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創作

日誌2024-06-20 23:55

【書語】遊戲化包裝,鑑別的驅動,行為主義的魔性「簡輯」

作者:赤紅時夜


〈贖罪券的殞落──以及遊戲化的殞落?〉

  現代人看待贖罪券,會將其視為再明顯不過的荒謬伎倆,不過是設計來拐騙未受過教育的鄉巴佬,這觀點無疑暴露出我們自大的知識優越感,因為不僅當時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會買贖罪券,人們也普遍認為,贖罪券是慈善與奉獻所帶來的附加獎勵,像是交換禮物一樣。

  我們買女童軍餅乾只是單純為了支持她們做好事嗎?

  在一天的結束前都要多走十分鐘,只是為了要達到「每日一萬步」的成就嗎?

  人們的動機很少如我們想像的單純,也不是每個使用遊戲化的人都只是誤入歧途。



  然而,這種動機的平衡在十六世紀初左右不自覺地動搖了起來,這是因為一種新技術的誕生:印刷術。
  印刷術開啟了新的機會,透過大量張貼海報以廉價銷售贖罪券,同時也讓贖罪券得以標準化生產並加以管理,由此也帶來了贖罪券狂潮。

  史萬森認為,此時正是整體虔誠信仰上升的時期,「這可能反映了整個信仰體系的瘋狂墮落,信仰體系已落入過度的外在主義,以恐懼取代虔信來驅使各種實際作為。」

  原本要用來刺激人們為行善而實踐的行為,便成了為實踐而實踐。從滲透開來的遊戲化與社群媒體上,我們便足以窺見這段歷史──以及接下來可能的未來。



  一五三零年代,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實行英國宗教改革,其中就包括取消贖罪券。
  贖罪券的結束並不像過去數個世紀以來所認為那樣,因為所謂的貪腐與貪婪造成的,而是由於馬丁‧路德對煉獄發起大規模撻伐所帶來的附帶損害。

  路德提出了更好的選擇──與其透過做善事(因行為稱義)來抵達天堂,並抵銷在煉獄中懺悔的時間,他認為光是信仰就足以得到救贖。

  這並不是說只要有信仰就不用做善事,而是主張說,你不需要出於害怕進不了天堂而花錢或不斷祈禱。
  因此,這些充斥著每日生活中的每一刻──甚至充斥著整個世界──的贖罪體系,根本不再必要。



  不論這體系擴張到甚麼地步,做出多麼毫無節制的保證,唯有足夠多的人認知到整個體系的腐敗或是毫無校力可言,不好的遊戲化就不會消失。

  因為以改變人們行為的手法而言,這實在是最吸引人的事實,政府或企業絕不會輕言放棄。

  唯有當我們不再有持續改善自己的壓力,當我們不再只能透過無止盡的監控來證明我們對雇主的價值,當我們不再需要因為朝不保夕的生活而努力,試圖證明自己能在自身「選擇」的遊戲中打敗競爭對手,當這些都不再必要時,壞的遊戲化才會消失。

  到時候,我們才能夠在沒有積分與勳章的情況下,仍能對彼此保有信心。



  這個未來還要多久才會到來?贖罪券花了幾個世紀才走上末路。如今世事變遷的速度要比過去還快上許多──但是,究竟是快上多少呢?


13

1

LINE 分享

相關創作

【書語】迷茫的瞳孔與野獸的靈魂,本能反應的生存制約「簡輯」

【書語】新式資本的搖籃曲,資本蛻變與權力轉移「簡輯」

【書語】事態每況愈下,觀眾著迷下注「簡輯」

留言

開啟 APP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