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文化內閣要不要加個文化維持度,
每個顧用一個文化內閣除了要付出政治值外,
還會每回合 -多少文化來維持。
不過這樣等於強逼玩家要一直蓋大學才能用更強的內閣。
這也是雙面刃的問題,這要顧到改革值比例怎抓。ORZ...
最後是某網友的回應,我覺得不錯。
《關於外族的一些小建議》
一、匈奴
1. 地名:
果然還是不太習慣看到現在蒙古國的地名
尤其烏蘭巴托(紅色英雄)和喬巴山(人名)
這種共產風格的名字出現在戰國時代......
我自己在百度查了一下漢代匈奴地圖(上溯到漢代是極限了)
作了以下對應,或許可以作為修改地名的參考^^
(雖然大部分是山名、河名、部族名,不過也符合游牧民族特色)
烏蘭巴托→姑衍山
達蘭扎德嘎德→范夫人城
巴彥洪戈爾→燕然山
喬巴山→弓聲水
科不多→呼揭
賽音商德→大幕
西烏爾特→西嗕
木倫→郅居水
達爾汗→丁令
額爾登特→安侯河
2. 地形:
上古時期,塞北地區有很多現在是沙漠的地方
當初是雨水充分的草原,甚至可以種植水稻
或許可以考慮把部份內蒙古(尤其東部)的據點
(例如據點東胡)
由「大漠」改成一般的「平原」
3. 司令部所在:
根據秦末冒頓自河南地北遷後又南返
戰國時匈奴的司令部或許可以設在「河南地」
或者在河套上方/高闕塞北方不遠處另設一據點
讓冒頓城穿越回去戰國時代(這種小小的穿越應該還OK哈哈...)
(好像位在今天內蒙古巴彥淖爾盟附近)
二、中山
1. 種族:
中山屬於白狄,從地理位置與遷徙路徑看來
白狄比較可能是阿爾泰語系,跟北方民族關係比較深
中山國本身好像也有胡服騎射的風格
把中山的種族從「蠻族」換成「胡族」應該比較適合
就算改成普通的中原兵種,應該也比較不會違和
《關於外族的一些小建議~PART 2》
三、百越
1. 勢力名稱:
「百越」這個名稱,要到越國被楚攻滅
越國遺民南遷、與土著民族融合以後
才被廣泛使用
在此前,華南原始民族跟越國在地盤與文化上
是有比較明顯的分際的(尤其古閩和越國,古閩有點像台灣排灣族)
在西元前403年到越國滅亡以前這個年代
「蠻」、「南蠻」這個名稱會比「百越」適合
2. 種族與文化圈:
因為廣義原始的「蠻」(侗台語族、部份原始南島語族)
與後來出現的越國有本質上差異
楚、越,都可以看作蠻的其中一支與中原民族融合的結果
楚、越在文化上已經跟蠻不同
建議把百越的種族改成「蠻族」,文化圈改成「蠻」、「南蠻」
另把越國的固有據點文化圈改成「越」
3. 部隊:
越亡以前,中原史料很少稱呼未與越種族融合的華南民族為「越」
或許可以把「閩越」改成「七閩」
「駱越」改成「駱」或「文郎」
「南越」改成「嶺南蠻」等等,會比較符合史實
4. 閩:
福建地形的丘陵特色比水域特色更著名
秦漢早年無法深入控制閩地,繁密的山丘地形也是主因
建議把閩/閩中的地形從「澤地」改成「山丘」
四、郡
把秦代的郡名完全套用到戰國時代地圖上
有點不習慣(感覺很像秦已經統一全國了)
華南的蠻荒地帶上出現郡名,也有點怪怪的
(如閩中郡、象郡)
(閩中這個名詞本身也是秦代出現,戰國或許單稱閩一個字比較好)
某些在戰國時代沒有設郡的地方
或許可以考慮恢復舊版的作法,只留城名、捨去郡名
五、個人不切實際小期望(感覺頗麻煩?)
1. 旗幟:
有點希望各國旗幟上的國號都改成各國文字書寫
未開化的戎狄蠻夷可以改成動物圖騰(狼、蛇、鳥等)
比較有真實感
2. 百越/南蠻諸族:
百越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權
如果可以打散成七閩、駱(文郎)、滇等小政權,比較有真實感
3. 水文:
不知道目前的地圖是不是根據現代水域來繪製?
有點想看雲夢大澤霸氣地出現在地圖上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