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3-04-03 06:46

[達人專欄] 雜談No. 5 美國Krag-Jørgensen步槍概述

作者:子珅

標題之中寫著美國,但實際上這次需要從1880年代的挪威開始說起。

這是歐萊·克拉格(Ole Krag, 1837~1916)上校,一名在挪威陸軍內部的技術人員,他在1870年代就在摸索連發步槍設計,並且已經有一把步槍設計被採用。

Krag–Petersson,他與他朋友阿克賽爾·彼得森(Axel Petersson, 1834~1884)的聯名設計,在1876年被採用,是最早的一批軍用連發步槍之一。

這則是埃理克·喬根森(Erik Jørgensen, 1848~1896),原本在挪威有名槍匠漢斯·拉森(Hans Larsen, 1823~1907)底下做學徒,後來在康斯博格兵工廠(Kongsberg Våpenfabrikk)做了一陣子的交換學徒,並且在這裡與歐萊·克拉格成為好友;1872年去軍中服役,1882年才回到康斯博格。

1880年代,在這兩人都在康斯博格工作時,兩人聚在一起討論了軍用步槍的未來,並且都認為連發步槍是未來趨勢。這是一個軍用步槍快速換代的時期,連發步槍剛投入使用不久,兩人會討論下一步的步槍演進會是什麼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

連發步槍指的是彈藥容量大於一發的步槍,不需要每射一發就要將下一發裝入槍枝。這時候流行的是管型彈倉(tubular magazine),也就是彈倉在槍管下方,彈藥沿長軸被排成一直線裝在裡面,像是多數散彈槍那種。Krag-Petersson就使用了管型彈倉。

他們兩人都得出了管型彈倉並不夠優秀的結論。由於管型彈倉是沿槍身方向貯存彈藥,這會讓每次發射裝填之後的重心因為彈藥減少而改變,另外也會對槍管諧振造成影響,造成每次射擊的彈著點有微小的不同;因為管型彈倉會一路延伸到槍身前端,導致在軍用環境下比較容易遇到碰撞而受損等等。

最理想的彈倉設計應該是要讓彈倉位在槍身重心,這樣每次消耗彈藥都不會造成重心偏移,也不會干擾到槍管。

也就是這種彈倉向下而非向前延伸的設計。圖為Mannlicher M1886。

但是因為當時的步槍口徑還沒小型化,彈倉又是單排設計,讓這種方形彈倉(box magazine)沒辦法在不過度延伸長度的情況下裝入較多的彈藥,像是上面的Mannlicher M1886那麼大的彈倉裡面只有五發容量。

針對方形彈倉的缺陷,歐萊與埃理克想到了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把方形彈倉從向下延伸變成從機匣左下方供彈,然後讓整個彈匣變成圓弧狀,變成在機匣下方的一個固定式彈鼓,有著沿槍身方向軸線上的重心改變非常小的優點,但也有著在同樣彈匣高度裡塞進更多彈藥的能力。他們想出的設計名為capsule magazine,我不確定中文有沒有正式翻譯。

在他們把設計定型之後,問題來了:他們有了新彈倉,但是卻沒有一把步槍。大約在這個時候,1886年,丹麥正在尋找他們要採用的下一代連發步槍,搞了一個公開招標,所以這兩人決定先找一把步槍然後裝上他們的彈倉去參加測試,步槍設計本身晚一點再想。

他們的選擇是一把當時還算新的步槍,Jarmann 1884,然後裝上一個十發容量的彈倉。有點出人意料的是,丹麥人很喜歡這個彈倉設計,只是他們不太在乎那把Jarmann步槍,也覺得十發帶來的體積有點太誇張了,所以跟他們要求把容量砍到五發就好,他們沒有這麼迫切的需要十發容量。

這是一把Jarmann 1884。

這則是他們的測試樣槍Jarmann,到現在還存在。

另外,丹麥也希望他們搞一個新的步槍設計,不只是因為Jarmann已經是兩年以上的設計了,也是因為丹麥開始找新步槍的時候世界上只有黑火藥步槍,但是他們測試到一半的時候法國那群怪咖突然採用了一款使用新式火藥的步槍——使用無煙火藥的Lebel步槍,這東西一出來就讓所有黑火藥步槍一口氣變成了過時產品。

