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花蓮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戰俘營紀念碑.曙光橋.和平廣場.四八高地戰備坑道

高望半糖檸檬紅 | 2022-03-26 16:02:10 | 巴幣 228 | 人氣 1754

(四八高地上的曼波公園)

       近年對花蓮市的歷史產生興趣,因此相繼前往花蓮市的歷史人文景點,共寫了9篇景點與名產介紹。隨者重新再改寫歷史篇,加上有尚未介紹的人文景點,因此接下來會再追加介紹。本篇介紹的景點包含花蓮戰俘紀念碑、曙光橋與和平廣場,及最近剛開放的四八高地戰備坑道。
(花蓮戰俘營紀念碑)

花蓮戰俘營紀念碑

       1941年日本開啟大平洋戰爭後,由於初期進攻順利,在戰場上獲得許多歐美戰俘,如何處置便成為日本政府的重要議題。大平洋戰爭期間的戰俘收容所除了日本本土外,也遍佈在朝鮮、臺灣與東南亞等日本殖民或佔領地,臺灣距離東南亞較近,也是當時的交通往來中心地,加上總督府有意將戰俘作為勞動力的補充,因此臺灣也是戰俘收容的主要地點之一。

       臺灣的戰俘收容所遍布在臺灣各處,其中花蓮市戰俘營成立於1942年,設在美崙溪旁的花蓮港分屯大隊,也就是今日花蓮憲兵指揮部內。該收容所在隔年因為紅十字會前來臺灣訪查戰俘待遇,為了改善收容環境,因此將戰俘改送至玉里,同年便關閉收容所,將剩下的戰俘移往白河。
(臺灣戰俘營將校集會所,位於憲兵指揮部內)
(資料來源:楊季桓,<戰後花蓮市軍事歷史建築的演變>,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碩士論文)

       臺灣戰俘營的特色是收容者大多是高級軍官,他們雖然不像東南亞戰俘傳出多次遭受殘忍暴虐對待,因而大量死亡的事件,但由於他們前來臺灣的目的是為了補充戰時人力,因此強迫勞動成為戰俘營的日常,尤其金瓜石的礦坑勞動最為慘無人道。

       據曾在花蓮的俘虜所稱,日軍會對他們甩耳光與毆打,被迫處以超過體力需求的勞動,所種的糧食大多被日軍徵收,因此長期處於嚴重營養不良的環境中,有3名英美軍官因此病死於這戰俘營中。日軍還會刻意將戰俘從花蓮港口至收容所以徒步前往,經過市區兩旁站滿好奇觀看的民眾,甚至老師也會率領學生觀看,藉此發揮「教育」民眾的功能。
(花蓮戰俘營紀念碑旁的解說牌)

       除了將校集會所以外,日治時期的分屯大隊與戰俘收容所的設施目前均已不存,且是軍事基地因此並未對外開放。不過指揮部門口旁有花蓮戰俘營的紀念碑,旁邊有解說牌,詳細說明該戰俘營的歷史,與戰俘在這裡所受到的待遇。該牌最後述說雖然這些被俘虜的軍官都已離世,但他們的回憶將永遠持續在這紀念碑與戰俘營中。
(曙光橋)

曙光橋與和平廣場

        現在市區海邊的自行車道,部分以前是花蓮的舊線鐵路,其中曙光橋以前是該鐵路跨美崙溪的橋樑,用來連接花蓮舊車站與花蓮港車站,雖然是以貨運運輸為主,但也曾經載客。北迴鐵路完工後便廢除該鐵路,後來改建為自行車道,其中該橋被列為歷史建築,並以能看到海邊的曙光而取名為曙光橋。
(和平廣場門口)

       曙光橋的河岸有和平廣場,取名原因是廣場前有「花蓮縣二二八和平紀念碑」。1947年臺灣人因不滿行政長官公署的統治而爆發二二八事件,該事件曾廣及全臺,臺灣菁英藉此要求政治改革,卻成為政府迫害的對象。二二八事件期間花蓮縣尚稱平靜,但為了訴求改革與維持治安,而響應臺北組成處理委員會,後來鎮壓事件的軍隊來臺後,花蓮縣的委員會成員有張七郎父子3人與許錫謙被殺,其他失蹤、囚禁、逃亡的菁英人士據稱約200餘人。
(二二八事件花蓮縣重要的受難者張七郎)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花蓮縣的二二八事件受難者以張七郎父子血案最為有名,他是花蓮富有名望的醫師,戰後被推選為花蓮縣參議員並推選為議長,二二八事件期間他臥病在床,僅被列名為鳳林區處理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實際並未參與,但後來軍隊抵達鳳林時,隨即將他與張宗仁、張果仁父子三人槍決於鳳林公墓,至今真相未明,但為冤案應為事實。
(位於和平公園內的二二八紀念碑)

