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閒聊,熱情的蠢蛋與冷澈的睿智

提姆奧瑟 | 2025-04-03 00:33:51 | 巴幣 128 | 人氣 62

要說的話自己就是前者
靠著感覺亂衝亂撞
即使讀了什麼書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讀到的知識點也都是在腦中胡亂拼湊

火柴人漫畫偶爾拿出來回顧下
會勾起一點點當時開心畫的感覺
而且有些部分還像是對未來的自己發布預測訊息
好像是在激勵自己
可是我現在也很難單純畫戰鬥漫畫了
興趣轉移到更奇怪的事物

什麼是素描?
印象派之後,西方傾向於解體構造並重建
如果懂得文脈的就知道各種新畫法的計算方式是怎麼來的
某種程度上,這跟插畫界/漫畫界的畫技是反過來的概念
最終目的也不同,純粹畫面的追求,相對於情境的傳達
(這又跟中華文人畫的意蘊不同,畢卡索沒辦法畫出齊白石的用墨)

這也是文明冗餘之後麵包蟲能夠去經營的奢侈(來自劉仲敬對於尼采評,但是罪與罰裡面表現的理念很美啊,不過尼與杜兩人的相似性就在於不依靠信仰而能夠在人性或自己當中挖掘出多少的信念)
(日本有個類似的麵包蟲叫做夏目漱石,也自嘲了自己的生平,不過人家留下了美麗的月亮供我們欣賞,所謂無用之用。對於國家論,組織論而言,麵包蟲就是無病呻吟<所以阿蒲很討厭詩人>,但,也有許多階層的人需要享用無用之物,提供心靈的豐富。現代又跟當時的文明程度不同,因此不能等同而論。)


有了這個新觀念後我也在線條與上色去發掘自己的思路
同時也為了能畫出漫畫情境,也還是要鍛鍊寫實的計算
不過最終最重要的還是圖畫傳達的情緒/意蘊有沒有出來

然後我也是個非常畫畫偷懶的人
文章亦同
都在想要怎麼寫出不會膩的分鏡
以及起承轉合都能夠獨立運作的方法
最好是「不用了解前提就能夠有趣」
就是要持續有種feel
有feel就對沒有feel就是應該要給他破壞結構一下了

因為讀漫畫都會懶得看字(除非要當考據黨
所以自己的漫畫也必須是不看字也能夠看氣氛讀下去

回歸正題,我覺得身為人類兩者都要有比較好
勇往直前的熱量與冷靜分析的沉著
還要有一種嘗試各種事情的好奇心

在故事方面,如果只著重在表象,到後來都會寫到世界規模(曾寫一部小說就已經把規模寫完了,太較勁設定就會寫得蠻累的)
挖掘內心世界則還有其他的部分可以鑽研
在此無聊與有趣就產生了兩種向度的區別(類似於美術與插畫的分界)

故事本身是跟音樂同樣是屬於時間軸的
所以我想管控好節奏就能夠有點味道吧
不論內容是怎樣

話說回來任天堂出新機的預告片
有放映出五秒的絲綢之歌
我們終於不用再copium了(小丑臉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