所以簡單來說,丹麥人喜歡這個彈倉設計,跟這兩人說他們要什麼改動,然後設計者就找了一堆當時已經存在的點子,混合成一個新的步槍設計,就只是為了推廣他們的彈倉系統。對丹麥人來說最棒的是,這把步槍是針對他們開出的要求設計的,所以他們直接得到了一把量身訂做的步槍,對這結果很開心的丹麥人沒什麼懸念的直接採用了兩人的設計。

這會成為丹麥的Krag-Jørgensen 1889年步槍。雖然嚴格來說這不是這篇文章要講的槍,結構有所區別,但作為這條血脈的起點,最好還是講一下這把槍的結構。

Krag-Jørgensen 1889。

原本的彈匣設計是向下打開而不是向前打開,這是丹麥人開出的要求之一,因為他們原本預期要在之後使用快速裝填器,不過這東西最後沒有實現。彈匣彈簧在那道蓋子上,當蓋子打開來的時候會自動壓縮避免意外破壞,裝填時可以一發一發往裡面放,或是直接抓一把倒進去,在蓋子蓋上、彈簧壓力出現之前彈藥都是鬆散排列的。

這是彈匣的截面圖。

這是美國1898年Krag的槍栓,不過基本特徵是一樣的,所以我要用這個解釋。

紅色是槍栓頭的閉鎖耳,這個槍栓設計上只有一個,但這並不是唯一一個閉鎖面。 黃色是槍栓引導肋(guide rib),會在向後拉時通過機匣上方的開口,這個結構的後端在設計中會緊貼機匣拋殼口後緣,形成第二閉鎖面,而橘色是槍機柄,這個部分也應該要與機匣中給槍機柄的軌道後方貼齊,雖然理論上可以不這麼做,但北歐Krag上這個部分也會做為第三閉鎖面,至少做為前兩者失效時的安全措施。

有趣的是,因為在閉鎖狀態下所有閉鎖面都位在槍身軸心的右側,所以Krag步槍在射擊時都會有一種讓槍口向右偏的力矩。


接著,讓我們看看這次的主角美國陸軍這個時候在幹嘛。首先,與現在處於科技前緣的美國陸軍不同,美國陸軍在這個年代不管是軍力還是科技都只是一個二流甚至三流的軍隊。因為他們的主要對手是印地安人,所以他們的陸軍型態是所謂的「邊疆陸軍(Army on the Frontier)」,他們的部隊為了能夠在散佈於美國本土西部未開發地區的戰略要點駐紮保護交通、白人開墾地與要塞或主動攻擊印地安人,將作戰重點放在了大口徑單發步槍、「一發一命」的準確射擊上,尋求以較少的彈藥攜帶量與消耗量換取攜帶更多作戰物資、減少補給次數並承受更久的印地安人圍城的結果。

1880年代,當歐洲各國陸軍正處於數十年不斷追求如連發步槍、小口徑高速彈藥、無煙火藥的新步槍科技的軍備競賽之中,美國陸軍則是在1884年採用了Springfield Model 1884,一把大口徑黑火藥單發後裝槍,而且甚至不是栓式步槍,是更古早的trapdoor設計,這樣的設計以歐洲標準來看大概可以剛好放進1860年代末或1870年代初。

Springfield 1884。

美國本土當然有更先進的步槍設計,早在南北戰爭期間就有栓式步槍,也有如1860 Henry之類的連發步槍,民間廠商的產品也是世界前緣,但是美國陸軍一直以「零件越多越不可靠」這類想法拒絕進入連發步槍時代,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科技脫節。

然而,這樣的思想落後會在幾年後開始改變,儘管很緩慢。1887年美國陸軍開始考慮了口徑小型化,不過很有趣的是他們這時候還是沒有特別考慮連發步槍,也沒有特別注意無煙火藥,這個想法單純是為了讓他們的邊疆陸軍可以在不增加彈藥攜行重量的情況下攜帶更多發彈藥。這個時候歐洲各國正在因為法國剛剛突然直接把全部的黑火藥步槍變成骨董而發瘋,結果美國陸軍的反應是考慮要不要採用另一種口徑更小的單發步槍。有點後知後覺啊。