       1990年代政府為了呼應該事件受害者家屬訴求,開始進行調查與賠償事宜,後來於1995年公布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同年將228當天列為和平紀念日(後來改為國定放假日)。1990年代臺灣各地成立二二八紀念碑,其中花蓮縣的紀念碑是在1997年的和平紀念日於北濱公園設立,後來考量該碑立地環境不佳,於2013年改設在現在的和平廣場。該碑文提及張七郎的槍決事件,並譴責當時軍方未經審判的擅自處決行事,並期望記取該事件的慘重教訓,讓悲劇不再重演。
(四八高地步道入口)


(四八高地步道的眺望台)

四八高地戰備坑道

       四八高地位於市區北側美崙工業區的海岸,是近年才出現的熱門景點,但由於定位不清,因此如果google地圖找尋「四八高地」,會出現下面三種不同地點的「四八高地」1.在軍事用地裡面的四八高地,從四八高地的步道進去,穿過禁止進入的告示牌便可到達的海岸。因為景色很好,是這幾年來的熱門景點,但畢竟是禁止進入的軍事用地,且沒有維護,並不鼓勵前往;2.從四八高地的步道前往,會經過四八高地的眺望臺,但景觀較差;3.本篇介紹的戰備坑道,與周圍的曼波公園與農好基地。
(戰備坑道導覽的集合地點花蓮農好基地)

       四八高地以海拔48公尺為名,由於位於海岸又居高臨下,因此成為守護花蓮海岸的絕佳要塞。由於二戰末期日軍趨於下風,為了防備盟軍登陸進攻高地旁邊的花蓮機場,日軍便在高地下方建立坑道來防衛。二戰結束政府來臺後,該地依然是戰略要地,原有的戰備坑道再行擴大。近年由於該地的軍事用途淡化,在花蓮縣政府的請求下,將戰備坑道與上方周圍土地無償給縣府使用,整修後開放民眾參觀。
(原為軍營的花蓮農好基地)

       曼波公園是開放空間,而農好基地則是每周二到日的白天開放,至於戰備坑道的參觀則採取預約制,目前是每周三到日開放,每日4個梯次,每次限20人進入,參觀時間約為1.5小時。由於每梯次人數不多,假日額滿的可能性高,因此最好提早預約。
(四八高地戰備坑道入口)

       戰備坑道由專人導覽,集合地點在曼波公園旁的農好基地。農好基地本來是七星潭營區,整修之後一部分為軍事與武器的展示,一部分為花蓮農產品的展示。導覽員首先會介紹農好基地的來源,後來便帶遊客前往戰備坑道,其中會通過曼波公園。
(戰備坑道內部)

       導覽員帶遊客走過曼波公園的一側前往坑道的步道,便會進入坑道內部。坑道長度大約180公尺,雖然相當狹窄,但內部整修後變得相當整潔,加上燈光,讓人比較不會有煩悶感(但官方網站還是有提醒有閉塞恐懼症者最好不要前來)。
(戰備坑道內部)


(戰備坑道中的機槍發射口)

       該戰備坑道是為了掩護旁邊的花蓮機場所設立,內部有一些外窗設置機槍,也有大砲的射擊口。導覽員還會介紹通訊用的孔道,在坑道上方的士兵如發覺有異,可以利用孔道與下方坑道裡的人員聯絡。
(戰備坑道出口旁的機砲模型)


(戰備坑道出口旁的觀景平台)

       走出坑道後有一過去設置機砲的平台,有一個類似機砲的模型,後方則有觀景平台,可以看到七星潭周邊與花蓮機場的景觀。離開平台穿過一片花園後,便可回到農好基地。
(從曼波花園遠眺七星潭)

       坑道上方的曼波花園也是值得一遊的景點,除了花海相當漂亮外,同樣可居高臨下看到七星潭。另外七星潭的美麗是眾所皆知的,不過到了七星潭也請記得去參觀柴魚博物館,裡面介紹該地曾經繁華的柴魚乾產業,旁邊也有販賣魚類有關名產,是值得一遊的景點。

創作回應

河合艾梅莉
花蓮的戰俘營看來是因為俘擄基本上是軍官的關係,所以待遇才稍微比其他戰俘營好一點嗎

花蓮的四八戰備坑道感覺和馬祖的有點類似,看照片裡面規劃似乎不錯
2022-04-07 18:27:08
高望半糖檸檬紅
日本當時對待戰俘不論出身都沒有人道的吧
金瓜石的戰俘之所以比較慘是因為在危險的礦坑工作的關係

是有人說馬祖的戰備坑道比四八戰備坑道完整多了
不過我沒去過馬祖
所以沒辦法比較
2022-04-09 11:20:41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