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1-07-24 20:57

【書語】血肉會遺忘,骨頭則記住「簡語」

作者:赤紅時夜


  人類保存生命記憶的器官並非只有大腦。成人骨骼超過兩百塊,各有不同故事;有些骨骼很願意分享,但也有些守口如瓶,想問出真相需要研究者的敏銳和耐性。
  骨骼是身體的支架,比起皮膚、脂肪、肌肉和臟器更晚回歸塵土。它們堅固,能夠維持人類型態的直立與穩定,也因此理所當然會見證生命直至最後。

  通常我們看見的骨骸已經失去水分與生氣。其實人活著的時候骨頭也活著,切開會流血、敲碎會疼痛,受損了會試圖自癒並恢復原貌。
  骨頭隨著我們成長,根據生活模式做出調適變化。既然骨頭具有生命又結構複雜,當然也就會透過周圍動脈自消化系統取得養分,再經由同樣複雜的靜脈和淋巴網路排出廢棄物。

  骨骼不斷吸收或轉換特定物質才變得如此堅硬,其中包括鈣與磷這類礦物質,微量元素如氟化物、鍶、銅、鐵、鋅等等。但是如果骨骼純粹由無機物構成會很容易折斷,因此需要有機緩衝成分膠原蛋白賦予它柔韌性。
  膠原蛋白的命名淵源是「膠」的希臘字根,而它也名副其實將礦物成分黏著於骨骼,造就剛柔並濟的完美組合。

  骨骼外表堅硬,但從橫切面看得到內部另有一層結構。厚而硬的外層稱為緻密骨,視覺上與象牙相似。細密格狀的內層稱作枝狀骨、海綿骨或鬆質骨,形狀類似蜂巢,孔隙裡是血管與構成骨髓的脂肪,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在此生成。
  換言之,骨骼並非只是放置肌肉的框架,還承擔了儲藏礦物質、生產血液成分以及保護內臟的重責大任。

  人類一生中骨骼會持續重組,學界認為骨架大約每十五年經歷一輪完整更新,但各部分變化速度不同,例如鬆質骨較快,緻密骨最慢。鬆質骨常會出現小破損和個別區塊碎裂,必須在失去支撐力之前完成修補。
  修補過程一般而言不會影響骨架形狀,但既然是壞了才修,年紀又會影響人體再生能力,骨架形狀便隨著歲月增長漸漸變化。

  因此骨骼是否保持最佳狀態與養分攝取息息相關。骨骼的礦物質密度約在四十歲達到高峰,耗損隨年齡增加,懷孕及哺乳婦女的需求也比較高,缺乏礦物質會導致骨質易碎的問題。
  停經後女性尤其明顯,內分必變化與雌激素不足,也就是所謂的骨質酥鬆,因此容易骨折,好發於手腕、臀部、脊椎。不過任何部位因跌倒或其他外傷受創都很危險,而且不必大動作,一個不小心扭到都有可能骨折。


31

0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書語】女性胸襟於人類史的對焦寫真「簡輯」

【書語】道路即為自身,信念賦予人性「簡輯」

【書語】倦怠的基石,認知與闡述的落差,成果被掏空的大眾「簡輯」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