不過這不太能怪他們。這時連發步槍已經在歐洲常見了起來,可是多半還是需要一發一發的往彈倉裝填,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你的彈倉有十發容量,你的整支部隊全部人打掉十發的速度並不會和用單發步槍打掉十發差多少(都是裝十發打十發,就算你在作戰前就填滿彈倉,射擊超過十發之後你的裝填速度還是跟單發步槍差不多),連發步槍在軍隊整體上的優勢要等到有人想到怎麼用一個動作裝滿整個彈倉為止才會真正體現出來。雖然1886年就有人發明了en-bloc clip而成功做到了這件事,不過這時候大家都在摸索期,一直都在使用單發步槍、沒有參與歐洲各國軍備競賽、沒有與強大外國勢力交戰的美國陸軍沒有考慮連發步槍還算可以理解。
這樣的思想落後卻給美國陸軍帶來了意外的好處,也就是他們可以跳過歐洲當時已經進行十五年左右的軍備競賽、數不清的換代與互相超越,直接得到這些大幅度科技躍進的最終產物,也就是小口徑、可以快速裝填的彈倉供彈栓式步槍,而不需要自己去摸索新科技是否有用,在步槍科技演進之中蹣跚前行。

相較之下,歐洲有一堆設計都是在被採用當下是科技前緣,但在三到五年之後就被別人超越而需要被以更新的步槍取代,或是採用之後才發現有一些重大缺失。舉例來說,奧匈帝國在1886年與1895年之間就換了四種步槍彈藥,要花一堆錢、時間與資源來不斷重新武裝一支不小的軍隊。

不過雖然美國陸軍開始考慮採用新步槍與新科技,但當下突然有人拋出無煙火藥這種劃時代的新科技,你大概也會跟美國陸軍一樣稍微觀望一下,不會想要不小心就過度投入結果產生無謂損失。我們現在知道無煙火藥絕對是未來,但在回顧歷史的時候每個人的視力都是20/20,過去的人並不能預知未來會長這個樣子。

當時他們知道無煙火藥有絕對的性能優勢,也知道沒什麼理由不採用無煙火藥,但是問題在於除了少數來源之外沒有人會做無煙火藥,這些人不會給你他們的配方,也還不確定什麼配方最好,製造品質也還沒穩定下來,這還是需要一堆R&D。

所幸美國的有限度嘗試有不錯的結果,他們的國營春田兵工廠(Springfield Armory)找上了一名來自瑞士的重要人物愛德華·魯賓(Eduard Rubin)。我希望我未來有能力寫他,不過現在我只會簡短帶過。這個人是一名瑞士軍方的工程師,發明了全金屬被甲彈(Full Metal Jacket, FMJ),也是系統化的測試與發展小口徑彈藥並推動這個概念的大力提倡者,算是個彈藥天才,現在被認為是現代軍用彈藥之父。

愛德華·魯賓。

在法國採用Lebel之後,魯賓馬上把他的7.7mm彈藥改進為使用無煙火藥,美國當時就利用了這種7.7mm無煙火藥彈來進行研究,這在他們的心目中是較佳的口徑,認為是足夠彈頭重、高槍口初速與平直彈道的好平衡。然後因為公制太詭異了,改叫成.30口徑,完美。

但這之後還是有不少R&D要做,不只有無煙火藥,也要考慮是否要有底緣等等,他們先準備了有緣與無緣兩種.30彈藥,然後決定開始實驗,尋找他們要的步槍。1890年,美國陸軍宣布要用這個口徑,並且進行連發步槍設計選拔,他們收到了超過五十種設計,包含栓式與槓桿式。
因為在他們的思路中,彈倉僅僅是在緊急時刻才使用的,平時作戰應該要單發裝填,所以把收到的設計分成了兩組:只有在彈倉清空才能單發裝填的步槍,與擁有彈倉隔斷器(magazine cut-off)、隨時都可以單發裝填的步槍,明顯後者比較受偏好。再來,他們也不喜歡管狀彈倉,因為邊疆陸軍強調射擊精度,但是管狀彈倉會影響槍枝重心,接著,因為射擊考慮,他們幾乎不考慮槓桿式設計。

在排除掉上面不受喜好的條件之後,還是有一堆來自美國本土民間市場的設計,有一些蠻瘋的,不過已經在其他軍隊裡服役的設計比較吃香,因為比較有軍用性能保證,這讓我們超過五十把步槍的名單裡剩下四把槍:

1. 英國的Lee-Metford步槍(Lee-Enfield服役前的英國標準步槍,雖然服役時間很短。)

2. 瑞士的Schmidt-Rubin 1889(與魯賓有關的步槍,是直拉式步槍。)

