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2024京都賞櫻紀錄:本願寺.東寺.上賀茂神社.府立植物園.高瀨川

高望半糖檸檬紅 | 2025-03-28 21:36:59 | 巴幣 106 | 人氣 469

(西本願寺門口)

東本願寺、西本願寺(4月4日)

       之前曾經去過東西本願寺,但並不是櫻花季節,這次以取材為由再度前來。西本願寺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寺院,開山祖師為親鸞,於1272年於東山地區開創,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於1591年將該寺院遷到現址。西本願寺由於保留豐臣秀吉時代的桃山文化代表建築,因此被列為世界遺產。
(西本願寺的右側「阿彌陀堂」與左側的「御影堂」)


(西本願寺的國寶「唐門」)

       進門後可以看到的兩棟巨大的木造建築,分別為右側「阿彌陀堂」(本堂)與左側的「御影堂」,與連接兩堂的走廊都列為國寶。阿彌陀堂於1760年重建,供奉阿彌陀堂如來,而御影堂則是1636年重建,供奉開山祖師親鸞木像,是寺內最大的建築。
(東本願寺的「阿彌陀堂」與「御影堂」,與西本願寺左右相反)

       東本願寺是由德川家康得勢時,促使與本願寺的對立者另立門戶,奉上西本願寺東方的土地另外設立寺院,自此本願寺分立為東西至今。東本願寺外觀與西本願寺相似,同樣有阿彌陀堂(本堂)與御影堂,但左右配置與西本願寺相反是最大的特徵,雖然是近代才重建,但是比起西本願寺的木造建築更大。

       兩寺院由於境內幾乎沒有櫻花,所以可以選擇其他季節前來,尤其秋天有銀杏黃葉,是最適合前來的季節。東本願寺有附屬庭園涉成園,是東本願寺的附屬庭園,是中間有池塘的回遊式庭園,除了門口的枝垂櫻外,庭園周圍有許多櫻花,但2018年已經去過,這次不再前往參觀。
(東寺的國寶金堂)

東寺(4月4日)

       東寺又稱「教王護國寺」,創立於796的日本遷都至京都的平安時代。天皇遷都京都後,模仿中國長安而建立的平安城,在南方的大門的左右兩邊分別配置東寺與西寺,也就是平安京的左右護法寺院。該寺下賜遠從中國前來的空海後,曾經成為真言密教的正宗道場,因此盛行一時。

       東寺在空海逝世後逐漸荒廢,包含創建即有的五重塔於11世紀被雷擊燒毀。12世紀後文覺上人在後白河法皇的皇女、源賴朝的支持下再度重建東寺,之後武士時代透過空海的名聲,許多幕府要角如足利尊氏、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光等捐助,東寺能在多次火災與戰爭下維持其寺院不墜,直到今日。
(東寺的國寶五重塔)

(東寺的五重塔與「不二櫻」)

       這次就是為了拍五重塔與「不二櫻」搭配的風景前來。五重塔是東寺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於1644年重建,捐資者為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同樣也是國寶,高約55公尺,號稱是日本最高的五重塔。該寺建築與五重塔周圍種滿櫻花,尤其是靠近售票口附近的「不二櫻」最為醒目。該櫻樹為紅支垂櫻,樹齡已有約130多年,是2006年為紀念空海回國1200年種植。
(東寺的寶物館)

(東寺的子院觀智院庭院)

       雖然前來該寺多次,但從未參觀過該寺的寶物館,這次利用空餘時間參觀。該館收藏許多由中國唐朝流傳,及平安時代所留下的國寶,僅在春秋兩季開放參觀,全館禁止攝影。另外還前往同樣僅在春秋兩季開放的「觀智院」,是14世紀成立的子院,曾經是真言宗的學習場所,高僧輩出,境內裡面有本堂、客院(國寶)與庭院「五大之庭」。
(上賀茂神社前方鳥居)

上賀茂神社(4月4日)

