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嘴悖論〉
世上有許多系統的本質即為演化,提姆‧哈佛德在《適者生存》一書中指出,過去兩個世紀,許多偉大思考家支持自由市場系統,就是因為自由市場模仿了生物演變的過程。
企業相互競爭,有些失敗,有些活了下去,進而強化了系統的適應力。市場在解決問題上極具效率(前提是要有完善的規範),正是因為它創造了持續不斷的試誤過程。
破產有如市場系統中的天擇。企業破產就像是設計失敗的噴嘴,它代表某種東西(產品、價格、策略、廣告、管理、流程等)無法應對競爭。
不良的想法與產品會被拋棄,成功的點子則會被其他企業複製。系統的演進是由累積適應所推動,就像是聯合利華的噴嘴設計。
因此,自由市場中的企業失敗並不是系統缺陷,也不是競爭的不良副產品;反之,那是任何演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面向。
有位經濟學家指出,每年有百分之十的美國企業破產。經濟學家喬瑟夫‧熊彼得稱之為「創造性破壞」。
現在,將這套系統與中央計畫經濟比較看看吧。中央計畫經濟之中幾乎完全沒有失敗;企業在補貼的保護下不會失敗,政府在印鈔機的保護下也不會失敗,可以不斷印鈔解決所有麻煩。
乍看之下,這或許有點像是十分明智的做法,可以解決生產、分配與交換等經濟問題;甚麼事都不會失敗,也就是說,所有的事情看起來都相當成功。
但這正是計畫經濟行不通的根本原因。明智的策劃者控制經濟,決定該生產多少作物、開採多少鐵礦,並以複雜的計算來決定最佳解決方案。
然而,策畫者也會面臨與聯合利華數學家同樣的問題:不管他們的想法在怎麼明智,都沒有接受足夠的快速測試,也難有機會再失敗出現之時有所改革。
即使策畫者比市場經濟中的商人聰明十倍,他們還是會遠遠落後。沒有合理測試帶來的助益,系統必定會身受僵化之苦。
另一方面,市場中的無數小小失敗,則有如潤滑劑,也會發揮某種指引系統的效果。企業破產倒閉之時,其他企業家可以從中汲取教訓,系統會出現新的想法,消費者最終亦將受惠。
航空界的意外亦有些類似。致命班機乘客所遭逢的悲劇,強化了未來班機的安全。失敗啟動了有意義的變革。
這並不代表市場完美無瑕。市場仍有獨佔、勾結、財富不均、價格操控等問題,也有大到不能倒、獲得納稅人擔保的企業。
這些問題全都不利於適應過程,但最根本的重點依舊:市場並非不受諸多商業失敗影響,而恰恰是因為這些失敗,市場才得以成功運作。
系統可以藉由測試並學習這樣的流程獲益,組織也可以。許多世上最具革新的組織,已經將演化理論的基本教訓放進了策略思考之中。
少數企業採行隨機式的小幅修改,就和聯合利華的生物學家一樣,原因在於,碰到複雜的問題時,找出正確解決方案可能得花費非常多時間。
但他們並沒有直接找解答,而是聰明地利用測試來挑戰自己的假設,從中吸收教訓做為策略的指引。
此法混合了上至下式的推論,以及下至上式的重複性試驗,亦即融合他們已有的知識,以及透過揭露無可避免缺陷所能獲得的知識。重點在於擁有做正確之事的勇氣,以及願意盡早測試、快速適應的謙遜之心。
對完美的渴求出於兩種謬誤。其一,你誤以為自己只要坐在房間或象牙塔裡不斷思考,就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你誤以為妳自己不必走進真實世界測試假設,不必找出假設的缺陷。這就是重視上至下而非下至上的問題。
第二個謬誤即為害怕失敗。有的人在失敗之後,會忽略或隱藏那些失敗。從許多方面來看,完美主義更加極端。
你花了這麼多時間設計與制定策略,讓你根本沒有失敗的機會,至少在一切都已經太遲之前是如此。
這是種預先閉環行為。你太擔心搞砸,甚至到連下場比賽都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