3. 比利時的Mauser 1889(Mauser設計,為什麼會是比利時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4. Krag-Jørgensen。

順帶一提,測試中大多數步槍都是用了他們的.30未定型彈藥,但很有趣的是美國陸軍有準備對照組——.30口徑的Springfield Trapdoor,作為可靠性基準。還好大部分參加測試的樣本的表現都遠超這把老爺爺設計,想像你用你的步槍參加選拔結果輸給一把trapdoor的情感傷害。
對照組。

雖然在那個時代的步槍設計中,你可能想的到有在性能方面裡比Krag-Jørgensen表現更好的步槍,但是美國陸軍愛死Krag-Jørgensen了。對他們而言,Krag-Jørgensen不但槍栓動作滑順、射擊速度快,Krag-Jørgensen本身很類似運動步槍的特性可能也讓美國陸軍更偏好它。不要忘記這支陸軍在這之前三十年的作戰性質都是邊疆陸軍,非常注重單兵射擊效率以及個人經驗,而非一支傳統軍隊以整體作考慮,尤其他們過度關注於彈倉的運作方式,Krag-Jørgensen的彈倉甚至還可以在槍栓關著、可以擊發的情況下往彈匣裡面裝更多彈藥,不用像其他步槍一樣要拉開槍栓才可以裝彈,完全正中美國陸軍下懷。

就這樣,Krag-Jørgensen被採用了,但美國陸軍採用的Krag-Jørgensen和丹麥Krag-Jørgensen並不相同。這是標題特別提到美國的原因之一,因為被不同國家採用的Krag-Jørgensen特色和命運差異都很大,不太能混為一談。

在丹麥採用與美國採用之間,歐萊與埃理克兩人有繼續朝Krag-Jørgensen上增加新東西,例如模仿Mauser步槍的旗幟狀保險和其他一些小修改,讓整把槍變的比原本更加成熟。

美國採用後命名為U.S. Magazine Rifle Model 1892, Cal .30,刺刀是基於瑞士Schmidt-Rubin1889配套的刺刀,彈藥最後則是定型為有底緣版本,命名為.30-40 Krag(公制的話是7.8×59mmR,不過不是美國官方名)。之所以採用有底緣版本是因為沒有在自動武器裡使用這種口徑的話,那麼沒必要採用無底緣版本,而當年基本上沒有自動武器這件事需要考慮,另外有底緣彈比較容易在膛室裡定位,也比較容易用手拿和抽殼。

Krag-Jørgensen 1892。

在1892年型被採用之後,很多的美國本土參與者都蠻火大的,他們不能接受陸軍竟然選了一個來自北歐的莫名其妙設計,所以在春田兵工廠設置完機具之後沒辦法馬上生產,因為這些設計者對美國政府發起了告訴,認為這一定是貪腐的決定,就跟每次美軍採用新東西都會有人講這些一樣,結果美國陸軍必須要再跑一輪測試,Krag又勝出了第二次。美國陸軍是真的喜歡Krag,Krag也是真的比一些告政府的參與者的設計好。

在這些鳥事結束之後,時間已經來到了1893年四、五月左右,但春田遇到了新的問題,簡單來說春田沒有製造這麼現代的槍枝的經驗,結果遇到了一堆製造缺陷問題,像是底火被穿刺,幾個月後才發現撞針的頭是平的而不是正常的圓頂、槍管嚴重的被無煙火藥腐蝕,也因為彈藥生產剛開始而沒有在驗收流程中需要的極高壓測試彈藥,甚至照門的標尺功能也沒有辦法完成,因為他們還沒測試出來實際的彈道,不知道要在上面壓什麼圖樣。

在一些基本的調整之後,終於開始有一些1892年型離開了生產線——雖然表尺沒有完成,也終於開始有一些品質穩定下來的彈藥庫存可以用來測彈道了,但是這剛好遇上新英格蘭地區的冬天:濕、冷、強風,全部都會對彈道造成影響,所以被氣候影響,直到1894年春季才完成彈道測量。這時候生產速度才有起色,到年底的時候才步上軌道。