       上賀茂神社的正式名稱為「賀茂別雷神社」,祭神是賀茂氏的氏神賀茂別雷命。相傳賀茂別雷命曾降臨於此,他就如其名是雷神,但也被視為水神與農耕之神。該神社過去本來是由賀茂氏的後代負責神社事務,後來皇室對該神社頗為崇敬下,改推派女性皇族的「內親王」來從事。
(上賀茂神社拜殿)

       10年前前來該神社非常匆忙,這次再度前來,而且是搭乘公車(上次是徒步)。進入神社內部可以看到拜殿,而拜殿的後方則是本殿,於1863年重建至今,被列為國寶。這次大約4點多前來,可惜再度錯過特別參拜時間。
(上賀茂神社鳥居附近枝垂櫻)

(上賀茂神社鳥居附近的「御所櫻」)

       鳥居附近可看到三顆非常宏大的枝垂櫻,由左至右分別為「御所櫻」、「親王櫻」與「齋王櫻」,當天滿開程度分別為御所櫻、親王櫻與齋王櫻,相形之下10年前前來時齋王櫻滿開,其他兩顆都已凋謝看來,這三棵櫻花開花時間差別甚大。
(上賀茂神社附近堤防道路的櫻花)

(上賀茂神社附近堤防道路的櫻花)

       另外這次從上賀茂神社走回地下鐵北山站,就跟10年前回程一樣,但相較於10年前讓人難以忘懷的櫻花隧道,這次的花況就不太理想,可能再要過幾天才會滿開。
(京都府立植物園的櫻花園)

(京都府立植物園的櫻花天城吉野)

京都府立植物園(4月4日)

       回到地下鐵北山站時離天黑還有一小段時間,就順便去一下京都府立植物園(畢竟門票便宜)。京都府立植物園成立於1924年,本來是在大正天皇即位時做為博覽會的用地,但後來因故未能舉辦而改建成植物園,據說是最早的公立植物園,但二次大戰後由於被占領軍借用作為住宅而閉園,後來於佔領軍返還土地後,於1961年重新開園。
(京都府立植物園的櫻花「勝道彼岸)

(京都府立植物園的櫻花三春瀧櫻)

       上次前來植物園(2018年)時已經接近櫻花期末期,但仍有不少櫻花可以欣賞,包含許多紅枝垂櫻。這次前來剛好相反,是櫻花期早期,許多櫻花都還沒開(當然包含紅枝垂櫻在內),有開花的僅有少數品種,如天城吉野、富士枝垂櫻、圓通寺櫻等。園內還看到「三春瀧櫻」,與日本三大櫻花之一,位於福島縣的千年枝垂櫻同名,應該是從該櫻樹轉接過來種植的。畢竟交通方便又收費便宜,想來看看不同種類的櫻花推薦前來。
(高瀨川的夜櫻)

(高瀨川的夜櫻)

高瀨川(4月4日)(夜櫻)

晚上在市區用餐後便前往高瀨川。高瀨川是位於鴨川西岸裡,貫穿京都市中心的運河,沿者運河的街道為木屋町通。高瀨川在江戶時代便以存在,建設目的是作為京都與大坂(現在的大阪)的物資運輸,初期主要是木材、木炭等,後來增加米、醬油、酒等物資。當時運輸的船隻為特別為該運河使用的平底船,被稱為「高瀨船」,也是該運河名字的由來。
(高瀨川的夜櫻)

(高瀨川的夜櫻)

       進入近現代後高瀨川失去原有的功用,逐漸從運輸功用轉為景觀、觀光用途。據說種植櫻花源自於1960年代的都市綠化政策,之後持續種植,形成現在的櫻花步道景觀。高瀨川櫻花步道長達1公里以上,加上有夜間照明,是市內絕不能錯過的櫻花步道。早自10年前來就對該地的櫻花驚艷,這次一路沿路拍了數十張,最後一天離開京都前又再拍了數十張,可說是留連忘返。

0則留言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