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虐待(亦稱言語暴力、言語侮辱/責罵/辱罵/斥責、或精神侵犯)是一種心理或精神虐待形式,涉及使用口頭、手勢和書面語言對受害者進行攻擊。
言語虐待可以包括騷擾、貼標籤、侮辱、責罵、指責或對個人進行過度高聲喊叫等行為。這種行為可能使用貶義詞,傳遞旨在恐嚇、羞辱、貶低、誹謗或輕視他人的陳述。這類攻擊可能會對受害者造成心理和情緒困擾。
言語攻擊和虐待影響所有人群、文化和個人。這些行為對受害者造成心理和身體上的傷害,被認為是情感和身體傷害的一種形式。
這種行為使個人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並可能導致許多負面健康問題和障礙,如自殺念頭、抑鬱、身體健康問題、焦慮、強迫行為、人格障礙,甚至攻擊性。
類型
言語虐待的受害者可能會對其他人展現出虐待行為。言語虐待和言語攻擊有多種形式。當個人了解言語虐待可能的表現方式時,其可以更好地分析並在特定情況下採取相應的行動。
言語攻擊定義為一種特徵或特質,驅使一個人不僅攻擊自己的價值觀和概念,還攻擊他人的自我價值觀和概念。
霸凌:使用身體、心理和言語攻擊來威脅他人,迫使他們屈服於另一個人的意願和或引起情緒困擾。
霸凌通常是單方面的,受害者並未挑起,可以存在於任何環境中。
煤氣燈效應:施虐者使受害者不僅對自己產生疑問,還對自己的理智產生疑問。虐待者傾向於以一種讓受害者對自己的感知產生疑問的方式對其進行質疑。
懷疑煽動的影響包括個體將自己視為局外人,擁有低自尊心,並感覺在決策方面沒有支持。
指責/否認錯誤:當一個人錯誤指責另一個人進行某種行為時;當一個人否認自己對另一個人進行的可能已經或確實造成受害者傷害的行為,以自保和保護施虐者。(懷疑煽動也適用於這種類型的虐待)。
冷處理/淡化:指施虐者試圖減輕情況的嚴重性,並使其對受害者或旁觀者顯得微不足道。
威脅:當攻擊者以言辭或言語威脅受害者,使其感到恐懼、不安或被迫。
人身攻擊:是指使用冒犯性的語言或稱呼來達到某種目的(例如在爭論中獲勝),或者是為了引起他人或情境的負面反應。這種行為常常以無視情況事實的方式來誘導拒絕或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