但接下來的幾年裡,1892年Krag依舊災難不斷:冬季彈道測量數據雖然有被數學調整過,但之後被發現修正不足,所以全部舊表尺被召回;底火的腐蝕性成分把清理不足的槍管都給鏽蝕掉了,當時剛出廠不久的數百把受到影響;刺刀要到1894年才準備好,原因是刀鞘生產延遲。
對這個時期的栓式步槍熟悉的人應該都知道這些設計都是成對的:步兵用的長步槍與騎兵隊用的卡賓,Krag也不例外,不過這裡暫且不提,因為那些卡賓又是另一條分支,而這篇文已經有夠長了,你現在只先需要知道騎兵隊收到他們的Krag卡賓的時程有落後,因為連比較基礎的步槍都還沒有除錯完成。

問題還是接踵而來,因為美國步兵在這之前只用過單發步槍,所以他們以前所受的射擊訓練會讓他們的手指這樣擺放,用中指扣扳機(雖然這把是燧發槍,但是概念一樣):

這樣的訓練是因為這樣可以加快射手打開膛室裝填的速度,但是當他們把這習慣帶到Krag上,他們的食指就會被放在槍栓柄附近,又因為他們不習慣槍栓的存在而不把食指放在槍栓柄上,而是放在槍栓柄下,這有蠻大的機會造成他們把槍栓柄往上抬,結果造成槍栓沒有完全閉鎖,底火被敲擊的力道不足所以沒有擊發。

另外這些人也不習慣保險操作,結果在不能轉動保險的情況下硬扳,造成保險受損,而完全平整的槍托也會因為日常碰撞與立於地面時的敲擊而導致角落龜裂缺損,還有一些因為機匣頂沒有被護木包起來,造成有人在以手托槍讓槍身靠在肩上攜行時被剛開火過的步槍的機匣燙傷的報告,這些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另外還有一堆小問題存在。

有些問題甚至與彈藥有關。最早生產的.30-40 Krag被發現彈殼設計的太薄,導致彈肩常常斷裂,膛室氣密被打破,膛室內的燃氣有一部分向槍機匣衝,把彈匣吹開,這讓他們又需要調整彈藥生產,並且在1895年再次調整表尺。所幸這時美國陸軍只需要一萬五千把步槍,當時的規模小的多,所以這些不停的微調的壓力並沒有像某些歐洲國家需要面對的一樣大。

這些麻煩追根究柢可以追溯到1892年選拔。美國陸軍完全忘記測試要做整套的實地測試,把一小批槍交給一小批美國陸軍現役步兵試用再定型。比較好的做法顯然是造個一百把,丟給一個營然後看看過六個月會發生甚麼事,而不是「定型」之後被軍人在實地使用中找出一堆他們在太單純的性能比較之中沒注意到的缺失,結果要一次修改幾千把或幾萬把步槍。

在所有這些不幸中的大幸是,埃理克·喬根森在這段時期裡有規律的造訪春田兵工廠,並且提供協助與修改,理由有二,一是美國人造越多步槍,設計者兩人就可以賺到更多錢,因為他們收的授權費有部分是以製造數量計價,二是他們當時正在其他國家參與步槍選拔,他們想要確定能夠把所有能用到的改進都用到未來的其他選拔之中。這最後形成了挪威陸軍的Krag-Jørgensen 1894。

Krag-Jørgensen 1894。

挪威的1894年型Krag最後會對美國Krag造成不小的影響,在上面的改進有不少都出現在了1892年型Krag的改進歷程裡。然而春田處理這些改進的方式並不太好,他們沒有一次推出一批改進,而是在好幾年的時間裡不停的擠牙膏,一次一個小改進,所以在1892年型Krag改進完畢後,最早的1892年Krag跟最後的真正完成版Krag之間已經沒有多少零件可以互換,到這個時候美國陸軍才發現他們手上的Krag已經是另一把槍了。

這些改進真的多到不合理,我原本打算在這裡列出來,但是我發現我做不來,簡單來說他們在1894年四月到1896年一月之間改變了Krag 1892年型的規格超過了五十次,但是在1896年一月,這些不同的規格都被認定為1892年型。想像一下後勤會多討厭這把步槍。

終於,在他們發現所謂的1892 Krag一次代表了超過五十種Krag之後,他們決定先停下來,重來一次,一口氣把這些已經採用和準備要採用的改進放到一個版本上,並且把舊型號統一到這個規格,這會成為Krag-Jørgensen 1896,核心結構相同,不過有很多改善生活品質的小改動,和一些見仁見智的改動如照門表尺系統。

