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日本小說心得《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唯有紙本書能體驗的感動

千緒 | 2025-04-12 17:55:38 | 巴幣 352 | 人氣 214

日本小說心得《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世界でいちばん透きとおった物語
作者井光
個人推薦度★★★
分類:推理
*此為日文原版心得,唯簡介引用自中文版
唯有紙本書得以實現,對詭計最大的敬意和最深的愛意!

\日本出版界話題作/
2023年《達文西雜誌》年度之書第2名
2023年紀伊國屋書店店員選書第5名
2023年「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第8名
2023年《週刊文春》十大推理小說第9名
2023年「好想讀推理小說!」第20名
亞馬遜書店排行榜第1名/亞馬遜書店人氣禮物書第1名

享譽文壇的知名推理作家宮內彰吾罹癌過世。宮內在出版界緋聞不斷,明明已有妻小,卻仍然與眾多女性交往,更與其中一位生下了孩子,那就是我。
宮內過世之後,他的長子主動聯絡我。他說宮內死前,好像還持續在撰寫一本名為《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的小說。我那同父異母的哥哥看上高額的版稅,想將之作為遺作出版,無奈一直找不到手稿。
身為書店員工,我知道知名作家過世,正是拓展銷量的機會,生前的作品將炙手可熱。起初我站在如此功利主義的角度思考,但在得知宮內寫作途中曾遭遇難以解釋的瓶頸後,對小說本身產生了好奇。
在欲望與業報盡頭病倒的作家,臨死之際最後的依託──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我和編輯霧子小姐展開調查,尋找未曾謀面的生父的遺作。我們詢問了他的家人、編輯、情婦,然而隨著拼湊出來的父親形象逐漸清晰,我周遭的一切卻開始變得透明……

個人心得
*無關鍵劇透,但有聯想到的可能

前言

 《驚動日本出版界的「那本話題作。」》

絕對不可能出成電子書,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杉井光:要完美翻譯這本書,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臺灣辦得到了。」
「這本書光是能出版,就稱得上是奇蹟了。」
責任編輯:「至今做了超過一百五十本書,這絕對是編涯最大挑戰之一。」
譯者簡捷:「個人翻譯史上最沉重的鐐銬,任何譯者一輩子無法忘懷的書。」
 
  有多少人也是被這些超吸睛的宣傳標語給引起興趣,而入手這本書的呢?雖然看起來很誇張,但看完的我也只能說確實都是事實。

  先前在日本跑了好幾間書店找,一直沒看到這本書,詢問店員後才知道是因為套了特別版封面,導致我眼殘了。店員找給我後還附帶了一句:結局很驚人喔,一定要快點看。因此更加引起我的期待。
  然而實際讀完時的心情超級複雜微妙。一方面我能認同它在某層面上確實很厲害,但另一方面是我並不覺得好看;這是我覺得厲害的書,但不是好看的書。厲害的點也不在於故事本身,而是所有為了讓本書得以出版的人所付出的努力。
 
  不只是佩服而已,看完也湧現出一種想要感謝的心情,沒有那些人對實體書的愛做不了這點,在這層面上見識到他們燃燒熱情做出來的結果──這本書,確實挺震撼的。
劇情

  這本我斷斷續續分了幾天才看完,老實說從一開始就比我預期的無聊很多,「尋找死去父親的遺稿」這樣的劇情本身沒有引起我的興趣,雖然《熱帶》也是尋找書的目的,也是書中書,卻有成功從頭到尾都讓我對「書裡的書」抱有很大興趣,可能是因為把那種神秘的書描寫的真的很引人好奇吧。(提到熱帶這本書的原因下面會解釋)
  但這本主角就是以一個不怎麼樣的動機,為了找到遺稿開始訪問父親過去的女人和認識的人,蒐集情報,而那些故人們主要都在傳達他父親為人有多花心,脾氣多壞,但寫的作品多出色、對女人而言多有魅力......反正沒能勾起我對遺稿內容,也就是《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產生好奇。
  我唯一的閱讀目的和動力就變成在挑戰能不能猜到詭計上,但這樣讀起來和讀完的結果就偏空虛。
  然後男主的第一人稱是我個人很不喜歡的性格,書裡的價值觀也和我很不合,比如我無法理解男主為什麼要幫拋棄自己的父親寫完作品,也沒有覺得父親有多愛這個孩子和主角他媽。

