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為奉俊昊的寄生上流在國際上屢獲殊榮,
所以許多人都對他睽違五年之久的科幻新作寄予厚望,
但觀看後卻覺得不太符合期待,跟想像中有一定程度的落差。
米奇17號依舊還是很有導演強烈的風格,
所以這種電影很容易招來兩極的評價,
喜歡的人會覺得妙趣橫生,討厭的人可能就完全都無法接受裡面的內容。
是屬於「很吃電波、很看頻率」,有點小眾的類型。
因為米奇17號是人類離開地球前往外太空探險的內容,
又有複製人與未知的星球與龐大的怪物。
對於這種科幻題材,人們想像中大概都是希望看到可歌可泣、史詩、壯烈、感動的電影風格,
最理想的大概就是諾蘭的星際效應那種類型。
要不然可能就要像星際爭霸戰系列那樣,
有充足的火爆動作場面與通俗的笑點跟目不暇給的高科技武器設備。
但米奇17號整體帶給我的感受依舊是很韓式,
並非是嚴肅莊重的氣氛,相反的,而是很漫不經心且有些無厘頭、滑稽古怪的特質。
主角的個性特質都是比較傻里傻氣,用憨厚老實、笨手笨腳的演出來自娛娛人,
但在碰到危機時又時常會被天外救星給幫助,充滿著傻人有傻福的特色。
很清楚明白地展現出貧富差距的對比,富人或政客總是一副貪婪又狂傲的嘴臉,
窮人則不斷被踐踏,且吃著難以下嚥令人倒胃口的食物。
而伏蟲外星生物則在看似詭異恐怖的外表之下卻有可愛的一面。
因為米奇17號有著複製人做為主題,
描述主角不斷被複製出來,在外太空中被當作白老鼠先嘗試最危險的工作。
但片中並沒有深入探討這項科技對人們帶來的影響,
或是關於肉體軀殼、靈魂、記憶的哲學層面。
整體並非是硬科幻那種很講求邏輯的設定,
太空船內部的設置也並非是很先進、高科技的那種,而是像老舊的監獄,有種骯髒的美學。
人物們的心態轉變也較隨意,突然間就愛上某人或是改邪歸正。
所以全片的每個細節不太適合用科幻迷們的角度去認真看待。
不過觀看米奇17號帶給我很大的收穫是能看到羅伯派汀森別開生面的演出,
很放得開且犧牲形象的演技,兩位複製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互動時也很有趣。
而先前羅伯派汀森在天能中最後與主角道別的部份,是我重看好幾次的橋段,
很喜歡他那種毫不畏懼死亡、對拯救人類這件事情感到游刃有餘的態度。
在米奇17號中依舊有帶給我這種感受,
所以我也很滿意本次羅伯派汀森在片中帶來猥瑣、懦弱、邋遢又雅痞的氣質。
並非是科幻戰爭動作鉅片的米奇17號,
觀眾們若抱著錯誤的期待來觀看,一定會覺得跟想像中差異很大。
可能會對裡面在外太空上演如同鬧劇般插科打諢的劇情演出感到厭煩。
整體並不太有動作與刺激冒險感,就算是打鬥場面也大概是小打小鬧的等級。
可是相反的,我反而覺得上述這些點算是本片的特色,
很有奉俊昊的風格,運用凡夫俗子的角度看待人類許多醜陋、不堪的一面,
對於政治層面的明顯暗示也是很簡單易懂。
且可以很順暢地在每個場景中隨意轉換黑色幽默、荒唐、驚悚恐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