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文章翻譯】不安感衍生「檢討受害者」

一騎 | 2021-03-29 16:46:07 | 巴幣 2016 | 人氣 1799

整理電腦時發現的舊文章,在2019年時翻譯的。





不安感使人譴責受害者——相信「自己沒問題」的人類心理



人為什麼會指責受害者呢。其中對於性侵受害人的更是激烈,還會造成二次傷害。
「責難」,可能在我們的不知不覺間就已經在運作。比方說有派心理學理論認為,強烈認為「世間公平公正,報應不爽」的人,會出於此般信念而心想「有人會遇害,是因為他做了什麼事才遭到報應。」將責任歸屬到受害者。
筆者訪問了研究對性犯罪受害者的批判,駿河台大學心理學系的小俁謙二教授。(編輯部,出口絢)


●為何發生批判?

——每當有關於性暴力的報導時,受害者都會遭到批判。為什麼會發生這類批判呢?

為什麼會有人會檢討受害者的責任歸屬,關於它的理由,在社會心理學上也是有好幾種解釋;而其中一種想法便是「公正世界信念」。
這種信念說得白話一點,就是「只要做正確的事,就會發生好事(獲得報酬)」。這是在表示人心裏頭會想說「世間是公平公正的,所以世間會給予相符的對待。人發生壞事是因為他有報應。只要行正道,就有好評、有好處。世間就是這麼運作的。」
我們都在追求安全的世界和社會。為了不讓這個思想崩解,人們才會推論「會遭遇那種情況,會不會是因為受害者方也有什麼過失。可憐之人應有可惡之處。」
譴責受害者並不局限於性犯罪,在任何罪種都會發生。比方說,2001年7月時造成11人死亡的「明石煙火大會步道橋事故」,就有人檢討「是家長帶小孩去不對。」譴責受害者遺族。
只不過,關於批判性犯罪受害者,我認為還關係到其他因素。


● 一種「預先將自己置入安心立場」的心理作祟

——是什麼因素呢。

是否預期事情發生的「預期可能性」,還有能夠預期卻沒有做好處置的「處置可能性」。
打個比方,有個受害者晚上到朋友家,兩人一起喝個幾杯後,遭到性侵。這時不就有一個「晚上去別人家說不定會發生危險」的預期可能性了嗎。再來人還會說:「明明就想過會有危險了,兩個孤家寡人喝酒就不對了。他本來應該可以有些防範吧(本來有處置可能性)。」
其他還能是受到「強暴神話」的影響,像是「拼命抵抗就能防範」「被完全不知道的陌生人亂來才是強暴」之類。實際上,大多數性暴力都是受到認識的人傷害。雖然這理解是錯的,但就是這類關於強暴的誤解,受害者也才會受到「是他自己不小心」的批評。

——是覺得說,如果是自己就沒事對吧。不過實際上,有的人完全不是出於輕忽而受害。人們看到這類事件也會批評說「是他自己不小心」嗎?

那倒不一定。人的心理不會只有單純一個因素,而是由各種因素做綜合。
除了前述的心理以外,還有「規避責難」「規避危險」這兩種心理因素。「規避責難」,是在受害者和自身境遇或屬性相似時,要是將受害者的責任看得很大,自己在受害時就會遭到譴責,因此就不太會批判受害者。這種時候,事情就不會發展成譴責。
反過來說「規避危險」,是因為受害者和自身境遇或屬性不相似,人就會心想「自己的話就不會這樣做」「受害者和自己不同」,很容易譴責對方。譴責年紀或性別不同的受害者,就是這種心理在影響。

——我們不能單純說,是受到哪種心理影響對吧。

由於能夠想到的原因五花八門,很難一概而論「這種場合會出現這種心理結構」。我們人是藉由將對方認識成有違於自己的存在,來確保自身的安全地帶。批判的最終目的可能是一種「預先將自己置入安心立場」的心理。


● 因為不安,所以找原因

——教授您說心理上的因素五花八門,那這種心理的運作,是無可奈何的嗎?

我們是人類,所以只要了解「這件事情的責任在這裡」,心理上就會鬆一口氣。心裡有矛盾了,就會想消除。發生了什麼事情,就會想找事發原因。不這樣的話,心裡頭就會不安得無法自己。
比方說,只要我們去醫院看診,請醫生診斷病名,就會覺得心裡舒坦了些對不對。請人說出口,人就能夠服氣。總之要言之有理,能夠有個認知上的統整性才要緊,我們的心理是這樣運作的。
出事情時也是一樣。只要一有什麼慘事,電視上一些前任警察或是外行評論家,就會先對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件?」的疑問給個交代。
不過,只要他們「歸結的方式」出現差錯,結果就會造成受害者遭到責難。


● 正當的心理不存在

—— 我們對於以性犯罪為首的犯罪受害,應該留意說要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才好呢?

正當的心理是不存在的。我們必須要時時刻刻自己做判斷。我們人類,就算是個正當的人,也是會做出非常怪異的行為。普通人也是會犯罪。不如說,會犯罪的很多是普通人。
因此我認為,我們不是要思考「普通」「正當」究竟為何,而是要使影響自己思考的因素變得明確,再逐個消去那些認知偏差(bias),就只有這麼個方法。
無論什麼樣的犯罪,什麼樣的情況,加害者就是加害者。我們就只能一點一滴地匡正偏誤的認識。要受到責備的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者,我認為普羅社會有必要好好想想。

【檔案】
小俁謙二。1953年生,名古屋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畢業。博士(心理學)。駿河台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專門為社會心理學,犯罪心理學。日本犯罪心理學會理事。著書有《犯罪與市民的心理學——犯罪風險之於社會有何關聯》(犯罪と市民の心理学―犯罪リスクに社会はどうかかわるか,共著,北大路書房)等。






創作回應

墨驪
突然覺得巴哈場外人全力打擊口交惡徒挺令人欣慰的
2021-03-29 23:59:27
龍娘哈斯哈斯
走在路上被強姦是要怎麼預防= =無言耶,一樓想檢討受害者舉例也好一點
2021-03-30 00:16:17
AL阿嚕米(鋁鋁)
台灣的治安真的太好了,要是去那些大國走在路上都會被搶
2021-03-30 14:15:31
水墨靜
意外看見這篇日誌,從而想起了自己曾轉貼的《你當時穿了什麼?》人們經常以此譴責受害者,哪怕受害者穿的都是些日常衣物。https://dq.yam.com/post.php?id=8767&fbclid=IwAR3ngo9vDV0eZ9R9wELAiUfNVGFzO5MUCgg_vNtgyE3mzbxFKb0yHYoEEiI
2021-03-30 21:42:08
莫古里
某樓真的有認真在看文章嗎?今天就算你把自己包的像木乃伊,還是阻止不了那些想侵犯你的人啦!與其在那邊檢討受害者,還不如把性平教育做好比較實際。
2021-03-31 18:54:38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