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4-04-22 07:39

[達人專欄] Crossfire Mk.1複合式槍枝,以及試圖填補故事空白

作者:子珅

這把槍已知的歷史並不多,不過筆者覺得雖然歷史單薄,關於這把槍的其他面向還是稍微有趣的話題。

歷史方面,我們僅知道的有:

在1989年的SHOT Show(美國較大的一個年度槍枝產業展覽)上,這把槍首次以Crossfire Model 88面世,當時的Crossfire Model 88是一把.308口徑自動步槍與12號口徑泵動式散彈槍的複合槍枝,兩個部分都以可拆盒式彈匣供彈,步槍部分使用20發彈匣,散彈槍部分使用6發彈匣,在會場接了一堆訂單,但在之後就銷聲匿跡了很長一段時間。

兩幅Crossfire Model 88的宣傳品。可以注意到的是照片中的槍實際上是無功能的示範模型。

網路上流傳著這一張似乎是實際原型槍的照片。上面的是槍管是散彈槍管,下面的是步槍槍管。

下一次終於有消息的時候已經是1998年了,並且在1999年上市,這時候的名字改為了Crossfire Mk.1,規格已經被降低到僅有泵動式操作的.223口徑步槍與12號口徑散彈槍並且散彈彈匣是很難拆裝的4發管式彈匣,光是如此大的落差就已經足以造成銷量降低,又因為大量的可靠性與零件毀損問題而在2001年結束生產,是個商業災難。

附帶原紙箱的Crossfire Mk.1。

另一面。在側面那個選擇紐是用來選擇步槍、散彈槍與保險模式的。

裡面該有的全部內容物,包含一個可以裝在護木下方的前握把,這理論上對操作泵動式結構有幫助,因為Crossfire Mk. 1的機匣容納的結構太多導致整把槍太長,護木很難向後拉與向前推。在這之外的人體工學一樣也很糟糕,尤其射擊時托腮會把臉頰放到可拆式散彈彈倉上這點。

之所以在1999年上市時規格被降低成這樣,是因為Crossfire沒能趕在1994年的Assault Weapons Ban法案通過前上市。Assault Weapons Ban將具有一定特徵組合的半自動槍枝定義為assault weapons,並禁止生產這類槍枝,而照原本的Crossfire規格,自動步槍的部分會造成該槍被禁止生產,所以被改為以STANAG彈匣供彈的泵動操作設計,因為手動槍枝不被這個法案規範。

然而這個改動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市場吸引力,加上該槍除了前面提到的人體工學設計糟糕之外,也有著容易故障和零件毀損的問題,而內部構造瑣碎到了製造商在說明書裡要求顧客不要拆解槍枝(就算是為了清理也不可以)的程度,並且要求把槍送回原廠或經原廠認證的槍匠處修理,理所當然的造成了銷售慘淡。

製造商早已不再營業,所以所有的Crossfire Mk.1現在都是孤兒,沒有任何的新零件可以替換。我這裡有一份電子版本的說明書,有興趣的話可以跟我要。

製造商說不要拆解,不過我這裡還是有一把被打開的Crossfire Mk.1的一些照片。這把的槍主人在去年初買到這把有零件毀損的。他原本是因為打算修這把槍而買下來,但是送去給槍匠試著修復後反而壞得更嚴重,在掙扎著嘗試拆解處理超過一年多之後在上個月投降把槍給賣了。

他的故障跟選擇鈕有關,在不應該有槍栓打開來的情況下由於零件毀損所以可以把兩個槍栓都打開來,另外也會在射擊時不擊發的故障,以及其他Crossfire也會有的操作不順。

拆解後從下方看,可以看到步槍的槍栓組。槍栓頭是AR-15風格的,不過不可互換。

不知道要從哪裡看起,這裡的零件比專利裡有畫的還多。

說到專利,讓我們來看這把槍在不同時期的專利。與這把槍相關的專利總共有四個,不過有三份都是屬於Model 88的,並且重疊性很高,只有一份是Mk.1。筆者會以申請時間順序來一個一個看。

US4867039中所繪的Crossfire Model 88,是槍身左側的模樣,宣傳品都是槍身右側的照片。

Fig 5.與8.是散彈槍栓,6.與7.是自動步槍槍栓的閉鎖結構,由槍栓頭上的一圈軸承鎖進槍管延伸的一個環狀槽來閉鎖,與Mk.1上的AR-15風格槍栓頭不同。

散彈彈倉的供彈方式,是從機匣側邊供彈。

US551835與US5682007則都是關於在上一份專利裡屬於步槍部分的槍機運作原理,後者是基於前者的改進,不過有趣的是在這兩份專利中被畫在一把單純的自動散彈槍上。

接下來是筆者覺得最有趣的部份,也就是設計者選擇使用很少見的慣性閉鎖原理來設計這把槍的槍機。雖然這並不是首例,但是實際上使用慣性閉鎖的量產槍枝設計一隻手數得出來,是很少見的運作系統。

上圖由左到右是上膛待擊狀態、剛擊發的閉鎖狀態、剛剛解鎖的狀態與後座到槍栓行程末端拋殼的狀態。

負責閉鎖的是標為9的一對軸承,在閉鎖狀態下槍栓不會與槍身有相對運動,而利用的是標為7的彈簧與標為4的栓體的慣性。在閉鎖狀態下,軸承9會阻止槍機後座。在Fig. 7b.中,注意看可以看到彈簧7被壓縮了,這是因為在整把槍因為射擊而後座時,栓體4因為自身慣性想要留在原地而造成彈簧7被壓縮,儲存能量,而在槍身大致上停止向後加速之後,栓體4才被彈簧7給向後推。

