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拿甚麼來當交換禮物呢?
禮物這種東西,表現的是送禮者的心意,以及收禮者的期望。不過在這樣交換現場,更多的是人們享受某項頂級獎的樂趣,不論是開誠布公或是隨機抽送,我們都享受著送禮與收禮的熱鬧與樂趣。
當然時有所聞拿個十元雜貨充當禮物的地雷,以及把惡意當趣味的渾蛋,在那個無所顧忌的歲月中還算覺得新鮮,所有的情緒爆發都是在禮物到手後得到釋放。
反倒是成年後的送禮,送進心坎裡就像一門藝術。而我從未學習好這門藝術。
不得不說我習於觀察,要我反應更可能是一種直覺的情緒激發,不然就是穩定而沉默的保持肅靜。
我沒有必要討人喜歡,但也沒有必要招人厭惡。這就是內向者的求生法則,我將我的情緒至於內在。對於習慣外在感官的人而言,我就像一堵石牆,溫馴而低語未聞。
禮貌,是一種人際潤滑劑。我們之間的接觸是充滿磨合與考驗的,不論是態度以至價值觀,我們的人生百態以至養成這套觀點的習性都是如此獨一無二,沒有一個人是能完整揣測出對方心理的能人。
只是情緒這種事物是一套相近的反應公式,憤怒起於不公,悲傷來自失去,而恐懼源於未知。
強烈的情緒不完全為負面的作用力,憤怒可以使人奮起,悲傷讓人寬容,恐懼或許足以叫人自謙。
我們的情緒反應是如此直觀,但處理情緒的方式卻如此百變,有人能對憤怒收放自若,而有人對恐懼成為鞭策一舉,在悲傷中它使人們感受到我們共同承受苦難。
禮物也可以是一道橋樑,表現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善意與奉獻。雖說如此我或許是如此狹隘且自大的人,不懂得送禮,只懂得故步自封的頑石。
我想這就是我處理內在情緒的一套邏輯。每個邏輯可以說是用以符合每個人觀測世界並回應世界的方式,無關善惡與對錯,邏輯是一套個人工具,它能否與他人契合則考驗使用者為這套工具校準到何種境界?
我想,我就是自視甚高自以為懂得人這個生物,卻頑固地也認同人類的恐懼根深蒂固,對他人的善意必須排在優先度後列的事項上,我們的生存以至存續至關重要,送禮這件事往往變成一門政治學與行為藝術。
而一個連自己生活都搞不定的人,還是少管釋出更多的善意與禮物的這件苦差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