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又是啞鳴老師開頭—前進吧!!高捷少女(日常) 觀後感

艾羽 | 2021-06-11 13:19:45 | 巴幣 8 | 人氣 409

 

評分解析
 
劇情:
  這本書分為兩個小故事,兩個故事裡各有一條主線和一條支線,且啞鳴和陽炎並非各寫各,小穹篇和艾米莉亞篇的故事是有連結的,能夠在後篇找到前一篇的彩蛋,讀起來趣味性十足。
 
文筆:
  啞鳴和陽炎的文筆都非常穩,讀起來通順流暢,字裡行間還散發出一股股百合味,感覺的出來兩位作家真的是用熱情在撰寫這本書的。
 
笑點:
  玩梗玩得很溜,我很喜歡劇中一些中二梗,像是零的領域或捏他空之境界名句的橋段。
 
業配:
  高捷少女本來就是為了推廣高雄捷運的企劃,所以小說中有些針對高捷的介紹也是合情合理,重點是業配會不會讓人覺得突兀,老實說...其實有些橋段的業配看起來是真的滿硬塞的。
 
插畫:
  彩頁的貓耳小穹實在太香了,但我重點在內頁小穹抓貓的那張,根據文字描述那隻貓應該要表現出警戒的模樣但插畫看起來卻像是可愛在玩樂的小貓,一點都沒有孩子被人類抓走而憤怒的樣子。
 
角色:
  兩位老師的原創角色都很有特色跟記憶點,IP角色也沒崩的太誇張,就是可惜耐耐和婕兒的戲份太少。
 
====================我是分隔線=====================

內容簡介
 
你的幸福,才是我們的終點站!

  沒有不辛苦的工作,只有樂在其中的工作。
  高雄捷運,歡迎您的搭乘!
  小穹一直都瞭解,站務的工作除了維護站內秩序,
  更要為旅客帶來「期待今天會更好」的微笑;
  艾米莉亞也始終瞭解,車務的工作除了穩定和效率的駕駛,
  還肩負著讓每個旅客平安返家的冀望與使命。
  不過,她們都沒想到,當一隻浪貓闖入了捷運站後,
  這一切竟會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歡笑、感動、溫馨與工作交織,
  就從美麗島站響起「喵」聲那一秒開始……

  咦……在地下鐵尋求與貓邂逅是否搞錯了什麼?

====================我是分隔線=====================

總評
 
  故事主要分為小穹篇和艾米莉亞篇,首先講講小穹篇的部分。
 
  小穹篇的執筆作家是啞鳴老師,故事主線為抓住在捷運站裡溜搭的黑貓,支線則是幫助在月台等待孫女的老婆婆。
 
  是個偏向溫馨日常的故事,這兩個看似毫無關係的事件最後以巧妙的手法收場。
 
  在描寫溫情橋段方面啞鳴老師的實力算是數一數二。
 
  雖然不到讓人流淚的地步,但配合前面營造的緊張感,在看到結局時依然會讓人有鬆口氣的感覺。
 
  除了劇情方面的完整,啞鳴老師也在高捷少女宇宙裡加入一個「蠢事報告大會」以及娟姊這位角色。
 
  「蠢事報告大會」是高捷少女們的集會,而娟姊雖然是啞鳴老師的原創角色但在日後的高捷少女系列小說裡都是舉足輕重的存在。
 
  如果看過我之前「初夏的東港之櫻」的小說心得應該會知道屏東四天王的部分設定也是由啞鳴老師做為啟蒙,讓其他作家延續下去。
 
  總感覺希萌好像是刻意找啞鳴老師來塑造世界觀,然後再請其他作家照著這個世界觀創作作品啊。(我猜的)
 
  而第二篇由陽炎老師執筆的艾米莉亞篇則是屬於日常推理的故事。
 
  主線劇情是調查高捷七大不思議,支線則是艾米莉亞對小穹的感情戲。
 
  是個帶有點神祕色彩的故事,陽炎老師原創的小雅很好的成為緩解氣氛的潤滑劑,是個讀起來輕鬆又不失懸疑的故事。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最後艾米莉亞與小穹的人生大事先開口的人是小穹。
 
  以結果和邏輯來說並沒什麼問題,甚至從人設上來看小穹先開口也是很符合不會有違和感的。
 
  可是這畢竟是艾米莉亞篇,整篇也都是從她的角度看待這段關係,我個人覺得要是讓艾米莉亞開口會比較讓讀者產生代入感。
 
  但這可能也是礙於人設的安排,因為艾米莉亞在小說設定中是傲嬌,所以...嗯...你懂的。
 
  談完劇情的部分,再說說業配吧。
 
  劇中很常看到作者們穿插一些高捷知識的部分,這裡就以光之穹頂的創作理念作為比方。
 
  一整段都在介紹這個而且還塞了些中二台詞體感上真的覺得有些不上不下,說的更直白點就是太過刻意了。
 
  就像是傲嬌女友一樣,邊說著「這便當不是為你做的」邊把便當往你手裡塞。
 
  看的實在讓人感到尷尬。
 
  但這些問題都不太大,或許對到電波的人反倒會覺得新鮮。
 
  總歸來說這兩篇日常系故事都相當有趣,因為都是短篇的緣故節奏掌握很快,不會拖戲或是有多餘的描寫,如果想入坑希萌小說的話我認為高捷少女系列是不錯的選擇。
 
  以上就是我對「前進吧!!高捷少女(日常)」的全部心得,如果喜歡這篇文歡迎訂閱我的YT頻道,你們的支持就是我不斷更新的動力。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