Krag-Jørgensen 1896。

對年分與歷史事件的讀者可能會注意到我們越來越靠近某個歷史事件了。沒錯,在1898年,美國會與西班牙開戰,這也是Krag-Jørgensen 1896年型上戰場的時機。這場戰爭主要圍繞著古巴與西班牙的太平洋領地,最後結果是美國勝利,拿到了波多黎各和菲律賓,古巴也獨立了,但是這場戰爭卻暴露出了Krag-Jørgensen 1896的不足。這些問題並不是因為Krag-Jørgensen 1896本身還有重大缺失,而是因為戰爭的輸家的裝備未必比較差。西班牙陸軍用的是Mauser 1893,一款使用威力強大的7mm Mauer、以彈夾條裝填的優秀步槍,在各方面都優於Krag-Jørgensen 1896。

Mauser 1893。

在這些與Mauser 1893比較中最明顯的劣勢是.30-40 Krag的威力顯然較差,另外Krag-Jørgensen的裝填系統也暴露出了問題,令美國陸軍意外的,原本美軍覺得很好的「一口氣抓一把彈藥往彈匣裡放」並不是很好的裝填方式,既比Mauser的彈夾條系統慢,在戰鬥高壓情境下也很容易有彈藥不小心沒有往彈匣裝好就掉到地上,也不可能有那個時間把彈藥撿起來。老羅斯福在美西戰爭中辭去了海軍部副部長職位,帶著一個志願軍團去參戰,他的第一志願騎兵團(雖然只有他一個人有馬騎,實際上是步兵單位)就報告過在一場成功攻勢中因為這種原因損失了上百發彈藥。

在戰爭結束後,Krag-Jørgensen家族又有了一個新的成員,是Krag-Jørgensen 1898年型,但這個型號並沒有任何來自美西戰爭中的反饋改進,因為這款的設計實際上在開戰前就完成了,只是因為開戰而延誤生產。舊的型號也隨著新型號生產而被改為同一標準,實際的改動又是一大面字牆,不過最大的是因為來自騎兵的抱怨而把彈匣隔斷器的槓桿弄成與原本相反的方向,實際上對普通步兵來說更不友善就是了,很官僚,但基層只能接受然後重新適應。

Krag-Jørgensen 1898。

另外,1898年型也使用了更複雜的照門表尺系統。在這之前的全部美國Krag型號都是在同一個春田兵工廠廠長任內定型的,雖然他並沒有完全的決定權,但他還是對設計有一點影響力,而他是簡易照門的提倡者,他認為軍用瞄具不需要擁有風偏功能,越簡單就越堅固,所以雖然1892和1896年型用的照門並不相同,兩者都是沒有風偏的,但在1898年型投產前他退休了,新的照門設計人是T. C. Dickson,這個人設計了一個有風偏功能但還勉強算簡單的瞄具。

這是理論上就是了,實際上因為他們需要把製造1896年瞄具的機具改成新樣式,所以有一段生產期間的步槍並沒有新的Dickson瞄具可以用,當下春田決定照樣裝上舊的庫存1892年型瞄具,之後真的需要再換Dickson瞄具,所以1898年型一開始就有兩種瞄具規格。

1892年型。

1896年型。

1898年型 Dickson。

美西戰爭最直接對Krag造成的影響是美國試著從.30-40 Krag裡面榨出更多速度,希望能夠減少.30-40 Krag與當時更強大的步槍彈如7mm Mauser之間的動能差距。這些威力加強版彈藥有投入使用,Dickson瞄具也是以這個版本的彈藥標記的,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春田兵工廠以為他們可以推高初速,理論上也應該做的到,如果是一把丹麥或挪威的Krag的話幾乎一定做的到,問題是美國Krag並不一樣。

事情是這樣的,在1892到1898年之間的某個時間點,春田不小心搞砸了。前面提到過,Krag的設計有槍栓頭閉鎖耳、槍栓引導肋和槍機柄可以做為閉鎖面,但是春田為了讓組裝更簡單一點和讓操作槍機的動作更流暢一點,他們放鬆了公差要求,所以Krag-Jørgensen 1898只剩下一個槍栓頭的閉鎖耳有實際效用,槍栓引導肋與槍機柄只在閉鎖耳失效的情況下做為安全措施,這些高初速彈藥實際上超過了單閉鎖耳的長期承受能力。

這讓春田沒辦法把.30-40 Krag的威力繼續往上推,但是這件事要等到他們實際使用一兩年的加料版.30-40 Krag之後才被意識到,所以他們被迫退回原本的彈藥,並且1898年針對加料版彈藥設計的Dickson瞄具也不能用了。

