲擊外送員之後,快活又拋開一切的情緒透過她的台詞演繹,很好的傳達給觀眾了。
延續上段,演員在去年日文之夜(點我連結)飾演第一主角-喬凡尼,當時我於心得文之中,對於其不太穩定的情緒爆發的戲碼點出一些問題。有鑑於今次妻子的戲份沒有強烈情緒起伏的戲碼,今年她的演技看上去感覺較為穩定。
四.演員心得:配角們
夥伴
演員的言行舉止甚是符合原作。無論是夥伴跺腳叉腰、雙手抱胸等大剌剌的動作,亦或者語氣裡流露滿滿不屑、又跩又衝的憤怒語調幾度險些抓狂的模樣,很好的把痞子的形象傳達出來。她演技上略微浮誇卻不失自然,值得讚賞。
再來提一下他的結局。他的下落僅有丈夫雲淡風輕的一句:「誰知道,也許死了吧。」我想有可能他沒死,只是他已失去了從前的拽樣,於是在春樹的心中「死」了,遂不再與他有任何接觸。
=========
老闆
我從演員的演繹之中,感受到了老闆從容不迫的性格、面對威脅仍能維持自己調調、甚至不時隱約流露的氣勢亦鎮壓了春樹和其同夥的歹念。他的妝容看上去雖然年輕,實際演出的感覺卻可圈可點,頗有姿態。
其實在原作裡,他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共產黨員。麵包店內那些「打倒帝國主義」諸如此類的海報便是對其左派立場的暗示。(如下圖)
=========
歐巴桑
劇中的歐巴桑容易內耗,又深陷於「對既有的食物慣例不滿」以及「自我喜好和社會衝突」的焦慮漩渦之中。演員的演繹算好,如果第二幕最後抱頭吶喊的模樣能再多一些情緒會更好。
再提一個原作中的改動。原作是以「托盤不斷顫抖」描寫她的焦慮漩渦,這裡改成「翻倒托盤」。不過演員翻倒托盤的那一剎那有些淡定,如果能一邊吶喊、或者一邊發抖並翻到托盤的話感覺會好一些。
=========
外送員
外送員於劇中的戲份甚少,僅有最後被拿槍威脅的可憐模樣。他於該段落中所傳達出的緊張語氣、以及手腳顫抖的模樣看起來算可以,性命無虞後怪裡怪氣吐槽的模樣也頗讓人會心一笑。
演員於
去年日文之夜(點我連結)飾演6歲弟弟直史。今次他的聲線聽起來雖然有點像直史,卻又更加成熟的感覺。不知其聲線為天生的,抑或刻意模仿低齡語調。
=========
「炸麵包」(上方) & 「可頌」(下方)
這兩個「角色」的台詞想必會令第一次接觸的觀眾一頭霧水,因為他們主張的大道理十分抽象。這其實是原作便有的情景,今次居然忠實呈現出來了。
從其語氣之中倒沒什麼強烈的印象,但聽得出它們演講時似有似無的陶醉感。
五.總結
我確實列了很多今年的可惜之處,但這部劇整體來說,褒揚讚嘆之處還是多於可惜之處。在此謝謝日文之夜的演出。
關於日文之夜的心得文就到今年為止,我今後都不再撰寫了。畢竟每年都要發文的話未免過於執著了,謝謝看到這裡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