  好吧,可能因為作者某些段落的文字意境寫得太美了,有幾段當我想像父親臨終前的情景時,確實有這麼一點點感動,但理性想這個父親還是自私、渣、不善良,與其說愛兒子不如說是愛做為作家的自己,男主則是第一次感受到父親施捨的一點點愛所以輕易被沖昏頭了。
  我覺得不是作者人物的塑造寫得不好,更像是他想要傳達的就是那樣。
  作者在寫這些的時候是以很美感、文藝的方式傳達的特別感性,所以可能是我的價值觀及感性和作者不合,畢竟要理解他人想要傳達的感性,我覺得和對象者的相性很重要(難以形容
構想

  作者在最後一頁提到致敬的A先生,我調查了一下得知是幸福之書的作者,據說這本的構想是致敬於幸福之書,所以看過的人大概也不會對這本有多驚訝。
  我沒有看過幸福之書,但我看過同樣是書中書的《熱帶》。
  我自己認為看過熱帶或其他書中書的也不會有多驚訝,而且書中書的形式也不算是新鮮了。
  雖然就詭計而言《熱帶》不相關,但在同樣書中書和找書這樣的前提下,就能聯想到很多東西了,我覺得仍會削減不少樂趣。
  乍看之下網上一片心得都是這本書很厲害、沒有騙人、大推薦,真的會誘發人的購買欲望,我自己也是因此被燒到的。
  但其實現在看完書後再仔細看就發現,多數人誇讚的也不是故事本身,甚至於對於故事、劇情、人物本身的評價反而普遍不高,厲害之處在於別的地方,但我比起看那個厲害的地方,更想看的是吸引我的故事,這也就是我不能說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如果如同書裡面提到的,作為推理小說,通往解決篇的邏輯推展和結尾的真相比其他部分更重要,那我確實也覺得挺成功的。(除了後期元配行為的理由XD)
  說起來猜到詭計大概是在故事進展到一半的地方,但我當時往前翻後,以為這只是一個容易猜的那種,後面會再有別的驚人反轉,結果沒有,而雖然容易猜到,但其實猜到了仍然會覺得「能辦到很厲害」、「不可思議 」的效果,所以不管怎樣,這樣的設計我覺得都是很成功的。
  而結尾雖然不是什麼反轉,但有「  」的小巧思,我覺得很美、蠻有創意也挺有意思的,是實體書才能和讀者玩的小遊戲,我很喜歡這點,此時此刻更覺得光捧著實體書閱讀這點就是幸福的事,腦中也湧現人們捧著書閱讀的光景。這個小巧思、這個針對實體書的構想,讓也打從心底愛著書本的我覺得很美。
  還有結尾那幾頁的描寫真的也很美。
  話說我想作者的設計是不是要讓人直到看到「」才想到,然後猛回去翻想必就會是大震撼。
  可能廣告宣傳得太大,所以才會這麼多人到中途就猜到,但就算猜到依然覺得厲害、難以辦到的這個效果是確實的。

  真的能說光能出版就是奇蹟。
  其實已經被蠻多宣傳標語騙過了,但這本確實沒有騙人,確實是不可能電子化的書。

  想挑戰詭計或好奇理由的推薦閱讀!
  但主要是看重故事本身的話我個人覺得不推薦,我也不會看第二次,雖說想到參與製作者的用心,大概也捨不得賣掉就是了,回去的話還是會考慮買台版來看看,主要是我對於要怎麼翻成中文版感到很好奇,隨便想想就超級難的呀,支持他們對實體書的真心和愛也是值得的吧~

雜談


最近才知道原來宅在家也有宅在家的痛苦 XD
以前都恨不得天天宅在家,而且從小我看著家人在同樣時間上班、下班,重複那樣循環、穩定的生活(雖然很正常),就對那樣的未來感到深惡痛絕。
然而現在雖然如願進入自由業,但已經有些懷念前面半年那樣穩定、能和很多人頻繁接觸的生活,原來好像也沒想像中討厭,甚至挺開心的(還是只是因為單純時間太短
尤其我期待的是不穩定要素,但內心不能跟著不穩,原來是我高看自己的內核了(
你各位都辛苦了~

最後推薦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個:《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編譯對談,是公開台版如何翻譯和編輯出來的過程,聽說當初這本書成功被翻成台版這件事,日本很多讀者也都很驚訝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