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璃書.運命閃熠之時】極東戰爭史(零)二戰後緊接而來的風暴

凜子 | 2021-06-23 09:44:17 | 巴幣 106 | 人氣 470

「極東戰爭史」目錄(預計四篇)

極東戰爭史(零)二戰後緊接而來的風暴
 極東戰爭史(一)蘇軍猛攻,釜山之陣
 極東戰爭史(二)仁川登陸,盟軍反攻
 極東戰爭史(三)極東戰爭的終幕

東亞新帝國主義國家與共產陣營的對抗,自從共產國際的成立就已經開始。隨著中國共產黨於1930年代加大革命規模,引來了東寧與日本兩大帝國的忌憚。此外,1939年蘇日發生諾門罕衝突,更使蘇聯侵略東亞的野心暴露無遺,於是東寧任命有豐富駐外經驗的將領劉大鳩為北亞事務尚書,積極與日本合作並拉攏中國。

面對中國軍隊無法有效處理共產黨的窘境,劉大鳩主張由東寧國防軍重新投入中國內戰,並聯合日本,以有效軍事行動將中共問題解決。儘管原先忌憚於蘇聯的外交與軍事力量,但自從1942年蘇聯發動大雷雨行動、蘇德戰爭爆發後,見蘇軍在德軍攻擊下迅速潰滅,東寧、日本和中國的軍事將領又重新開始盤算「集體剿共」的可行性。最終達成了先前所無人敢想像的計畫:建立「泛亞公約組織」,與國府聯合進行中國境內,乃至於覆蓋整個東亞範圍的大規模剿共戰爭,完成日、東、中、滿的軍事整合,建立對蘇絕對防衛圈。

經過一連串外交操作後,1942年7月31日,東、日、中、滿四國在東寧基隆國際會館簽訂《基隆條約》,象徵泛亞公約組織(PATO)正式成立。蘇聯方面曾提出警告,要求泛亞應該和平解決中共問題。但泛亞方面並沒有予以理會。1942年8月15日,由14個師團組成的「唐山派遣軍」登陸南京並北上,與中日聯軍會師後展開「橋姬行動」,向陝北的中共展開全面圍攻。戰爭中,善於山地作戰的東寧國防軍打出精彩戰績,一雪十年前攻圍共軍陣地久攻不下的恥辱。這也反映了東寧這十年來的建軍成果:除了建立擅長山區作戰的兵種之外,在過去與德國關係親密的時期,也大量進口德製裝備和飛機。儘管後來減少與德國的往來,但東寧方面依然繼續仿製德國軍武,研發各式適合溫帶山區作戰的服裝與裝備。

1944年5月,聯軍向甘肅地區轉進,向共軍的最後一個根據地展開總攻擊,中國紅軍潰滅,毛澤東、朱德等共162名幹部被俘虜,遣送南京的PATO軍事法庭審判,全數被判處死刑。在朱毛等人伏法後,除零星的抵抗之外,中國境內的反共戰爭已經大致結束。戰後,中國政府應東日的要求,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來處理零星共叛;日本和東寧則是與中國達成協議,繼續在中國境內增兵。但是這種情形並不是蔣所願意的。在沒有了共產黨的內憂後,他開始著手扭轉過去《放棄五族共和宣言》的決定,想在泛亞與蘇聯之間製造衝突,來製造東亞的全新平衡局勢,再次將滿蒙藏置於大一統體系之下。

蔣中正以為,泛亞公約組織的成立,本質上是東寧與日本延續保路運動、逼迫放棄胡地、建立滿洲國等一連串對中國侵略活動的延續。為此,中國開始在日蘇的領土問題上見縫插針,向蘇聯訂定密約:若將來蘇軍全面南下,中國會暗助蘇聯從日本手中拿下滿洲、南蒙古,以換取紅軍不入中國本土。

1944年6月6日,盟軍發動諾曼第登陸,蘇聯全面動員西進。眼看德軍大勢已去,泛亞放棄了暗助德國的方針,對德國宣戰以獲得更多的外交空間,隨後各國皆開始對德國禁運,成為壓垮德意志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蘇聯在對德戰爭中推進期間,與英、美召開了雅爾達會議,約定了應當瓜分德國、東歐由蘇聯接管。史達林在會議中表達了蘇聯不排除以武力處理與日、滿兩國的領土紛爭問題,英美亦表達不會干涉蘇聯「關於領土主權的戰爭」。同一時間,東寧軍再次將剿共戰爭中有功的劉大鳩上將派往朝鮮,與日本軍隊商談對蘇方略。

英美方面認為東日能夠維護他們在東亞的利益,忌憚蘇聯的過度擴張會致使其優勢喪失,因此也另外與東日以口頭方式達成東京密約,強調應維持泛亞與蘇聯的均衡態勢,也表示會在戰況發展成全面戰爭的情況下考慮介入。另外,承諾泛亞公約組織將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蘇聯在結束對德戰爭後,向遠東軍區大量增派兵力,為此東寧放棄介入越南的反共事務,改由新加入泛亞公約組織的蘭芳與菲律賓派兵進行。1945年6月劉大鳩要求與岡村寧次等一眾日滿將領會面,三方達成了主動向邊境增兵的共識,惟中國方面仍舉棋不定。1945年7月29日,蘇軍在璦琿北郊越界遭到巡防的日軍警告,但蘇軍主張當地是蘇聯領土拒絕退出,於是造成蘇日第一次的領土衝突。雖然以各退一步作為結局,但蘇聯卻沒有善罷甘休,8月8日深夜蘇軍發動「八月風暴行動」,150萬蘇軍大舉從北、東、西三方向南下,對戰後東亞情勢影響深遠的極東戰爭正式開始。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