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4-05-21 20:49

【書語】柔性需求中的靈性糾纏,藉由選擇後置需求的塑造性「簡輯」

作者:赤紅時夜


〈情感能力與女性在關係進程中的地位〉

  現代浪漫愛情最重要的一個新創點是,它被組織起來以確保主體的自我價值。然後,為了捍衛自我價值,個體會建立起自己的情感規範,亦即從內部的參考點評估關係和情感互動。

  心理自我會從自我特質的核心(個別的人如何感覺事物)以及一系列「後設情感」的規範(亦即有關情感的規範,例如:「你讓我感到內疚,這樣是不對的。」來管理關係。

  諷刺的是,這也是情感衝突經常難以解決的原因。個體通常會發展出自己獨樹一格的情感規範性,這通常是藉由治療和自助文化所習得的。
  這種獨特化的情感成為他們賴以進行互動的基礎,使他們評估這種互動是否合乎他們的情感所需,有時則出於相同的原因而斷離這些互動。


  正如哲學家哈里‧法蘭克福所言:「有關我們的一些事實其實是站不住腳的,是禁不起懷疑論的檢視而要被搓破的。

  實際上,我們的內在難以捉摸,比起其他事物的本質更加不穩定,更不固守於天性。」

  情感本體論沒能適切地承認:將關係建立在情感脆弱的本質上有其困難。在互動的過程中,當事人的感受常常是不說出口的,因為這種互動在尚未被歸類命名的情況下,得以使其專注於互動的某一面相而無視於另一面向。

  因此,將情感加以歸類命名是一種文化行為,此舉會將這些情感幾乎轉化為不容置疑的事實或是事件,而這些事實或是事件反過來又必須在關係中重新被人處理。

  威廉‧雷迪所言的「情感表現」(情感的表達形塑並改變了表達情感的那種互動)被固定在論述中,而在那其中,情感主張會具有自己的基礎以及正統性與有效性。

  當事人如果說:「你沒能關注我,這讓我感覺很糟。」或是「我沒能以我想要的方式被愛」,如此一來,情感即變成了事件或是事實。
  因此必須被人承認、討論同時進行處理,進而引導自我去改變其最無意識的習慣。


  法國金融專家克里斯蒂安‧沃爾特提出了所謂的「需求量子理論」,即一個人在下決定前,並不知道真正的需求是甚麼,其先前的那些需求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具有不確定性。

  在他看來,下決定或是做選擇,實際上常常能向受試者揭示自己真正的偏好為何。
  此一理論提供了有關選擇與決策的不同觀點,不是作為自我和心靈必然的組成部分,而是做為互動的一種剛發展起來的屬性,是一種動態過程,而在此過程中,主體在塑造並發現自己偏好的同時也將其呈現出來。

  這與經濟學或心理學的某個觀點大相逕庭(根據這兩門學問關於「理性主體」的看法,主體先發現自己的需求與偏好,而這些需求與偏好的有效性透過單純的感覺便得以確保)。

  實際上,沃爾特聲稱,下決定這作為會令主體發現自己原先不知道的偏好。同樣,我們可以主張,需求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透過情感本體論(心理論述與敘事)而出現的。

21

0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書語】社會化的場所,反抗者的共鳴培土「簡輯」

【書語】先射箭在畫靶,活在心象與理解交錯間的人們「簡輯」

【書語】我們的疏離,是對彼此的陌生「簡輯」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