在栓體4被向後推的時候,上面開出的兩個槽給了軸承9縮入的空間,讓槍栓終於可以跟機匣解鎖而後座並拋殼與進彈,最後被標為40的桿子往回推(在這個純散彈槍版本裡,復進簧在槍托裡經由桿子40推動整個槍栓組復位)。

不過這個設計有個問題,軸承9被往內收的力道是由一片微小的彈簧提供,這會是個結構弱點,可能是在Mk.1上被整個廢棄的原因。

以上是沒機會上市的Model 88的相關專利。

US6135005是實際描繪上市的Mk.1的唯一一份專利,上圖是該槍繪圖。

這是沒有畫完全的槍機結構,僅僅處理了散彈槍部分要怎麼從後面槍托上的彈倉進彈而已,步槍槍栓是消失的(實際上只有引用US5447092,屬於奧地利槍廠Szecsei & Fuchs的設計師Jozsef Szecsei的雙槍管栓式步槍的專利,而且與其雙槍管的性質無關,只是引用其閉鎖結構而已,在Crossfire的專利裡還標錯發明人)。

被引用的設計。實際上上市後也不是用這個閉鎖結構。

在看完專利之後,筆者要來試著填補相當空白的故事。以上的歷史部分在網路上都找的到,但在很久以前讀完之後我就對這個敘述有了很大的疑問,也就是在1989年亮相到1993年AWB起草之間有整整的五年,在遭遇法律改變的突發變故前卻完全沒有消息,也就是廠商原本就沒有辦法在五年內投產Crossfire Mk.1。

為什麼會有人決定在產品五年內沒辦法實際投產的情況下就接受訂單,卻又不是拿錢就跑的詐騙集團,而是在十年後完成訂單(先忽略產品不同這點),這個狀況在這個產業是很奇怪的。

但是筆者有的線索只有三個,也就是Crossfire Model 88宣傳品上寫的公司Special Service Arms Mfg. Inc、專利中的發明人David R. Dobbins與專利持有者Hesco. Inc。Hesco什麼都找不到,不過讓我訝異的是另外兩個線索真的讓我找到了人。

這就是我要找的David R. Dobbins。據我所知他目前有三個身分:

喬治亞州奧古斯塔的MVP Aviation擁有者,這是一間飛行學校,他自己也在這裡當教練,有一支已經沒有在更新的Facebook帳號

在同一城市的Eureka Earth擁有者,這是一間小飛機航拍公司,幾乎都專精於從空中拍攝高爾夫球賽,尤其是在奧古斯塔高爾夫球俱樂部舉辦的美國名人賽(The Masters)。他們的Instagram帳號上有很多照片,都是他飛自己的小飛機自己設計的支架裝在機身外的相機拍的。

一間叫HITLOG的機器人公司的擁有者,我不確定除了航拍無人機之外還有在做什麼。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這間公司有SBA SDVOSB認證,意思是這是經過美國小企業管理局認證,擁有者是因服役而傷殘的退伍老兵的小企業。

他的行蹤還蠻公開的,我附在上面的超連結裡包含當地新聞、他有露臉的社群帳號、民間航空組織AOPA的新聞、運動畫報的報導和Golf.com的新聞,還有更多我沒附上的,只要知道要往哪裡找的話就不難找。

在Eureka Earth的官網上找的到他的自我介紹,我是在這裡確定他就是Special Service Arms的擁有人的(本篇文章寫作時Eureka Earth的官網整個404,不過那篇文章有被我用Wayback Machine備份到,點我查看),而我們所要的答案似乎就在這裡。

如果他的自我介紹屬實,他在自陸軍退伍後加入了美國特勤局,之後才跑去飛小飛機。重點是他保護過的對象:雷根與小布希總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和以色列總理沙米爾。雷根與小布希所圈出的範圍還是很大(1981~2009年),不過用若望保祿二世訪美繼續縮小範圍,可以把範圍縮到1987~1990年年代某年之間,在這期間他一定在特勤局工作,至於可能的離職時間最晚一樣是2009年(他的飛行學校似乎晚於2009年成立,不過這個我不確定,也不確定在從特勤局離職到成立飛行學校之間的其他公司撐了多久)。

這代表他很可能在搞Crossfire的時候根本就還在特勤局工作,他只有正職外的時間可以投入設計與準備生產,因此趕不上1994年AWB通過是蠻有可能的。不過這個人似乎本來就喜歡發明,除了自己做相機支架之外也有其他由他一人完成的產品設計,Crossfire對他來說只是一次不太嚴重的失敗而已。

在處理完以上推論後應該可以做個最後的補充。Crossfire Mk.1這類的複合槍枝地位很尷尬,因為不管何時使用者幾乎都是拿著兩把連發槍枝的重量卻只用一把槍的功能。雖然複合槍枝一直都存在,但那些多半都是中折式槍枝,沒有結構極端複雜、易毀損零件多且過重的問題。

綜合以上,Crossfire Mk.1的失敗原因除了定位尷尬、品質糟糕與最終產品不如最初亮相時之外,還有這基本上只是設計者的業餘興趣兼差罷了。

32

9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達人專欄] 將Glock轉為全自動的Glock switch

[達人專欄] 解剖AK步槍——設計之血統

[達人專欄] 緬甸叛軍傳統生產混和3D列印的TZ 23突擊步槍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