1899年剛好有官員變動,原本的陸軍軍械兵團負責人Daniel Flagler去世,取而代之的是A. R. Buffington,這個人設計了Springfield 1884 trapdoor上的瞄具。一個邊疆陸軍時代、設計了舊瞄具的老人掌權之後,可想而知會發生什麼事。

1901年,Krag 1898獲得了新的瞄具,通常稱為1901 Buffington照門,是一種操作細密但使用非常緩慢不方便,照門開口非常小,也比較脆弱的瞄具,一樣是比較適合打靶而非戰鬥的瞄具。

1901 Buffington。

因為又又又換瞄具了,他們遇到了跟之前一樣的機具轉換期問題,所以他們又又又用了一次舊庫存。美國Krag-Jørgensen的瞄具從1892換到了1896,再為了準備1898的機具而回退到1892,終於換到1898之後又為了換到1901而用了1896庫存,最後才到1901 Buffington。

開玩笑的,這才不是最後一款瞄具。1901年十一月,A. R. Buffington被換掉了,接替人William Crozier痛恨他的前任搞出來的精密難用瞄具,所以又又又又又是換瞄具時間了。新的頂頭上司喜歡T. C. Dickson瞄具,但是因為原本的Dickson瞄具是為了當時改用的加料.30-40 Krag設計,所以需要重新以原版.30-40 Krag設計,除此之外為了讓贊同Buffington的靶場打靶派閉嘴,他們在缺口式瞄具後面加了一塊可以上下撥動的板子,提供一個根本像針孔一樣小的覘孔式照門。

重來一次,照門版本的順序是:1892,1896,1892,1898 Dickson,1896,1901 Buffington,1902 Dickson。

現在換騎兵不高興了,因為他們覺得Dickson瞄具在調整成長距離射擊之後如果要塞進槍鞘(騎兵才用這個東西,基本上是刀鞘但是裝槍,掛在馬上),因為Dickson的長距離射擊單純是增加表尺角度來增加高度,而不是像1901 Buffington一樣在長距離射擊時把整個表尺翻起來,所以在忘記調低的時候塞進槍鞘會導致瞄具或槍鞘受損,結果他們想要換回Buffington瞄具。他們如願了,對騎兵來說照門的順序是:1892,1896,1892,1898 Dickson,1896,1901 Buffington,1902 Dickson,1901 Buffington。這已經是1905年的事了。

這……對一些對年份比較敏感的讀者來說可能讀起來很奇怪,因為這時候美國應該已經換下一個步槍了,而他們也沒錯,這的確是美國Krag家族的最後一個變動。在1903年,美國陸軍採用了Springfield Model 1903,一款Mauser槍機步槍,取代了Krag-Jørgensen做為新的現役步槍,Krag變成了後備步槍收入庫藏。M1903雖然也有一段混亂的改進史,不過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M1903。

與北歐國家的Krag-Jørgensen一路服役到二戰結束不同,美國Krag因為春田的貪圖方便與美國對西班牙Mauser的交手經驗而提早斷送了服役生涯,僅僅服役了十一年左右。

整體而言,Krag-Jørgensen是一款生產有點困難的步槍,價格偏貴且有些更需要注意保養,美國版本又遇到了強度問題,以一款1890年代的步槍而言並不太好。有趣的是,1903年有人註冊了一個專利,持有者是美國陸軍,是一款有兩個槍栓頭閉鎖耳的Krag步槍。早一點出現的話美國應該最起碼也願意嘗試,但很不幸的,這時候美國已經沒有理由這麼做了,因為M1903的採用徹底的讓美國Krag在軍隊裡沒有餘地。

Krag-Jørgensen在美國民間數量依然不小,.30-40 Krag算是不錯的中小型獵物彈藥,而且運作滑順,幾乎是完美的北美洲狩獵步槍,在這些步槍被賣到民間市場之後有不少都被修改為運動步槍,並且在民間受到喜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雖然我現在把這篇放在雜談,但是以後可能會變成別的系列的開頭還是什麼的,IDK。

42

11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達人專欄] 解剖AK步槍——設計之血統

[達人專欄] 緬甸叛軍傳統生產混和3D列印的TZ 23突擊步槍

[達人專欄] Daniel H9——步槍名廠的大膽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